浅谈问题式教学(共享)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2376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问题式教学(共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问题式教学(共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问题式教学(共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问题式教学(共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问题式教学(共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问题式教学(共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问题式教学(共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问题式教学2014. 08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式教学贾莉莉在新课程标准卜,教学中要真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识教学过程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口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 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 冲突,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 境、为学生更深人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 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中体现了问题式教学的理念,平

2、时我已把这一 教学模式逐步应用于中学的教学之中。尽量每节新课都设置了情景问题,通过情 景问题感知学习木节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 这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 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操作简便,适合学生的特点,实践效杲良好。貝体做法 可以分为三步:一. 提出情景问题,带着疑问阅读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情景问 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教师的创设提问

3、非常关键,一般要体现几个原则:设计问题的要求:原则1数学本源性原则。问题设计要围绕核心知识,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 缠;例1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节课中,对比两个问题:问题1 (推导出诱导公式,在学生应用公式解题之前提出)观察这些公式, 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些公式的作用是什么?问题2教师先提出问题:I员I具有很好的对称性,今天我们的研究就是耍借 助于圆的对称性來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处标系中以X轴非正半轴为始边给定一个角Q ,它关于X轴对称 的角是,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冊i出这两个角.你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建立这两个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接着提出问题 类比上述问题,你觉

4、得借助于圆的对称性,我们还可以研究 哪些角与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1是一个不好的问题,因为它出现位置靠前,学生对公式还没冇充分 感知时就提出这个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重心偏移,关注度不是数学的本源, 不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而是“细枝末节”。问题2关注的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即借助于圆的对称性研究角的三角函数关系,事实上通过这样的教学确实达到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小结如何记忆公式吋回答说:“头脑中想着那个 图”这就是核心所在,这也充分证明学生理解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在实际教学时要注意遵守问题设计的原则lo原则2最近发展区原则。问题应该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把握好 “度”,达到“

5、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原则3启发性原则。问题设计应该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以冇知识联 系性和思想方法类比的引导,但是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 串达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2在“指数函数的性质” 一节课中,对比如下两个问题:问题1 “指数函数的两个函数或多个函数图象位置与底数之间冇什么关 系? ”问题2若贝函数y = axy=bx的图象相对位置如何?(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给出两个函数图象,让学生标出a, bo)问题1是一个对象水平的问题,数形转化问题2只是一个操作性的过程水 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小,这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问题1给了学生一 个较大的空间,学生可以针对两底数都

6、大于1研究,也可以针对两底数都小于1 大丁 0研究,还可以各取其一进行研究,这样教师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就 可以完整的解决一个真正的问题,在这个解决过程中,学生要设计方案,要画图、 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原则4引申性原则。完成问题之后要有提炼、概括、引申、发展,特别是对核 心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点拨。例3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一节课中,对比问题:问题1 (教师在做了一组题目后提出问题。)观察上述不等式组的解集有 什么特征?(并把教学的重点围绕着口诀“”)问题2 (教师在本节的小节中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求 不等式组的解集

7、的方法是什么?问题1是一个不好的问题,因为它出现位置靠前,学生对公式还没冇充分感 知时就提出这个问题,问题2则起到了对本节课进行升华的作用,学生归纳出化 归和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中的作用,至于口诀视具体情况而定给与不给,可以让 学生课后小结。要符合原则6。二、自学思疑、小组讨论这一阶段耍求学生采取自学的形式通览教材,理解、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问 题。1.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显著。在有限的课 堂吋间里,一般学生不能独立的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如果老师不能有计 划地提供学习内容,恰当地引导,就不能形成冇效的自学。问题式教学使学生能 够在疑问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求和思考问题,

8、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 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用铅笔对重点内容“划杠”,对不理解的内 容“?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 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的问题,敞开思路,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和探索精神。2. 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在学生通过自学对所设 问题冇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 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三、充分解疑、归纳总结这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但绝不是机械地回答所设问题。为了充分地解 答所提岀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有关材料,一方面,丰富

