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工艺 国标 高精级序号指定部位尺寸MM允许偏差(±)mm金属实体不小于75%的部份尺寸空间大于25%,即金属实体小于75%的所有尺寸3栏以外的所有尺寸空心型材(1)包围面积不小于70㎜2时的壁厚测量点与基准边的距离>6~15>15~30>30~60>60~100>100~150 1栏2栏3栏4栏5栏6栏7栏8栏1≤1————2>1~2———3>2~3———4>3~4——5>4~6——6>6~12—7>12~19——8>19~25—9>25~38—10>38~50—11>50~100—12>100~150—13>150~200—14>200~250— 最小壁厚弯曲度,不大于外接圆普精级高精级超高精级直径任意300mm全长L米任意300mm全长L米任意300mm全长L米33 长度上h长度上h长度上h≤38≤2.44×L3×L2×L>2.42×L1×L0.7×L>38_1.5×L0.8×L0.5×L外接圆扭拧度/(mm/毫米宽).不大于直径mm普精级高精级超高精级 每米长度总长度上每米长度总长度上每米长度总长度上 >-40 >40-80 >80-250 型材宽度B平面间隙 普精级高精级超高精级 ≤25≤≤≤ >25≤%×B≤%×B≤%×B 任意25mm宽≤≤≤ 一.铝合金型材相关工艺(基材)1.熔炼温度:720-760度,铸造温度:710-730度2.均匀化处理工艺参数:560±10度,时间:4-6小时,出炉后强制冷却,冷却速度控制在100-200度/min,3. 挤压及淬火1.挤压温度:450-480度,用分流模组合时采用上限温度,用平模时采用下限温度;挤压速度:实心型材为20-60m/min,空心型材9-20m4/min;挤压系数:30-150为宜,30-70最佳,淬火:为了使模子出口处的型材快速冷却到室温,将在淬火温度下固溶于基体金属中的强化相硅化镁保留在基体内。
6063合金采用风冷淬火,6061合金采用水冷淬火) 2.6063合金型材拉伸量为%%4.造成铝合金型材典型缺陷及产生原因: 1.弯曲.扭拧.波浪:由于模孔的设计不合理,挤压速度过快,模孔润滑不适当,导路不合适和未安装导路;挤压在拉直过程中型材拉伸量过大 2.汽泡及起皮:由于挤压筒内径磨损超差,挤压垫与筒间隙过大,挤压筒和挤压垫粘有油污.水分等;锭坯表面有气孔.砂眼.油污且锭坯表面过于粗糙; 挤压筒温度和锭坯温度过高,填充过快;挤压时模具抹油等原因3.挤压裂纹:由于挤压锭坯温度过高,挤压速度太快,锭坯均匀化处理不好;模具设计不合理,以致中心与边缘流速度差过大等原因 4.成层:由于锭坯表面有油污.灰尘.锭坯,表面质量不好,有较大的偏析瘤;在模子表面上留有残料;锭坯本身有分层.气泡等原因 5.缩尾:由于挤压残料留得太短,挤压垫片涂油或不干净,锭坯表面不清洁,制品切尾长度太短;挤压终了时突然提高挤压速度等原因5 6.挤压横纹: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相同部位的工作带不等长;挤压速度控制不当,挤压机运行不平衡等原因二:坯料壁厚控制1:光身料按图纸公差控制2:喷涂料:涂层 膜 厚 壁厚控制 一涂 +20UM 一 二涂 +30UM 一 三涂 +40UM 一 四涂 +65UM 一3:喷粉料: +40/120UM 4:氧化料:碱蚀银白 + #古铜 + #古铜+ #古铜+ 机抛银白+ 电解抛光+光面银白+ 注:(一)表示在坯料基础减去涂层厚度. (十)表示在坯料基础加上碱蚀厚度. 三:表面质量控制及要求1: 光身料 :装饰面无手感.2:氧化银白:装饰面无手感,无明显线纹.3: 光面料: 装饰面线纹均匀,表面光滑.4:氧化古铜: 装饰面线纹均匀,表面光滑.55: 机抛料:装饰面线纹均匀,表面光滑.,必须试机抛有无起骨/起坑现象.6:电解抛光:装饰面线纹均匀,表面光滑.7:喷涂一涂:装饰面无手感,注意试喷有无起骨/起坑.8:氟碳喷涂:装饰面无手感,表面平直.9:喷粉一涂:装饰面无手感,表面平直.10:一至九点非装饰面无严重拉伤为合格.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按客户要求执行.喷涂/喷粉/机抛料特别注意起骨/起坑.喷涂喷粉料特别注意挤压毛刺!四:配套控制及要求1:光身料:能压入但不能脱落.2:氧化料:能压如但不能自由滑动.3:喷涂/喷粉/木纹料:能压入不脱落,保整能自由滑动.4: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按客户要求生产.五:各国角度公差:1: : 普精±2度 高精±1度 超高±度2:美国(AA): S≥5MM±2度 5/20MM±度 ≥20MM±1度3:BS1474-1987(英国) S≥±2度 ±度 ≥±1度64:AS/ (澳洲) ±2度5:JIS4100 (日本) :普精±2度 特殊±1度六.表面处理型材的相关标准和表面要求:1.一涂分为丙稀酸和聚脂漆: 丙稀酸:平均膜厚≥20um,局部膜厚≥17um聚脂漆:平均膜厚≥25um,局部膜厚≥20um 2.平均膜厚:喷漆型材装饰面上测量的若干个(不少于5个)局部膜厚的平均值。
