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赤峰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彩***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7.51KB
约47页
文档ID:274382989
赤峰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1页
1/47

赤峰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为促进全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区域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平衡、更可持续的发展,根据《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工业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持续增长,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为“十三五”时期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业经济的总量和效益稳步提高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47.58亿元,是2010年483.46亿元的1.55倍,年均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42家增加到562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0.5%提高到44.3%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由2010年的806.82亿元增加到1620亿元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0.28亿元,是2010年1241.33亿元的1.58倍,年均增长9.57%工业的核心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主导产业和重点地区的支撑拉动作用稳步提高。

2015年冶金、能源、食品、化工、建材、纺织、医药、机械八个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9.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96.0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77个百分点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32户,销售收入1014.2亿元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2.44%三区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均超过百亿元,重点地区的带动作用日趋凸显——主要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主要产品产量为:原煤2956.85万吨、发电量218.62亿千瓦时、成品钢材154.1万吨、铜36.51万吨、锌8.2万吨、黄金6358千克、铁矿石原矿量2447.5万吨、水泥545.40万吨、饮料酒24.71万千升、食用植物油2.1万吨、成品糖4.66万吨、鲜,冷藏肉17.92万吨2015年上述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406.55万吨、226.70亿千瓦时、319.67万吨、14.16万吨、21.50万吨、8500千克、2722.61万吨、水泥503.89万吨、30.63万千升、1.77万吨、21.69万吨、17.19万吨主要产品产能大幅提高:冶金日采选能力达到13.2万吨、年冶炼能力78.5万吨、年深加工能力21.6万吨;并网装机769.6万千瓦。

——工业投资水平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力度,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0.24亿元,比2014年增长40.1%近五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989.05亿元,年均增长20.71%自2011年以来,全市实施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共1022项,竣工完成项目936项左旗山金铅冶炼、灯笼河40万千瓦风电、大唐煤制气Ⅰ系列工程、中新纺织12万锭纺纱、伊品生物10万吨苏氨酸、10万吨合成氨和20万吨过瘤胃饲料添加剂等一大批项目顺利实施——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已基本建立了多层次、多功能、广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成立了赤峰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全市十二个旗县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综合机构全覆盖拥有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个,自治区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2个,自治区级创业基地19个2015年,全市有工业中小企业4841户,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538户(中型企业89户,小型企业449户)2015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5.9亿元,同比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5.4亿元,同比下降11.8%——工业对GDP增长和社会贡献率稳步提高。

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9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015年达到15万人,比2010年增加8000人——工业园区呈现集聚发展态势7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7个市级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比重达50%以上赤峰经济开发区销售收入跨过750亿元大关,成为支撑赤峰城区发展的产业基地,构筑了赤峰东部工业走廊的雏形宁城经济开发区、翁牛特旗玉龙工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巴林左旗工业园区相继成为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产业集聚区二、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十二五”末期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工业经济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业经济总量相对不足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与区内先进盟市相比,在总量和规模上存在一定差距从总量看,201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仅为9.5%,全区排名第4位,与“十一五”末相比名次仅上升1位;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多数工业企业规模小,缺乏产业关联度和带动力较强的大企业——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布局分散,集聚发展和延伸升级不足特色主导产业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非资源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作用较弱——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从产业结构上看,全市工业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冶金、能源两大行业占工业的比重近8.0%,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工业。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偏少,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特色产业尚待进一步培育从产品结构上看,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很少,知名品牌产品少已有产品产业链短,本土配套率低,工业技术水平不高,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原材料优势尚未转化为高加工度优势——发展方式亟待转变我市工业在总体上尚处在扩总量和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发展阶段三、“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面临的机遇——经济下行是挑战更是机会“十三五”时期要在稳定需求的同时,更加有效地进行结构性改革调整结构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消化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占有大量资源,不能有效地产出,造成资源的错配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让资源能够重新流动起来,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效地再配置,结构调整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满负荷生产,很难下决心调整结构,经济下行的时候才会下决心调整结构,重新优化配置资源,所以经济下行是挑战更是机会,要紧紧地抓住这个机会,化危为机,为“十三五”或更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增多国家正在建设面向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我们用好支持政策提供了新契机国家着力推进“五化协同”和“扩大内需”战略,启动实施“11大领域投资工程包”和“6大领域消费工程”,为我们科学发展拓展了空间。

特别是201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增强定向刺激措施,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动力,这为我们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自治区加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对东部盟市多领域给予差别化政策,深入推进京蒙对口帮扶合作,加快建设蒙东能源基地,为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破解发展瓶颈、着力培养培育新增长点、实现赶超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2015年以来自治区制定实施一系列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为我们充分释放发展潜能、积极提升发展活力、全面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市正参与共建“锡赤通朝锦”中蒙俄国际海陆经济合作示范区已纳入了自治区“十三五”总体规划并正在争取列入国家“十三五”东北振兴规划,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获得国家部委明确支持,申报列入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将变现实围绕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和赤峰发展布局,我市正在着力谋划和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总投资规模达到1.3万亿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和社会资本支撑作用,已推出了总投资规模千亿元的PPP重点项目。

目前,赤峰建设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正式列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赤峰至河北500千伏电力改接输电通道已经列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包;赤峰至华北超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已经列入自治区“十三五”总体规划这些重大事项的谋划、推进、实施,必将为我市“十三五”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动——丰富的资源优势赤峰市地下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矿产地千余处,金属矿主要有铁、铬、锰、铜、铅、锌、钴、钨、锡、钼、金、铌等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黄金产地,累计探明储量占全自治区原生金矿储量的80%以上赤峰市不仅是国家能源及有色金属基地,还是农牧业大市,能源、冶金、食品工业发展具备资源优势——较完善的工业基础我市基本上形成了以能源、冶金、食品、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重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我市毗邻京津冀、环渤海两大经济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山水相连,背靠锡林郭勒盟、通辽等资源腹地,地处锡赤通朝锦经济带中心,距北京、天津、沈阳等中心城市400公里左右,距锦州、秦皇岛等港口不足300公里,是内蒙古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有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全市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00公里,位列自治区首位,全面融入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赤大高速、赤通高速、赤朝高速、赤承高速、赤凌一级公路建成通车,经锡高速公路进展加快,大板至经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玉龙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3个航空、铁路、公路建设超前,为货物周转、人员流动提供了巨大便利2、面临的挑战——环境约束强化、资源供应面临挑战未来几年内,环境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约束必将进一步加强,并将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潜在的工业增长水平同时,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在能源节约利用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必将进一步持续上升我市属于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将会使工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国内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经济转型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我市工业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进一步加大从经济结构调整看,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不足,面临扩量与提质的双重挑战从外部市场需求看,我市工业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当前国内大宗工业品产能相对过剩,市场价格低位徘徊,销售增长乏力,面临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总之,“十三五”时期全市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科学判断新形势,牢牢把握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再创新业绩,推动工业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章 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扩张总量、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产业布局和产业定位为统领,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型转变,实现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原则全面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锡赤通朝锦经济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承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二、集群化发展原则立足优势资源和资源组合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项目关联度,推进上下游企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拓展和链接配套,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专业化发展的产业集群三、发挥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我市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山水相依,背依锡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