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 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 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 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 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 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 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3.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他们积极乐观、 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 正确认识自我, 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 增强调控情绪、 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 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 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4.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吸引力, 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 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要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建立学校、 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 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 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突出重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强心理室建设, 切实发挥心理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科学化、 专业化的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分类指导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要在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继续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努力提高质量和成效, 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其他地区, 要尽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室和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 中西部地区倾斜, 逐步缩小东西部、城乡和区域之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 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 同时, 着力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成效,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5.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6.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 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 调整学习心态, 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 学会恰当地、 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 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 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应对考试压力, 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7.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 平等、 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8. 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 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 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9. 建立心理室 心理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和团体, 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 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 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心理过程中, 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 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
教育部将对心理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心理是一项科学性、 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 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和帮助 开展心理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 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严格遵循保密原则, 保护学生隐私, 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 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 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 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10.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 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加强亲子沟通, 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同时,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