9、课 堂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从中体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 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难度较人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地常握知识。下面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例说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宜线的几何耍素一一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 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 “截距”与“距离”的

10、区别.3 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 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 的观点看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2)难点:一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三)教学设想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问题1.在直角坐标系 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 些条件?学生回顾,并回答.然后教师 指岀,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 意一点的坐标匕,y)满足的关系式.使学牛在已有 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上,探索新知.概念形成问题2.血线1经过点 A(Ao,必),且斜率为k.设

11、 点0是直线/上的任 意一点,请建立x, y与k, Ab, ,Fo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 x=xq时,k =-,即 y - yo=k. x - %o)(1)老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 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 这个方程.培养学生自主 探索的能力,并体 会直线的方程,就 是直线上任意一点 的坐标(/, F)满足 的关系式,从而掌 握根据条件求直线 方程的方法.y *0X问题3. (1)过点A (爲 必),斜率是斤的直线/上的 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 吗?学生验证,教师引导.使学生了解方 程为肓线方程必须 满足两个条件.(2)坐标满足方程(1) 的点都在经过A (Ao

12、,必), 斜率为&的直线/上吗?学生验证,教师引导.然后教 师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 英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 式方程,简称点斜式(point slope form).使学生了解方 程为直线方程必须 满足两个条件.概念深化问题4.直线的点斜式 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而上的 所有直线呢?学住分组厲相讨论,然后说明 理山.使学生理解直 线的点斜式方程的 适用范围.问题5(l)x轴所在直 线的方程是什么? F轴所在 直线的方程是什么?(2)经过点 R(Ao, Jo) 平行于X轴(即垂直于y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3)经过点Pq (xo,必) 且平行于y轴(即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13、教师弓 求得问题用y、1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 解决.Po进一步使学生 理解百线的点斜式 方程的适用范围, 掌握特殊肓线方程 的表示形式.0yp。.X0X应用举例问题6.例1.直线1 经过点几(- 2, 3),且倾 斜角。二45.求直线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用点斜式 求肓线方程应已知哪些条件?题目 那些条件已经直接给予,那些条件 述有待已去求.在坐标平而内,耍 画一条肓线可以怎样去画.学生会运用点 斜式方程解决问 题,清楚用点斜式 公式求直线方程必 须具备的两个条 件:(1)一个定点;(2)有斜率.同 时掌握己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直线1.71 1-6-4-2-1方程画直线的方 法.-2 -1

14、0例1解才 (-2, 3),斜肖 入点斜式方程彳Z y _ 3 = 画图吋,J 的另一点P (加 - 1, 71 = 4,得 4),过 A, *1 右图.X斤:直线/经过点呂 氏 k 二 tan45 =1 代 1/ + 2需再找出直线1 ,71),例如,取箱二 R的坐标为(- 1, 1勺肓线即为所求,如概念深化问题7.已知总线1的 斜率为k,且与y轴的交点 为(0,力),求直线/的方程.学生独立求出直线/的方程:y 二 kx + b (2)再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截距的 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方程(2)由哪 两个条件确定,让学牛理解斜截式 方程概念的内涵.引入斜截式方 程,让学生懂得斜 截式方程源于点

15、斜 式方程,是点斜式 方程的一种特殊情 形.问题8.观察方程y- kx + b,它的形式具冇什么特 点?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深入理解和掌 握斜截式方程的特 点?问题9直线y二kx+ b 在x轴上的截距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使学生理解 “截距”与“距离” 两个概念的区别.方法探究问题10.你如何从直线 方程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y 二总+方? 一次函数中&和 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你能 说出一次函数y = 2x - 1, y - 3, y - - x + 3 图象 的特点吗?学牛思考、讨论,教师评价.归 纳概括.体会直线的斜 截式方程与一次函 数的关系.应用举例11.例2已知直线A: r= ki + bi,V2 = kz x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用斜率判 断两条百线平行、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