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0433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摘 要:面对基础美术教育新课程的改革,高师 美术学(师范类)专业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生源基 地,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基 础美术教育?这对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无疑是个重 大的课题,本文着重探析新课标背景下高师美术学(师 范类)专业专业化、多元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为 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美术师资提供方向指引。关键词:新课标;美术学;专业化;多元化;生 态化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感性 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使 得美术师资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高师美术教育是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其美术教

2、师塑造能 力对我国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当前随着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发,以其新的课程理念、 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以及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 击着现有的美术基础教育体系,它要求中小学美术教 师要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确立 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必须对美术专业师资培 养进行新的定位,以符合新课标相关要求。文章结合 新课标相关内容主要从专业化、多兀化、生态化三种 发展趋势进行分析。1专业化专业化是指人才培养计划要强调美术学(师范类) 专业的专业性。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

3、设置指导方案 (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 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 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古有韩愈师说 云:“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今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作为美术教师,“就必须有周 密的计划,不能容忍主观随意性,不许太多的非理性 成分,需要有尽可能全面的知识,教给学生的主要是 道而不是技。”美术学(师范类)美术教育主要培养中小学美术 教师,不是以培养美术工作者或者画家为目的。作为 美术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具备美术教师的 专业性,岂不形同虚设!可就当前情况而言,师范特 点和面貌被淹没:“重技轻理”;“重艺轻师

4、”;“培养方 式简单化”;教学内容和中小学(尤其与新课标) 的实际差距相去甚远。美术圈最引人注目是美术家, 而非美术教育家,无论是任职、晋升,多是靠绘画创 作的作品,而非靠所教学生的素质来提高。长期以来 形成一种这样的观点,创作(科研)是实的,可以质 变的;教学是虚的,不容易被人发现;美术家就是教 育家的误区。导致师范美术教育偏离了原来设定的目 标,在做与专业美术院校相同的事情,无法体现其专 业性”。再加上市场化实施以来,现在美术学(师范类) 专业毕业生普遍就业困难,一是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位 渐趋饱和。二是毕业生专业能力欠缺,不能满足社会 所需,适合自己的岗位少,毕业生都希望找个理想的 工作单位

5、。导致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出现两个 就业取向的极端:一是想成为美术家,根本不屑于美 术教育。二是成为美术教师,可学习需求无法满足。 或者还有些除了报考研究生,首选单位便是美术馆、 博物馆、出版社、报纸杂志社等,可这些岗位都还有 专业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来竞争。美术学(师范类)专 业如何体现其专业性?首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大部分学生应该明 确自己是当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审美素质要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为艺先做人,人奇格自高。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 云:“人品既己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 生动不得不至。”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及教育家潘天 寿先生也多次强调:

6、“心正者,人之思想道德品质也。 文学艺术,乃艺术家人格思想感情之反映,艺术家思 想正,志向大,胸襟宽,眼光远,则画品必高,成就 必大,余谓笔正则画正,心正则笔正,人格方正,画 品必高,人品不高,画品低劣。其次,作为未来 的中小学美术老师,必须先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端 正人生态度,使之养成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道德 情操。再者,加强文化修养,增强人文内涵,培养具 有“既精通专业,又善于发挥专业特点;既熟悉理论, 又富于实践精神;既了解世界,又明了国情和社会需 求;既通晓历史,又善于实际应用等这类全面综合型 的人才”。总之,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设置不一致,或者缺少紧密的链接,我们培养出的教师怎

7、么能够胜 任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工作呢?因此,相对于新课改, 课程设置必须有相对应的专业基础美术教育课。美术 学(师范类)专业的专业性应该体现为培育岀合格的 中小学美术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 需要紧密相结合,做好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的链接。2多元化“多元”是基础美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 具备“多元艺术素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其实施的 根本保证。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作为中小学美 术教师的生源基地,必须实现同基础美术教育在课程 性质、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衔接,调整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打破大学课堂的枯燥乏味,积极构建多元艺 术课堂,使培养目标多元化。新课标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

