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

彩***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86KB
约16页
文档ID:274182234
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_第1页
1/16

决战贫困 提速赶超 同步小康精准扶贫相关知识一、精准识别及指标解释1、精准识别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2、四个切实:一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活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3、五个一批:生产发展和就业一批,易地搬迁一批,生态保护一批,加强教育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四个一批是:前面的五个一批中,减掉“加强教育一批”4、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5、四有五覆盖:一有安全饮水建设,二有安全用电建设,三有危房改造或易地移民搬迁,四有就业技能培训;一覆盖入户路及院坝硬化,二覆盖社会养老保险,三覆盖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四覆盖教育资助,五覆盖增收产业6、五通四有:一通村沥青路(水泥路),二通客运,三通宽带及,四通组公路及连户路硬化,五通生产用电;一有美丽乡村创建,二有村卫生室和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三有村文化场所和文化信息员,四有村集体经济7、纯收入:指家庭总收入减去当年各项支出后剩下的收入8、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户家庭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除以家庭人口数。

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指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11、扶贫对象:指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和政府扶贫政策所瞄准的目标对象,即收入或消费水平低于扶贫标准(农村贫困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12、农村低保对象:指家庭年人均收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13、农村扶贫对象: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14、循环经济: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伟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15、“三变”: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产(土地)变股权16、指标解释贫困户属性一般贫困户: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定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扶贫低保户:指纳入低保且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低保户: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无劳动能力的农户。

五保户:指符合《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户,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主要致贫原因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病:因家庭成员看病、治疗等,医疗费用占家庭支出比例大、医疗费用负担重,导致家庭贫困的因残:家庭主要劳动力因身患残疾,无法发展生产和劳动,导致家庭贫困的因学:因教育支出费用较大,家庭无法承担,导致家庭贫困的因灾:家庭因遭遇自然灾害的损失,导致家庭贫困的缺土地:家庭有劳动力,但没有土地无法发展生产,导致家庭贫困的缺水:一年内家庭饮用水、生活用水缺失达到3个月以上,无法满足家庭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缺技术:家庭有劳动力,有土地等资源,但缺失相应的适用技能,无法发展生产,导致家庭贫困的缺劳动力: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年纪大等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或家庭成员在16岁以下无劳动力,导致家庭贫困的缺资金:家庭有劳动力、有土地等资源,但缺发展资金无法发展生产,导致家庭贫困的交通条件落后:家庭因交通闭塞、交通不便等造成家庭发展生产、经营困难,导致家庭贫困的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家庭主要劳动力思想懒惰,不愿发展生产和劳动,导致家庭贫困的。

建议分类:两因户(因学、因病致贫):因学、因病两无户(无力脱贫、无业可扶):低保户、五保户两有户(有资源有劳动能力但无门路):缺资金、缺技术两缺户(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缺劳动力、缺土地、缺水、交通条件落后帮扶路径(16项措施)分类医疗救助、能力素质提高、山地高效农业、城镇化带动、旅游业带动、建筑建材业带动、第三产业带动、工业化带动、产业园区、交通运输业、小城镇(生态移民)、产业园区(生态移民)、县域及县城规划(生态移民)、就地就近搬迁(生态移民)、重点景区(生态移民)、低保保障兜底在校生状况非在校生、学前教育、小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高中三年级、高职一年级、高职二年级、高职三年级、大专及以上劳动能力(以年龄为主,男性16-65岁,女性16-60岁,在校生在劳动年龄内,身体健康,视为劳动力)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丧失劳动力、无劳动力普通劳动力:指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技能劳动力:经过技术等级考试合格后,获得人社部统一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可划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丧失劳动力:在劳动年龄内(男性16-65岁,女性16-60岁),由于疾病、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无劳动力:指16岁以下未成年人和超过劳动年龄已经无劳动能力的人务工状况乡镇内务工、乡镇外县内务工、县外省内务工、省外务工、未务工健康状况健康、残疾、长期慢性病、患有大病患有大病分两类:、特殊病种(白血病、脑出血及脑梗塞恢复期、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Ⅱ、Ⅲ期)、重症肌无力、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精神障碍、糖尿病、器官移植抗排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肾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结核病、帕金森氏病、恶性肿瘤放化疗、癫痫、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后遗症、慢性中、重度病毒性肝炎)、重大疾病(脑梗死、甲亢、急性心肌梗塞、儿童苯丙痛尿症、老年性白内障、直肠癌、胃癌、儿童两病(先心病、急性白血病)、血友病、终末期肾病、地中海贫血、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唇腭裂、I型糖尿病、肺癌、儿童先天性尿道下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食道癌、重型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17、两不愁、三保障:是深入推荐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18、三个品牌:指打造小额扶贫信贷、雨露计划、扶贫生态移民“三个品牌”。

