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

上传人:追*** 文档编号:265880780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2年《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2年《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论述战争得失的记事文,属精读课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两个人物不同的气质、表现;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文言词语,在辨析中掌握词义并发现背诵的技巧,提高背诵的效率。【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辨析词义,并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发现背诵的规律和技巧,避免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评价人物,培养

2、学生形成观点、表述观点、捍卫观点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简介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导入。从简介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切入点:指导背诵课文,让学生寻找背诵的技巧。(可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前后衔接和相互照应的句子,然后总结这些语句之间的规律,提高背诵效率。)上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左传及长勺之战的背景。讨论:从全文看,你认为曹刿、鲁庄公是什么样的人?试从文中找出依据。、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梳理、整理文言字词,在辨析中理解词义,形成知识板块。找出文中具有一词多义特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以及能印证这些词语的成语。(如:望其旗靡的“靡”意思

3、是“倒下”,能印证此义的成语有“所向披靡”。参考: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深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视其辙南辕北辙、故逐之逐鹿中原、未能远谋深谋远虑。)探究课文,师生共同探讨下列问题:曹刿的战略思想、曹刿远谋的具体表现、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拓展延伸谈谈你对曹刿战略思想的看法。展开想象,再现长勺之战的场面,字左右。曹刿论战教学设计2一、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这篇出自于左传的文章,内容主要围绕着“鄙”和“远谋”展开,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史料剪裁得当,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具有远见卓识的形象。(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新

4、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知识目标:加强诵读,疏通文意,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主旨;情感目标: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对话,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材、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二、说教法在授课中,我将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理清文章叙述线索、抓住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的形象,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三、说学法针对九年级学生已有两年文言文学习功底,可利用课下注释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在

5、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主旨;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四、说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回顾历史课本上所学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回忆、讨论,激活其学习的积极性。(二)朗读课文:课前预习时帮助学生正音、注重停顿,课堂上采用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字面意思。(三)疏通文意:要求学生,以四人一小组展开对文言字词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这样可以避免教师逐句翻译的枯燥及对课文的支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鉴写作特点1。 讨论归

6、纳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特点。经过前面的教学环节,学生在细致的阅读中已经较为具体的分析了曹刿和鲁庄公的一些做法和他们的性格特点,所以归纳起来并不那么困难,我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对于鲁庄公的形象,提醒学生全面客观的看待,“他的身上是否也有优点?”给他一个公平的评价。2。 曹刿论战叙事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本文材料安排详略得宜,生动耐读。由此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突出中心的材料详写;起衔接、交代、照应作用的材料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不写。(五)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内容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时的总体理念是:突出文言文的教学特点,遵循实用性原则,从分析人物形象到文章写法的探究

7、,都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做好及时地点拨和学习方法的梳理,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曹刿论战教学设计3知识与能力:1、梳理课文内容,背诵课文。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主旨。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肩挑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3、分析人物形象。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教学过程一、回忆复习,导入新

8、课1、解释加横线的词。(1)未能远谋()(2)牺牲玉帛()(3)公与之乘()(4)彼竭我盈()2,翻译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回顾课文,回答问题。曹刿和谁论战?论的是哪一次战役?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三个阶段?二、新课学习战前、战中、战后又分别写了些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曹刿论战,我们来作战,同学们是士兵,课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须过一道道关,同学们敢过吗?有信心攻下碉堡吗?(一)探究理解读读背背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曹刿求见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体现了爱国热情)2、鲁庄公做了什么样的战前准备

9、?曹刿是如何评价的?(同桌交流讨论后指名回答)明确鲁庄公的准备曹刿的评价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引导思考:“忠之属也”指什么?为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同桌讨论,指名作答,老师点拨)明确: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曹刿肯定这一点,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分角色朗读鲁庄公与曹刿的对话。(注意把握语气语速)学生试着背诵本段文字,同桌之间相互指正。指名背诵。3、一句“战则请从”把内容过渡到战斗。作战地点选择在长勺,是在鲁

10、国境内,这对鲁国有利。在战争中,曹刿与鲁庄公在击鼓进军与追击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想想,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与追击时机的?自由朗读第二段,同桌交流讨论。明确公将鼓之齐人三鼓齐师败绩未可可矣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遂逐齐师师小结: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时机从而击败了敌人,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得益于他的“远谋”,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学生齐读;学生试背,同桌之间相互指正。唱歌有二重唱,我们背课文来个二重背,看谁能不受干扰。4接下来“既克”将内容过渡到战后。战斗结束,可以凯旋了。可曹刿为什么要这样“谋”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曹刿,以解决鲁庄公想明白的问题。(两人一组,一人扮

11、记者,一人扮曹刿表演)明确:曹刿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我盈)”之时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彼竭我盈”四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二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抓住辙乱旗靡的最佳时机,故而夺取了胜利。真可谓是谋略过人呀!读读背背吧。5、纵观全文,想想,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的原因有哪些?(引导明白曹刿对战争的论述)(鼓励学生回答)明确:政治上取信于民;有高超的军事谋略,善于把握战机;有利的地点。

12、总之是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二)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1、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桌讨论,指名作答,师点拨,并归纳。(出示幻灯)明确: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个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体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从战指挥,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2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明确:鲁庄公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鄙”也!那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吗?为什么?(学生发挥,言之成理既可)3刻画人物的方法。(1)对比映衬,以鲁庄公的“鄙”反衬曹刿的“远谋”,这样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

13、然纸上。(2)借助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特点。(三)归纳总结1、内容小结: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说明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2写作特点(1)以“论战”为中心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

14、不写。这样写中心人物形象鲜明,中心突出,详略得当。(2)运用对话,文字简洁。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在对话过程中有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了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语言简洁,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的名篇)(3)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四)拓展与延伸1,“我们齐心协力,一鼓作气过了那一道道关,攻下了碉堡课文”这句话里有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请指出来,说说它的意思,并用这个成语说话。2,谈谈你对“忠之属也”的理解。(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课外练笔:我心中的曹刿。3、课外阅读左传曹刿论战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2、了解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论述及其指挥作战的才智。【教学设想】这段文章,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这段文章中有很可值得学习的东西。这段文章是左传中的一段名文,记述了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