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小学越调·小桃红·采莲女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70889645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曲小学越调·小桃红·采莲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元曲小学越调·小桃红·采莲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元曲小学越调·小桃红·采莲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曲小学越调·小桃红·采莲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曲小学越调·小桃红·采莲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元曲:越调小桃红采莲女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解释小桃红:越调中常用曲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余的都叫“调”,故称调子为宫调。隋、唐的燕乐本有二十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仅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等十二种。采莲歌:梁武帝作乐府江南弄七曲,其中一贡名采莲曲,后代仿颇多。这里泛指我国南方地区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兰舟:用木兰做的船。晕里泛指装饰美的小船。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旧时一向被认为是亡国之音。唐人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2、后庭花。”司马泪痕多:唐代白居易于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作琵琶行以自况,结句说:“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西风吹断回文锦:以回文锦的被西风吹断,暗喻夫妇的离散。回文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句,回环往复读之俱成文。相传始于晋代的傅咸和温峤,但他们所作的诗皆不传。今所见苏蕙的璇玑图诗最出名。苏蕙是东晋前秦的女诗人。据晋书列女传说: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剌史,被自徙流沙,苏多思之,织锦为回文璇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蓼(liao):一年生草木植物,花淡绿或淡红色。鉴赏这两首小令,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风格清爽可喜。

3、第一首写采莲女的天真活泼和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芡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帘卷南楼日初上。”写秋天的早晨,太阳初升,池塘里一片芡花菱叶,传来了水调歌谣。是谁这么早就唱起了水调歌谣,听见寻源,原来在湖畔的南楼,一位采莲女正迎着初升的朝日,一边卷起竹帘,一边信口唱歌。这三句写湖上与湖岸风光,有声有画,旖旎清爽。接下去,写采莲女离家下湖,“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湖面上风平浪静,彩船平稳地驰去,采莲女在采布满秋香的莲子。在湖上,一面是成熟芳香的莲子,一面还有清丽的秋荷开花。采莲女想到她心爱的情人偏爱荷花的颜色,不忍乱折,“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采莲女把荷花留着,对镜化装,迎郎归来时再用

4、。这首小令,呈现了自由活泼、强健秀丽的采莲女的形象,而且体验到了她那多情细腻的心理活动。其次首写采莲女孤独孤独的离愁。起首两句交代采莲女家住西湖岸上、杨柳丛中的小楼上,却用设问句引出:“锦城何处是西湖?杨柳楼前路。”在采莲女所住的楼前,杨柳成荫,有路直通西湖。接下来写采莲女,但不正面写人,而是未见其人,先闻其歌,“一曲莲歌碧云暮”。这位采莲女唱一曲采莲歌,直上青云,会使阳光也黯然失色。采莲女下了楼,唱着歌,乘船去采莲。这样一位采莲女,却陷入了离别相思的苦痛。“可怜渠,画船不载离愁去,几番曾过,鸳鸯桥下,笑煞月儿孤。”画船载着她响彻碧空的莲歌驰向湖中,却不能载去她的离愁。她曾一次又一次经过鸳鸯桥下,仿佛觉得鸳鸯在嘲笑天上的月儿孤独,又仿佛觉得连高悬天空的孤月也在嘲笑自己的孤独。这两首小令,在艺术上共同的特色有三:一是布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同布满柔情蜜意的人物(采莲女)描写的高度统一,给人以清爽流丽之感;二是有声有画,通过采莲女的歌声,表现其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美化她的环境;三是以设问句加强艺术效果,山“水调谁家唱”引出“帘卷南楼日初上”,山“锦城何处是西湖”衬托“杨柳楼前路”使整首小令摇曳多姿,引导读者联想和想象,使环境更美丽,人物更饱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