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专刊论文)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06065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专刊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专刊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专刊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专刊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专刊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专刊论文)浅析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专刊论文)发表时间:2011-11-9 20:17:54浅析涉检网络舆情 的应对和引导(专刊论文)近年来,互联网在全球范I韦I内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主流媒体之 后的“第四新兴媒体,其开放、互动和无限的拓展空间使其不仅成为人们娱乐、获取信息、 商务应用的平台,也成为反映和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因此,网络既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 地,又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人们通过这个平台发表言论,交换观点,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 和广泛的民意表达空间。网络独具“隐蔽、多元、口由、广泛的特性,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 限和职业界限,赋予了

2、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方式, 涉检网络舆情同其它网络舆论一样,同样存在法律缺失、预警处置机制真空、正面引导不力、 信息失控失真、预防和应对无措等问题,这样势必会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及形象产生严 重的影响,并涉及到检察机关工作开展和检察队伍建设。因此,如何应对和引导对涉检网络 舆情,进一步增强检察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建立起有利于涉检网络舆情监督的制度与途 径,已成为检察机关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涉检网络舆情的成因和特点涉检网络舆情是指可能引起或己经引起国内外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关注的,对检察工作或 检察队伍的事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从“孙

3、志刚事件”、“杭州欺 实马(70码)案到“躲猫猫事件”再到“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借车事件”和“检察机关女书记 员掌掴小学生事件等,无不显示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态势和巨大影响。因此,努力加强对涉 检网络舆情成因的分析,是新时期检察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般来讲,涉检网 络舆情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大众媒介心存顾虑。在近年的检察工作中,部分检察领导T部和宣传人员囿于对检 察机关地位和检察工作的传统认识,忽略了和重要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涉检网络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但由于网 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广泛性等系列特点,民众在揭露问题的同时,可能会将个人局

4、限性 的认识经验与未经证实信息相联系,并使之绝对化,加之缺乏理性、负责的舆论分析和疏导, 会动摇更多人对社会公正的信心。这对检察工作是非常不利的,严重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 力。因此,正确分析和引导网上涉检舆论,显得十分重要。1、正确引导涉检网络舆情是正确汇集民情民意的需要。准确汇集和分析民情民意可以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在真实、直接、及时反映民情民 意方面更具代表性。各大网站的留言板、BBS论坛,成为表达民意、体现观点、形成涉检 网络舆情的重要场所。网民的留言被放大成一种观点后,经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影 响,就会形成舆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网民素

5、质参差不齐,难免会出现起哄、攻 击等宣泄型、情绪型舆论。如果不能对这些偏激的舆论加以正确引导,势必造成“网民的声 音一大片,群众的声音听不见的混乱嘈杂局面,严重扰乱检察机关掌握民情、了解民意的 视线。因此,要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洞察和引导民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我们必须加强网络舆情 的正确引导,使之发挥积极作用。2、正确引导涉检网络舆情是维护检察机关形象的需要。由于网络传媒的自由性、交互性 和开放性,任何个人都有表达口由,从而形成了言论的“自由市场。与此同时,匿名交流和 虚拟身份令发言者不用考虑承担社会责任,从而使一些不良言论广泛流传。检察机关作为国 家法律监督机关,由于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相对来说

6、较少引起网民直接、持续的关注, 但是一有风吹草动,网民更乐意把一个点做大、做深、做细,过多地发挥聪明才智去想象和 猜测,导致负面声音层出不穷,正商声音形不成声势,严重混淆视听,损害检察机关名誉, 甚至妨害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我们必须加以引导和整合涉检网络舆情,树立检察机关良 好的社会形象。3、正确引导涉检网络舆情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需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 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 基础性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媒 介,在宣传检察机关职能地位方而发挥着重大作用。及时分析研判并妥善

7、处置相关涉检网络 舆情信息,化解因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已经成为各级政法机关一项 亟待加强的工作。这既是检察机关的职能要求,也是检察机关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立足于 形势任务的要求,思考和改进工作,不断推出新举措新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强涉检网络舆情 应对工作,使网络舆论成为巩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的主阵地,促进检察机关三项重点工 作的顺利推进。4、正确引导涉检网络舆情是检察机关宣传教育的需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 计,我国25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一半以上(51.7%),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占网民总人数的20%左右。在网民职业构成方面,学生是网民主体,所占比例高

8、达32.4%, 呈上升的趋势。所以,网民构成的低龄化使得重大事件中的涉检网络舆论肩负着教育这些青 年的作用。检察工作的专业性使民众对检察工作了解不深、不透,总感觉检察工作蒙了一层 神秘面纱,网络舆论往往表现出负血的导向性,在正确引导涉检网络舆情的同时可以进一步 扩大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务,增强检察工作透明性,密切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三、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引导策略作为检察机关,强化涉检网络舆情工作,必须把握住信息化条件下检察宣传和舆论引导的 主动权,加强对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涉检问题,努力避免 和消除社会误解,积极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对检察工作的监

9、督工作。(-)转变思想,明确要求,充分提高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引导的认识1、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涉检网络舆情。涉检网络舆情具有双重性,其积极效应主要表现为: 一是检察机关有自身的工作性质,一般群众并不了解其职能,通过网络的公开、宣传、报道, 使得群众进一步了解察机关,有利于检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二是检察机关肩负的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的职责,涉检正而网络舆情能让人民群众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法律的公正性, 支持检察事业,让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认同。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缺乏法律规制、难于 监督管理,如在举报贪污腐败方面,网络可能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击、陷害、报复的 阵地,一旦出现揭露某某官员家底殷实的

10、匿名帖,就容易产生以讹传讹其至民意审判,严重 影响司法公正。相反,如网络所言属实,又容易让所指对象早作准备,串供或销毁证据,加 大查处难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涉检网络舆情。2、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涉检网络舆情。频繁发生的网络群体事件“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 者在草野雹涉检网络舆情可能不大准确,有些观点不够成熟,但网络中的声音却非常直接、 坦率和真实,涉及而也很广。检察T警对待涉检网络舆情应该以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真 正把网络媒体作为汇集民意,倾听民声的平台,对一些“乐音能够鞭策、激励自己,对一些 “杂音”能够接纳、分析和疏导。检察机关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网络这一便捷有效的民情通道

11、, 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并及时得到直接反馈,检验自己的工作 还存在的一些不足,而不是采取躲避、沉默的态度甚至干脆视而不见,要像广纳优秀人才一 样吸收正确合理的言论,像培养扶持新人一样去引导过激、失实的言论。3、以科学的理念把握涉检网络舆情。要从事关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三种 意识,自觉增强防范与把握涉检网络舆情的能力。一是大局意识,充分认识防范和疏导网络 舆情中的“民怨对维护检察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性,从全局着眼,从源头人手, 突出重点,把握热点,找准难点。二是政治意识,充分认识关注和引导网络舆情中的“民议 对推动政治民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及时跟踪社会、涉检舆情的发展变化,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三是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尊重和沟通网络舆情中的“民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