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德通起重机企业标准 标准号:DT/QB-07起重机安装及验收作业指导书发布日期2012年4月15日 实施日期 2012年6月15日XX德通起重机起重机安装及验收作业指导书标准号:DT/QB-07 为保证起重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促进施工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旋臂起重机、轻小型起重设备的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 总则1.1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应从设备开箱起,至设备试运转合格办理工程验收为止1.2 对大型、特殊、复杂的起重设备的吊装,应制定完善的吊装方案;当利用建筑结构柱、梁等作为吊装的重要承力点时,应经结构计算〔验算,并经所在地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利用〔施工1.3 起重设备安装完毕,必须经负荷试运转合格办理工程验收手续后,方可投人生产使用1.4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2. 一般规定2.1 起重设备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设备技术文件应齐全;与使用单位、生产厂家一起,按设备装箱清单检查设备、材料及附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且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必要的出厂试验记录;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其中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弯折、打环、扭结、裂嘴和松散的现象;起重机地面轨道基础、吊车梁和安装预埋件等的坐标位置、标高、跨度和表面的平面度均应符合设计和安装的要求;通用桥式起重机、壁上起重机、冶金起重机等与建筑物之间相关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表2.01 起重机与建筑物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起重机名称上方最小距离侧方最小距离起重机额定起重量≤2525~125125~250≤5050~125125~250桥式起重机30040050080100100壁上起重机802.2 当现场装配联轴器时,其端面间隙、径向位移和轴向倾斜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及下述要求联轴器的铰制孔螺栓不得用普通螺栓代替,贴合面之间应垫入规定的纸垫或钢垫采用中间轴联接的齿轮联轴器,其径向位移不应大于下值: 径向位移 Ymax=0.00873AA—从两个外齿套齿中心测量的中间轴长度装配后的齿轮联轴器,内齿套与外齿套的中间轴轴向窜动不得超过下列数值:2 ~〔名义值+1 名义值:内齿套齿长与外齿套齿长之差当两轴轴心线无径向移动时,每一外齿套对内齿轴线的歪斜不应大于30′当两轴轴心线无倾斜时,齿轮联轴器允许的径向位移应不超过表2.02的规定2.3 制动器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制动器应开闭灵活,但不得过分松动,制动应平稳可靠;起升机构的制动器应为额定负荷的1.25倍,有特殊要求的为1.4倍,在静载下应无打滑现象。
表2.02 齿轮联轴器允许的径向位移摸数〔m2.52.5333444齿数〔Z3038404356435662径向位移〔mm0.40.70.811.31.41.61.8运行机构的制动器,调整不应过松或过紧,以不发生溜车现象和冲击现象为宜装配后制动带〔制动瓦与制动轮贴合面积应不少于总面积的70%;安装好的制动轮,其径向圆跳动与端面圆跳动不得超过表2.03的规定表2.03 制动轮允许的径向圆跳动与端面圆跳动制动轮直径〔mm≤200>200~300>300~600最大径向圆跳动〔mm0.100.120.18最大端面圆跳动〔mm0.150.200.252.4 当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空载时,小车车轮踏面与轨道面之间的最大间隙,电动的不应大于小车基距或小车轨距的0.00167倍;手动的不应大于小车车基距或小车轨距的0.0025倍〔图2.043. 起重机轨道和车档3.1 本规定适用于轻轨、重轨、工字钢轨、方钢轨和起重机轨道的安装3.2 钢轨铺设前,应对钢轨的端面、直线度和扭曲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铺设3.3 吊装轨道前,应确定轨道的安装基准线;轨道的安装基准线宜为吊车梁的定位轴线。
3.4 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吊车梁的实际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且不应大于吊车梁腹板厚度的一半〔图3.01 图2.04 通用桥式起重机图3.01 轨道实际中心线对小车车轮与轨道面之间的间隙 吊车梁的实际中心线位置ωc---小车基距; K—小车轨距; t一吊车梁腰板厚度△h—车轮踏面与轨道之间的间隙3.5 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安装基准线的水平位置的偏差,对于通用桥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不应大于5mm;对于梁武悬挂起重机不应大于3mm3.6 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当起重机轨道跨度小于或等于10m时,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为±3mm;当起重机轨道跨度大于10m时,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应按下式计算,但最大不应超过±15mmΔS = ±[3+0.25〔S—10]式中: ΔS——起重机跨度的允许偏差〔mm; S——起重机轨道跨度〔m3.7 轨道顶面对其设计位置的纵向倾斜度:通用桥式起重机不应大于1/1000;通用门式起重机不应大于3/1000;每2m测一点,全行程内高低差不应大于10mm。