3.局部膜厚:喷漆型材装饰面上某个面积不大于1平方厘米考察内做若干次(不少于3次)的膜厚测量所得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4. 最小局部膜厚:喷漆型材装饰面上测量的若干个局部膜厚中最小的一个 5.前处理(铬化)作用:以提高基材与涂层的附着力,铬化膜烘烤温度不应过高,温度高会导致铬化膜结晶(烘干水分子)会对铬化膜影响,导致附着力不合格一般铬化膜厚度在200-1300每平方米毫克6.涂 层 平均膜厚 局部膜厚 二涂料 ≥30 ≥25 三涂料 ≥40 ≥34 四涂料 ≥65 ≥5577.铅笔硬度≥H 附着力干式≥O级 水煮:一涂料15分钟 二/三/四涂20分钟划格刀为1mm8.表面质量:涂层应平滑.均匀,不应有流痕,皱纹,气泡,脱落七.喷涂工艺:1.爆基材原因分析:由于操作工在穿胶滚压时,穿胶滚压机压力过大,造成穿胶型材牙位爆裂与胶条分离所引起的爆基材2.由于型材硬度偏高,超出型材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本厂内控标准穿胶料控制在10-13HW,如硬度偏高型材延伸率也会随之变化.纠正措施:1.对现场操作员工和质检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对穿胶料有所了解并熟知穿胶料标准及相关检验;2.在生产产品时,先试压一支最大压力的料(一般以500帕斯卡为基准,在没有爆基材为最适宜)做检测并从中摸索经验做好相关记录,总结经验.3.质检在生产前先抽查来料的硬度,如硬度偏高及早通知车间并试压得出型材的最大承受压力,做到生产时得先应手。
4.对于硬度偏高的型材,分两次压紧,一定要保证不压爆,强度达到260每平方毫米牛顿以上 2.露底原因分析:1.流量过小,涂层偏薄,2.挂料太密3.工件与挂具接触不良或挂具因多次喷涂,涂层太厚.绝缘4.粉末本身原因(上粉率太差.) 纠正措施:91.控制好流量,生产时多观察粉末在型材上的流平效果.2.上架挂料时注意控制挂料的密度,注意型材与型材间的间距一致性.3.经常清理挂具,对涂层太厚的挂具及时清出并安排人清理干净. 3. 碰伤原因分析:1.本身来料在喷粉前已存在.2.挤压装框不当或中转运输中型材被碰撞.3.下料时未保护好型材造成型材与型材磨擦.碰撞 纠正措施:1.各工序加强型材的保护,并落实一款条例. 2.生产前加强自检.特别是有尖角的料做到重点保护. 4. 针孔原因分析:1.受不相溶粉末污染2.使用受污染的回收粉3.空气或粉末中有水或挥发物.油物4.型材表面上有挥发物涂膜太厚或太薄 纠正措施: 1.生产前检查粉末的原材料质量和成品含水量控制好喷涂时间5.色差原因分析:1.油漆未调好,搅拌不充分2.烘烤时间不恰当或多次停机.过度烘烤3.膜厚不符合标准要求偏薄或偏厚4.金属油漆对应粘度未控制好。
纠正措施: 1.检查容器底部是否有沉淀物?充分让油漆搅拌均匀2.减少停机时间及检查炉温曲线波段3.调整油漆粘度控制好膜厚9 6. 针孔原因分析:1. 涂膜太薄2.流平时间太短,挥发性过快,3.油漆粘度过高,表面粘性过强4.油漆本身存在一种张力 纠正措施:1.控制好流量,调整膜厚达到规范要求2.加入慢干剂并调整油漆粘度3.加入添加剂 7.油污原因分析:因坯料为冲孔料之前硬度不合格退回重时效;冲孔料之前表面粘有许多油,重时效后油污沾死在坯料表面,喷涂前处理水洗不净,喷油漆后粘在型材表面的油与油漆在固化这个工序发生化合反应;冷却后明显 纠正措施:控制好型材硬度,冲孔料硬度不合格需先水洗后在送挤压重时效 8.杂色原因分析: 1. 粉房清理不干净,不彻底2.粉末飞扬与残留在喷房的其它粉混合. 纠正措施: 1.安排粉房人员彻底清理粉房,不盲目生产. 2.检查喷房的回收系统 9. 起粉原因分析: 1.粉末配方2.输送空气中有水3.表面有挥发物 纠正措施: 1.与粉商联系2.检查空压机的排气量及排出压缩空气中的水3.清除型材表面的污物 10. 碰伤原因分析:111.本身来料在喷粉前已存在.2.挤压装框不当或中转运输中型材被碰撞.3.下料时未保护好型材造成型材与型材磨擦.碰撞 纠正措施:1.各工序加强型材的保护,并落实一款条例. 2.生产前加强自检.特别是有尖角的料做到重点保护.11. 云状原因分析: 1原料分散不匀2. 油漆未调好,搅拌不充分3.油漆成分密度不一致4.漆膜过薄或过厚5.雾化不充分。
6.清漆喷薄,面漆喷厚 ..................... 纠正措施: 1. 加助剂 2.粘度适当调高 3.控制清漆与面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