8、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 习领域,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以更 为开阔的视野审视美术及其教育功能,注重课程与学 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未来实 际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思路,使课程结构更为合 理,内容更加丰富和开放。注重课程的“综合化”是 此次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重大变革,改变了以往课程 知识过于单一、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象,使其更 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事实上,如今高师美术的课程设置正往“多元化” 这一趋势发展,高师美术课程大体可分为四大部分:(1) 绘画类课程:除素描、水粉等基础课程外,还设 中国画、油画等绘画专业的所有

9、内容。绘画类课程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美学素养,具 备了这些素养也就不难在设计领域中施展才能,创造 出优秀的艺术作品。(2)设计类课程:对设计专业来 讲,更注重基础内容,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 构成,另外还增设了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程来迎 合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3)理论类课程:包括艺术 理论和教育理论两大类。艺术理论课是指艺术概论、 中外美术史、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知识面覆盖广。 而中小学美术课程论这两门教育理论课,则是高师美 术教育的必修课程。(4)尤为关注教育实习课,它是 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使学 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教学实 践融

10、会贯通,是一次理论与应用的有效结合。再者,新课标开宗明义道:“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要求具备深厚文化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的 “多元化教师”。因此,在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同时, 要有意识地增设人文课程的比重,有针对性地为美术 专业学生开设哲学、美学、历史、文学等饱含人文思 想的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他 们的人文素养。例如,潘天寿先生就在教学中增设了 文学诗词、书法鉴赏等课程。他要求美术系的学生学 习时间的比例是“三分读书,一分写字,五分画画, 一分其他,并鼓励师生多读书,多写文章,注意理论 研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5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本 着“以

11、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目标“多元化”, 试行弹性学制培养创新型人才。基本的教学模式有:“(1) 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 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 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 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 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 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 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 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 打基础。(3) 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 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 本科毕业后

12、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 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 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 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63生态化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促 进艺术与生活的联系,确定崭新的生态课程观。“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便是生态化课程的体现,亦是当代美 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早在2002年滕守尧先生在 艺术与创生中就提出“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生 态式教育史一种既符合人类深层无意识二元对话的生 态模式,又符合整个自然的二元对话模式的教育。”强 调建立多学科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生态关系,提高这 一门课程的趣味性和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新

13、课标理念所体现的便是一种趋向生态化的 课程。它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 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链接接点, 设计出生态式的美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 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 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 学科学习活动。“在课程目标上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 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注重一致性和差异性 的统一、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意识与潜意识的统一, 以及注重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在课程内容上 非常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充分挖掘校内外的课程 资源,以扩展课程发展的空间,谋求科学世界和 生活世界的和谐与统一;在课程实施上

14、注重教学 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等等”。7从目前美 术学(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看,主要表现为两种 倾向,“一是各门艺术之间的综合,意在强化音乐、美 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媒体之间的联系。二是艺术 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强调各艺术学科与其他非艺 术学科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互通、互补的艺术 生态关系。课程设置要从本质上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 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 归。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 互补和互生的生态关系,培养出真正具有智慧的“开 放型专家”。目前,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已逐渐 建立了多元、开放、生态的教学课程体系,提倡“以 人为本的教

15、育观念,重新审视美术教育培养目标, 体现美术学科的生态性,融合各专业知识之间、知识 与自我之间的生态关系,培育出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 型人才。参考文献:1 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中国美术 学院岀版社,2002: 151.2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 社,1964: 15.3 卢?潘天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14& 144.4 杨菱菱.以通识教育理念贯穿高师美术教育J. 四川戏剧,2009 (5): 142.5 邓白.潘天寿评传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岀 版社,198& 33.6 海晓龙.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的几种趋势J.现代 教育科学,2008 (11).7 赵胜利.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思 考J.教育探索,2006 (3).8 许蕾.走向综合化的艺术教育一一普通高校公 共艺术教育课程建构的有效途径J.新疆教育学院学 报,2009 (2): 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