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最先与最后》原文赏析

上传人:博古****小店 文档编号:269891179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最先与最后》原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迅《最先与最后》原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迅《最先与最后》原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最先与最后》原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最先与最后》原文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最先与最后原文赏析【作者小传】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鲁迅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翻译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题目解析】本篇节选自鲁迅杂文集华盖集中的这个与那个。文章从韩非的话“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开始谈起,接下来作者对这一文化现象和在现实中的结果的直接描

2、述,而作者的重点在于“不耻最后”,这当然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他指出“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发人深省。【原文欣赏】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拼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箴了。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1。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

3、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如果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的,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竟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预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注释1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指不做攻打别人的带头人,不做祸害人的创始者,也不做为人造福的先躯者。【阅读延伸】鲁迅这个与那个、钱理群鲁迅入门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随笔札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