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内容

l****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KB
约10页
文档ID:269440103
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内容_第1页
1/10

坝顶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1一般规定1.1适用范围本节规定适用于坝顶道路工程施工,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12%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1.2引用标准〔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上述技术文件均在不断修改,执行过程中采用由监理人指定的有效版本2路面结构〔1路面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细粒式〔AC—13C沥青混凝土厚50mm〔2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15cm〔6:14:80质量比要求按重型击实试验法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上设置透层沥青和乳化沥青下封层〔3底基层底基层采用12%石灰土15cm要求按重型击实试验法压实度≥9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3路基路基即本工程围坝的坝身,要求压实后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一致4底基层〔1材料土:土的塑性指数以7~20〔100g平衡锥测液陷7,搓条法测塑限相当于76g平衡锥测液限和搓条法测塑限的7~14的粘性土为宜。

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于石灰稳定石灰:使用的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规定的Ⅲ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水:凡符合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用于石灰稳定土施工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试验鉴定〔2底基层施工1石灰稳定土结构应在气温高于+5℃和非雨天时,才可进行施工2洒水、拌合必须均匀,无夹心现象石灰稳定土混合料洒水拌合后,宜在当天完成碾压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最大土块粒径不得超过50mm,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3石灰稳定土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禁止开放交通若需临时开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4在铺筑底基层之前,应从填好的路床上把所有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整形压实5路床上的车辙松软部分或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部分都应翻挖、填筑新料、重新整型和压实6石灰稳定土基层可采用路拌法施工要求石灰应过筛,并铺摊均匀开始路拌时应使石灰翻至土中间,要防止将石灰落到底部最后路拌深度应达到底层,不得留有素土夹层,同时要防止破坏下承层的表面。

7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再现场摊铺土和石灰、机械拌合、整平和压实8分段施工时,段间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形式,并处理好纵横向接缝的质量施工方法、质量管理与验收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5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15cm石灰粉煤灰碎砾石的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1材料石灰:石灰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石灰等级宜高于Ⅲ级,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粉煤灰不含有团块、腐植质或其他杂质,其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大于20%,比表面积应大于2500cm2/g,0.3mm筛孔通过率≥90%,0.075mm筛孔通过率≥70%,湿粉煤灰含水率≤35%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级配范围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表6.1.9的要求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5%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2技术准备及要求各种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已获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数据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已完成根据设计文件校核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复核和恢复路床路面中心线、边线等全部基本桩号按基层施工要求加密坐标点、水准点控制网大面积施工前应完成试验段施工,通过试验段确定合理的机械组合、碾压遍数、施工含水量、虚铺厚度以及生产能力等工艺指标〔3作业条件1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的下承层表面要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宽度、高程、平整度、压实度符合要求2新施工的石灰稳定土下承层,应确保其养生7d以上3路肩填土已完成〔4二灰碎石拌合二灰碎石的施工采用厂拌方法及摊铺机摊铺方法施工,将碎石、石灰、粉煤灰用装载机装入料斗仓石灰粉煤灰碎石配合比采用6:14:80〔质量比应经常目测二灰碎石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使出厂的混合料色泽均匀,无离析、成团块现象试验人员应重点进行二灰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灰剂量及含水量的检测〔5混合料摊铺1采用摊铺机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1%~2%,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2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应铲除,并用拌和均匀的新混合料填补或补充细混合料并拌和均匀。

3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每天的工作缝应做成横向接缝,先将摊铺机附近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再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等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4路幅较宽时,为消除纵向接缝,一般用两台摊铺机双机作业,摊铺时,采用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10m~20m同时进行两个施工段纵向应有300~400mm的重叠5摊铺机前宜增设橡胶挡板,橡胶挡板底部距下承层距离宜不大于100mm〔6混合料碾压1应设专人指挥碾压,严禁漏压和产生轮迹2压路机不得停在未压实的基层上,并不准在其上急刹车、急转弯和调头3振动压路机前进、后退换档时,应先停振再换档;若需停机时,应先停振再停机4在碾压过程中出现软弹现象时,应及时将该路段混合料挖出,重新换填新料碾压5终压前应检测一次标高,若发现高程超过规定时,应用平地机刮至规定值,再整平碾压6二灰碎石材料层宜在当天碾压完成,最长不超过4d〔7养生及交通管制二灰碎石层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及时用洒水车喷雾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天,并宜延长至上层结构开始施工的前2d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和小型通勤车辆外严禁其他车辆通行养生期间洒水车和小型车辆行驶速度应不大于40km/h。

