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初中 +高中课时分层作业(十三)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据记载: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B[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一幕可笑现象,由于封建统治者们的顽固排斥,使铁路等近代新生事物不能得以传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1924年1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乘坐电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平等思想的发展]3.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电报电信业B.航海事业C.航空事业D.铁路运输A[从材料当中,描述“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此工具需要架设电线,另外还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故选A项。
]4.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D[从材料“以乘汽车为豪”“少年男女同乘一车”,可以看到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出现对社会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故D项正确]5.有人说,中国近代新式交通的发展虽然带有一定的半殖民地性质,但它毕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导学号:05812105】A.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B.新式交通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新式交通使中国与世界联系增强D.新式交通使中国的经济实现独立D[新式交通虽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未能使中国经济实现独立]6. 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这表明()A.西方铺设电报线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B.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具有顽强的抵抗力C.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D.清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手段C[“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变乱风俗”表明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故C项正确。
][冲A挑战练]7.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导学号:05812106】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B[据材料中信息“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B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出民众婚姻是否实现了自主,A项错误材料中只反映出婚礼习俗的变化,并未体现出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项错误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D项错误]8.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05812107】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
——[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小学 +初中 +高中小学+初中+高中开办年国别公司船只(艘)吨位1875中国招商局458601887英国太谷、怡和7139221898日本大阪465811899德国王而记、工取时55743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美国政府开凿运河”“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英美近代运输业的经济影响。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船只数量和吨位的大小概括其特点;第二小问,结合“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近代中国交通的进步、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句“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概括归纳;第二小问,从近代化中交通、工业化、社会转型等角度揭示材料三反映的信息[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倡导;实业家的推动影响: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3)变化: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小学+初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