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之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上传人:sh****na 文档编号:265881311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化学原理之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化学原理之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化学原理之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化学原理之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化学原理之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化学原理之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原理之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动力学研究 摘要:电极过程的进行速度在金属保护、腐蚀分析等电化学实践领域有重要应用,加深对它的理解很有必要。电极反应速度由控制步骤,即速度最慢的单元步骤决定。本文讨论了电化学反应和液相传质这两个单元步骤的动力学规律,以及当整个电极反应由电化学极化控制、浓差极化或者是两类极化共存时的极化规律。关键词:控制步骤;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过电位;极化电流引言电极过程是由一系列性质不同的单元步骤串联组成的复杂过程,一般有液相传质、前置转化、电化学反应、随后转化和反应后的液相传质五个步骤。每一步骤都有不同的特性,步骤的反应速度取决于其活化能,当某一步骤的速度远远小于其他步骤,则整个电

2、极反应速度等于这个最慢步骤,一般称之为控制步骤。文献指出,只要整个反应中有一个步骤的活化能比其余高出810KJ/mol以上,则能成为控制步骤;而当两个单元步骤的活化能相差不到4KJ/mol时,它们的反应速度相差不到5倍,则可能同时成为控制步骤,称为混合控制。混合控制的规律比较复杂,但仍会有一个控制步骤起较主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控制步骤的规律对于了解整个电极反应的速度规律,以及控制电极反应的速度和反应进行的方向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电化学反应步骤和液相传质步骤的动力学规律,并讨论当其成为控制步骤时的极化规律。电化学反应步骤指反应物质在电极/溶液界面得失电子,从而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的过程。

3、这一单元步骤包括了化学反应和电荷传递两步,是整个电极过程的核心步骤。当电化学反应步骤成为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时,电极反应的速度就取决于电化学反应步骤。电极过程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电子参与反应,电极电位的改变将对反应速度将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讨论电化学反应步骤时先从电极电位的影响谈起。由于液相中的反应粒子需要通过传质过程输送至电极表面,反应产物也需要离开电极表面,因而液相传质步骤是电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电极体系中通过电流密度很大、电化学反应速度很快时,电极反应往往由液相传质步骤控制。在讨论液相传质步骤时,只讨论了稳态传质过程,因为存在对流的情况下,扩散传质都会趋于稳态,我们就

4、先从简单的理想稳态推至真实条件下的稳态传质。另,本文先从单一控制步骤入手,再扩展到电化学和传质步骤混合控制时的情况,如此构成了本文电极反应动力学篇,但其间其他步骤如前置转化、后置转化等没有涉及的步骤,并不是其不可能构成控制步骤,而只是择取了最重要的两个单元步骤论述。1.电化学步骤动力学电极反应的特点是反应速度与电极电位相关,人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地和连续地改变表面上的电场强度和方向,因而就能在一定范围内随意和连续地改变电极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速度。电极电位一般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影响电极反应速度的:(1)电化学反应步骤是非控制步骤时,通过改变电极电位来改变某些粒子的表面浓度,从而影响有这些粒子

5、参加的控制步骤的反应速度,称之为“热力学方式”影响电极反应速度;(2)电化学反应步骤是控制步骤,改变电极电位直接改变整个电极反应的进行速度,称之为“动力学方式”。我们先讨论第二种情况。1.1电极电位对电化学反应步骤活化能的影响图1 化学反应体系自由能当发生化学反应时,由化学动力学,反应粒子必须吸收一定的能量,激发至活化态才有可能发生向产物的转化。图1中为反应物和活化态之间的体系自由能之差,即正向反应活化能;为反应产物和活化态之间的体系自由能之差,即逆向反应活化能。一般,故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度不相等,整个体系的净反应速度即为二者的代数和。当发生电极反应时,这一反应可以看作是溶液中的转移到晶格上

6、及其逆过程。在两相间转移时涉及的活化能曲线可用图2表示,和分别表示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活化能。进行阐述时按照参考资料做出三种假设:(1)溶液中参与反应的离子位于外亥姆赫兹平面,电极上参加反应的粒子位于电极表面的晶格中,活化态位于这二者之间的某个位置。(2)电极/溶液界面不存在任何特性吸附,也不存在除了离子双电层以外的其他相间电位。图2 电极电位对位能曲线的影响(3)溶液浓度足够大,以至于双电层几乎完全是紧密结构,即可认为双电层电位差完全分布在紧密层中,=0。取溶液深处内电位为零,按照上述假设,电极/溶液之间的内电位差,即电极的绝对电位等于零。已知电化学体系中,带电粒子的能量可以用电化学位表示,

7、则有:当(没有界面电场)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自由能变化就等于它的化学位变化,所进行的反应是一个纯化学反应。当电极/溶液界面存在界面电场时,电极的绝对电位为,当0时,如图2,曲线1为零电荷电位时的位能曲线。曲线4为由于界面电场的存在,紧密层内的各个位置上的位能的增加线。曲线2为曲线1和曲线4的叠加,为离子在双电层电位差为时的位能曲线。与零电荷电位时相比,由于界面电场的影响,氧化反应活化能减小了,还原反应活化能增大了,即有:式中:和分别表示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和为用来描述电极电位对反应活化能影响程度的参数,数值介于0和1之间的常数,称作传递系数或者对称系数,有+=1。当电极的绝对电位处,完全依靠切向对流作用实现传质过程;x处,即在扩散层内,主要是依靠扩散作用实现传质的。真实体系中,扩散层与对流层重叠在一起,不能截然分开,因此各点的浓度梯度也不是常数。一般做近似处理,根据x=0处的浓度梯度计算扩散层厚度的有效值。图6 电极表面液层反应粒子浓度分布用代表扩散层厚度,对流扩散中的扩散层厚度不仅与离子的扩散运动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