养生7天后,施工需要通行重型货车时,应有专人指挥,车速应不大于30km/h〔8季节性施工二灰碎石基层施工应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针对当地气候变化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15~30d之前停止施工2宜避免在雨季雨期施工,且不应在雨天施工〔9检测表面应平整、坚实、无粗细骨科集中现象,无明显轮迹、推移、裂缝,接茬平顺,无贴皮、散料基层厚度、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本技术要求规定材料检验、铺设试验段、施工过程检测和完工后质量检查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要求对于本说明中未提到部分均应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要求施工6基层上喷洒透层油〔1透层油采用PC-2型乳化沥青,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不宜超出0.7~1.5L/m2〔用量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乳化沥青的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透层油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

〔2透层油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3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4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5气温低于10℃或大风、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7基层表面乳化沥青下封层下封层应在透层油挥发、破乳完成后施工,并封闭交通喷洒透层油后,经检查无油膜或在残留油膜已刮除的情况下,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方可进行下封层的施工〔1乳化沥青下封层厚度不小于6mm,且做到完全密水集料规格S14〔3~5mm,用量6~8m3/1000m2,PC-2型乳化沥青用量1.0kg/m2〔用量按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60%计算,如沥青含量不同应予折算乳化沥青及集料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2石灰粉煤灰基层需保湿养生,经验收合格的基层一般在正常养生7天后施工下封层〔3彻底清除基层表面浮灰和泥浆,使基层顶面的集料颗粒上表面部分外露,确保下封层与基层粘结牢固。

〔4喷洒乳化沥青用沥青洒布车在晾干的基层表面喷洒乳化沥青,喷洒数量按1.0±0.2kg/m2控制,应做到喷洒均匀,数量符合规定喷洒沥青时应对道路人工构造物、路缘石等外露部分作防污染遮盖〔5撒布集料喷洒沥青后应立即用集料撒布机或人工撒布集料,规格3-5mm,数量6-8m3/1000m2,以碾压时不粘轮为度集料撒布应在乳化沥青破乳前完成〔6碾压撒布集料后,立即用6~8t钢筒双轮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心碾压3~4遍,每次轮迹重叠约300mm〔7碾压完毕后应封闭交通2-3天,待破乳、水分蒸发后,可允许施工车辆通行以均匀碾压在通车初期应设专人指挥交通或设置障碍物控制行车,限制行车速度不超过20km/h不得在下封层上刹车或掉头严禁畜力车及铁轮车行驶,使路面全部宽度均匀压实养护7天后可施工沥青路面下面层8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5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级配类型为AC-13〔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1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沥青路面应具有坚实、平整、抗滑、耐久的品质,同时,还应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害以及防止雨水渗入基层的功能,同时结构的上下层之间均应连续施工,以免产生层间滑移。

沥青层之间应设黏层黏层沥青可用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热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3~0.6kg/m21沥青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为A-90选用符合"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2粗集料应选用碎石,也可选用经轧制的碎砾石,或经筛选的砾石与沥青应具有良好的黏附性,黏附性不低于4级3细集料可选用机制砂、天然砂、石屑配制细集料应具有一定棱角性,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天然砂宜选用中砂、粗砂,天然河沙不宜超过集料总质量的20%4矿粉矿粉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石料磨细的石粉矿粉应干燥、洁净、不成团块沥青面层的各种集料和矿粉均应符合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2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5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级配类型为AC-13〔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浸水马歇尔试验〔48小时残留稳定度不低于75%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以马歇尔实验为标准密度时应达到94%,当以试验段的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均应达到98%的压实度〔3现场准备在铺筑沥青混凝土以前应清洁基层表面,浇洒下封层后再施工对于沥青面层各层如果施工时间间隔较长,下层受到污染,摊铺上一层前应清洁表面后浇洒粘层油后再铺筑。

〔4混合料的拌和1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