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间理论摘要:世界是一片树林,每棵树代表一个宇宙,世界是由无数个平行宇宙组成,每个平行宇宙中衍生出无数个平行空间 宇宙的初始只有一个空间, 在宇宙中有独立清晰思维的生物形成之后, 每产生一个如果, 每做出一个选择, 便会产生一个分支点,便会出现不同的时空线, 由此便形成了平行空间, 平行空间就像树木的枝桠,由一个主干衍生出无数个枝干 本文阐述的是想象中的平行宇宙和平行空间理论,以平行空间为主关键字:平行宇宙,平行空间,分支点,意识,行动一片树林,林中耸立着无数颗树木,有的高耸入云,有的细矮垂死一棵树有一个主干, 由上生长出无数个枝干, 有的枝干生长到一定程度便枯死, 有的枝干上又衍生出无数个枝桠世界便是这片树林,每棵树代表一个宇宙,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这便是平行宇宙世界便是由无数个平行宇宙组成 我们所生活的宇宙是挺拔的大树, 有银河星云,有恒星黑洞,有个名为地球的行星,地球上地心引力,有阳光氧气,有生命气息; 同时可能存在另一个宇宙, 与我们所在的宇宙截然不同, 那里什么都不存在,只有无垠的黑暗与虚空,这颗宇宙之树,也许早殇,也许尚未开始成长我想,说不定在某个宇宙中,存在着一个与地球类似,但是又有些不同的星体,那里的生物能够在地心引力微小的情况下生存, 那里的生物是由我们未知的物质组成,武侠小说中的飞檐走壁、科幻小说中的特异功能也许能在那里实现。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美丽非凡,充满未知,也许人类永远无法探索到极致, 地球的存在已经是个奇迹, 人类的形成更是奇迹, 这个宇宙已经囊括了太多的不可思议, 谁又能断言在其他宇宙中不会存在更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奇迹呢?每个平行宇宙的初始只有一个空间,就像是扎根于地下的独一无二的树干,随着历史进展,每产生一个如果,每做出一个选择 [1] ,就会出现一个分支点,自每个分支点都会产生至少两个时空线, 就像从树干上长出的树枝, 这便是平行空间分支点是平行空间形成的原因和基础每个分支点能面临的选择太多, 但是并不是每个选择都能产生时空线的, 时空线的产生,在于同一个你在某个平时空间的确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然后未来沿着这个选择发展下去而事实是,有的选择就算摆在那里,你是不会选的 思维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而结果决定人生 [1] 在做出选择之时,你有成长至今慢慢形成的固定思维, 很多在你思维模式之外的选择便会被自动摒除, 比如:高考时,你的分数比一本线高一些,这时你可以做出的选择是:上一本二本类学校; 上三本类学校; 上专科;放弃上大学这些选择摆在你面前,都是你有能力选的, 但是你所接受的教育、 你所处的环境、 你的理想以及父母对你的期望这些因素形成的思维决定了你都在第一个里做出选择, 那么只有第一个包含的选项里才会产生时空线。
关于分支点,必定有一个主观因素推动其产生, 因为客观事件是无法做出选择的一个客观事件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促使其形成的原因, 而这个原因形成的根源在于意识的改变, 即一个不同的想法, 当然,这些改变都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下,因为人的想法容易改变, 但是思维模式对于一般人而言却是根深蒂固的 一个想法不一定会促使一个事件的改变, 但一个事件的改变必定有一个想法做铺垫, 所以说意识决定行动, 而后的选择则根据此人历史累计的经验自然产生, 当然,这样产生的选择还是可能不止一个, 那么就又产生了一个分支点 也就是说,分支点的产生,是意识和行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由思维排除很多选项, 意识主导行动,行动做出选择,最后,再由结果衍生出未来按照客观规律自然发展的事件是不会产生分支点的例如几亿年前的地球,所有的事都是按照客观自然状态发展并不存在主观选择,第一个分支点的产生,应该是在有独立清晰思维的生物形成之后, 所以我们所在的这个平行宇宙不会存在某个空间,那里仍是一片荒芜, 毫无生命气息 再例如:一个寿终正寝的老人,在垂死的那一刻, 不会出现两条空间线, 一条按照他死了发展, 一条按照他活过来了发展,因为客观事实是, 他想要活下去, 但是他体内细胞的分裂次数已到尽头,生命已经由不得他选择。
重点来分析下一个故事, 山道上,一家三口乘坐一辆公交车, 中途儿子忽然想吃冰激凌, 父母便要求汽车停下, 让他们在零售店附近下车, 以满足儿子的要求,儿子吃完冰激凌心满意足,不久后,传来一个消息,说是刚刚他们乘坐的公交车被山顶滚下的巨石砸中,一车人无一幸免遇难,这时,母亲说: “幸亏我们刚才下了车父亲却说:“要是我们没下车就好了 ”母亲的观点在于,要是我们没下车,那么我们也会被砸死, 但是事实不是这样, 事实的关键在于父亲说的话,要是他们没下车,那么汽车便不会停下耽搁一段时间,那么巨石落下之时,那辆车已经驶过了, 那么那一车人便不会死 同样是生死, 这个事件便可以产生至少两条空间线, 其第一个分支点在于儿子产生想吃冰激凌这个想法的产生, 小孩子有要求自然会去提, 第二个分支点在于父母是否选择下车, 这个分支点是否能产生时空线则需要根据多方面因素考虑 在故事里的空间里, 父母对于儿子的溺爱促使父母做出了下车这个选择, 父母和儿子下车, 石头正好砸向汽车, 车中其他人死了, 那么属于他们的空间线就断了, 就像枯死的枝干; 而第一个分支点产生另一个空间里, 儿子没有产生这个想法, 那么在这个故事中便杜绝了悲剧的产生;或者与故事里的空间是同一个起始点, 儿子产生了这个想法, 但是不同的是,在第二个分支点产生的另一个空间里, 父母等到达目的地再给儿子买, 于是中途没有下车, 那么车上的人便会安好, 他们的未来还有无数可能性, 属于他们的枝干还能生长出新的枝桠。
所谓的平行空间, 换个话说就是: 当你面对一个双向或多项选择时, 你选择个某一个就会有相应的未来,但你如果选另一个,就会有另一个未来 [2] 这些未来不会因为你具体选了哪个而仅仅展现出哪个, 而是一旦你面对选择, 无论你选了哪个,其实你的可能选择的选项都会衍生出一个对应的未来世界 最终你的人生将会有无限多的分支和可能时空发展至此,宇宙之中已经产生了无数个平行空间, 各个空间有相似的你,或者截然不同的你, 又或者还未来得及产生你, 这条空间线便已经断开, 但倘若无限往上追溯,必定可以回到同一个主干上参考文献:[1] 天野明,《家庭教师》,第 174 话[2] 后东生,《卡耐基管理精要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3] Norris ,《无限之异能》第二十八章,平行空间的疑问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 侍中、尚书、 长史、 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