3.8 轨道顶面基准点的标高相对于设计标高的允许偏差:通用桥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为±10mm;梁式悬挂起重机为±5mm3.9 同一截面内两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通用桥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不应大于10mm;梁式悬挂起重机不应大于5mm3.10 用水平导向轮导向的起重机,其轨道沿长度方向在水平面内的弯曲,每2m测量长度内允许偏差为±lmm〔图3.10图3.10 轨道在水平面内的弯曲3.11 两平行轨道的接头位置必须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等于起重机前后车轮的基距3.12 轨道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当接头采用对接焊时,焊条应符合钢轨母材的要求,焊接质量应符合电熔焊的有关规定,接头顶面及侧面焊缝处均应打磨平整光滑;当接头采用鱼尾板连接时,轨道接头高低差及测向错位不应大于lmm,间隙不应大于2mm;伸缩缝处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为±lmm;用垫板支承的方钢轨道,接头处垫板的宽度〔沿轨道长度方向应比其它处增加一倍3.13 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同一支腿下两根轨道的轨距允许偏差应为±2mm,其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1mm3.14当在钢吊车梁上铺钢轨时,钢轨底面应与钢吊车梁顶面贴紧;当有间隙,且其长度超过200mm时,应加垫板垫实,垫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宽度应大于轨道底面10~20mm,每组垫板不应超过3层,垫好后应与钢梁焊接固定。
3.15 混凝土吊车梁与轨道之间的混凝土灌浆层或找平层应符合设计规定3.16 导轨下用弹性垫板作垫层时,弹性垫板的规格和材质应符合设计规定〔图3.16如图钢轨1、钢垫板2、弹性垫板3、钢垫板4必须贴紧;拧紧螺检前,若有间隙时,应在弹性垫板下加垫板垫实,垫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应比弹性板大10~20mm1.轨道; 2.钢垫板; 3.弹性垫板; 4. 钢垫板; 5.找平层图3.16 轨道垫层3.17 方钢和工字钢轨道的横向倾斜度不应大于轨道宽度的1/1003.18 轨道经调整符合要求后,应全面复查各螺栓并应无松动现象3.19 轨道上的车档必须在吊装起重机前装好,同一跨端两条轨道上的车档与起重机缓冲器均应接触 4. 电动葫芦4.1 电动葫芦车轮轮缘内侧与工字钢轨道翼缘间的间隙〔图4.01,为C = 3~5mm图4.01 车轮轮缘内侧与轨道翼缘间的间隙 1一工字钢轨道; 2一车轮; C一车轮轮缘内侧与工字钢轨道翼缘间的间隙4.2 链式电动葫芦的链轮槽应保持在同一铅垂面上,链条在运行时不应有歪扭、卡住和严重磨损现象4.3空负荷试验时,电动葫芦小车制动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吊运一般物品的电动葫芦:S1=V/ K1 吊运液态多属等危险品的电动葫芦:S1=V/ K2 式中: S1——小车制动距离〔m; VI——小车运行速度〔m/min; KI——系数,宜为2800—3900; K2——系数,宜为700—1400。
4.3电动葫芦在进行额定负荷试验时,在制动时间内的下滑距离应按下式计算:SC=VC / 100 式中: SC——下滑距离〔m;VC ——起升速度〔m/min5.手动梁式起重机和手动梁式悬挂起重机5.1手动单梁起重机在吊装前,应按表5.01的规定进行复查表5.01 手动单梁起重机的复查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 图起重机跨度S±6起重机跨度S1、S2的相对差│S1-S2│6对角线L1、L2的相对差L1-L28主梁上拱度FS<10m+2S≤10m+3注: ① 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②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检查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 ③ 主梁上拱度的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④ 上拱度F=F/10005.2手动双梁起重机在吊装前,应按表5.02的规定进行复查表5.02 手动双梁起重机的复查 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 图起重机跨度SS≤14m±6S>14m±8起重机跨度S1、S2的相对差S1-S2S≤14m6S>148主梁上拱度F+3桥架对角线L1、L2的相对差:│L1-L2│8小车轨距K±5小车轨距K1、K2的相对差:│K1-K2│5注: ①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②主梁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主梁上拱度F=S/1000;③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
5.3手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在吊装前,应按表5.03的规定进行复查表5.03 手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的复查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图起重机跨度S±6起重机跨度S1、S2的相对差:│S1-S2│6主梁上拱度F±2对角线L1、L2的相对差:│L1-L2│8主梁旁弯度fS/2000注: ①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主梁上拱度F=S/1000;②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③当现场装主梁时,应检查主梁旁弯度6.电动梁式起重机和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