19、扶贫试点:指为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和解决特殊深度贫困问题二开展的一系列探索性、试验性扶贫工作或扶贫项目20、特殊深度贫困问题:指特殊贫困问题和深度贫困问题的简称特殊贫困问题一般指具有明显的的特殊地域特征或突发性、概率性的局部贫困问题,如地方病贫困问题、边境地区贫困问题、石墨化地区贫困问题、直过区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重大地质灾害贫困问题等21、贫困户识别“九程序”:宣传发动、农户申请、入户调查、评议公示、划线认定、对象公示、审定公告、备案录入、分账管理22、分账管理的“两本账”:级差管理、分账建设一是用“四看法”准确核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系统,把系统外的贫困家庭补充进来,把系统中“假贫困”“被贫困”家庭清退出去二是运用“收入核算法”据实核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低于2968元的贫困家庭实行单独登记、专账管理23、扶贫对象的脱贫程序: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帮扶责任人、村委会和驻村工作组对登记在册的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充分运用“四看法”,初步拟定脱贫名单,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形成脱贫农户名单,并进行两公示一公告,公示公告无异议后,将在全国精准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中对脱贫农户进行脱贫管理。

24、三个平台:指打造政策平台、资金监管平台、社会扶贫平台25、四台一会:指管理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信用促进协会26、三个十工程:指全省培育“十大扶贫产业”,打造“十大扶贫攻坚示范县”,共建“十大扶贫产业园区”27、坚持“三个不能代替”:即坚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全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坚持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坚持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社会广泛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不能简单以指标数值代替群众直观感受28、三个核心指标:指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29、“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机制30、“六个机制”:一份民情问卷,一张民情地图,一个行动计划,一组联网台账,一支过硬队伍,一套操作流程31、“三沼”利用:指将沼气、沼液、沼渣(简称“三沼”)运用到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措施32、贫困出列“一降一达一超”标准:即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每年下降4.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数的60%以上,当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33、十大扶贫产业:指核桃、草地生态畜牧、中药材、蔬菜、油茶、薯类、茶叶、精品水果、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34、三支队伍:指乡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致富带头人35、四类资源:指整合涉农资金资源、部门帮扶资源、金融扶贫资源、社会扶贫资源36、六个到村到户:指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发展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37、六个小康建设:指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础设施建设38、精准扶贫两个所有:就是到2020年全省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落实兜底政策;到2020年全省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 39、精准扶贫两个不掉队:“两个不掉队”就是聚焦所有民族脱贫,不让一个民族掉队;聚焦三片六山地区脱贫,不让一个地区掉队40、“5321”结对帮扶活动:即厅级领导帮5户,县级领导帮3户,科级领导帮2户,一般干部帮1户 41、两有户: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42、两因户:因学致贫、因病致贫 43、两无户:无力脱贫、无业可扶 44、两缺户: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45、扶贫主体责任: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群众主体。

  “五主五包”: 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省领导包县,市(州)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46、“六大板块经济”:马铃薯商品薯,高山冷凉蔬菜,山地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中药材,高山生态有机茶47、2015年贫困户脱贫的条件是什么?有安全住房、年人均纯收入3028元以上、家庭无辍学生48、2016年贫困户脱贫必须达到那些标准?满足“四有五覆盖”的条件,即有安全饮水、有安全用电、有安全住房、有就业技能五覆盖”即入户路和院坝硬化全覆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及救助全覆盖、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增收产业全覆盖49、2016年贫困村出列的标准是什么?满足“五通四有”的条件,即“五通”即村村通水泥路(沥青路)、村村通客运车、村村通宽带及、组组通公路及连户路硬化、自然村通生产用电四有”即有美丽乡村创建点覆盖、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和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有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员、有村级集体经济50、“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到2018年,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对农村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贫困人口,按照贫困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双线合一”的要求,继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51、目管理“六个规范”:一是规范项目库建设,二是规范项目审批,三是规范程序管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