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xmg****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0KB
约8页
文档ID:27113165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_第1页
1/8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XX市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索义刚2012年08月10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时数]:51课时左右[设计教师]:索义刚[适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内容及学情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除法,轴对称和平移,倍数与因数,多边形的面积,分数的意思,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好玩,可能性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分数,分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除法,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等基础知识小数除法学生已经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过所以在此不在多解释,倍数与因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此部分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比较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采取多次讲解,分散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得以掌握。

而对于分数的再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与整数的加减法相比,分数加减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运算,学生在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方法等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老师要想办法降低学生理解的困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轴对称和平移,多边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三个单元轴对称学生已经在四年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册是进行再次的认识,平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的二个要素:1、平移的方向,2、平移的格数多边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及组合图形的面积等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为本册知识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可能性,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在三年级时,他们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的大小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前几个年级学习内容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提高学习的乐趣,教材呈现出如下特点:认识可能性大小用分数表示的必要性,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在用数学好玩这一单元,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设计秋游方案""图形中的规律""尝试与猜测"三部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课程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3、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经历2、3、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他们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或5的倍数。

了解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5、通过分数的再认识,更加深入的认识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的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6、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了解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一、 小数除法〔13课时内容课时数精打细算2打扫卫生2谁打的时间长2练习一1人民币兑换2除的尽吗1调查"生活垃圾"2练习二1二、轴对称和平移〔6课时内容课时数轴对称再认识〔一1轴对称再认识〔二1平移2欣赏与设计1练习三1三、倍数与因数〔13课时内容课时数倍数与因数12,5的倍数特征13的倍数特征1找因数1找质数3练习四2整理与复习4四、多边形的面积 〔6课时 内容课时数折纸〔分数加减法〔一4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法〔二看课外书时间〔分数与小数2五、 图形的面积〔二〔4课时内容课时数组合图形的面积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2六、 可能性的大小〔3课时内容课时数摸球游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3设计活动方案七、总复习〔6课时五、 课程实施设想:1、在数与计算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学生也能明白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在统计方面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思考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数学规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课堂的效率课程评价:一、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注重对平时作业的评价,评语要力避简单、枯燥,多用鼓励、赏识的人性化评语,同时还可以利用校信通这个交流平台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与表扬;2.以四人小组为评价小组,分阶段评价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针对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展开自评或互评,指出别人的优缺点,反省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小组成员人人进步。

引导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3.重视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并对成效好的同学给予及时表扬,树立榜样;4.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1.每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进行知识检测与补缺;期中、期末进行综合知识检测;2.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8 / 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