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909089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第 9 车厢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 2 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 文学报 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

2、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 9 车厢。买了第 9 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 9 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 8 车厢后就是第 9 车厢,谁会想到第 9 车厢后还是第 9 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 9 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 3 分钟。买第 9 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 9 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

3、乘客,惊慌失措地档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 1 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 1 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 9 车厢来的 ”“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

4、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 9 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 9 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 9 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 9 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

5、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 9 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删改)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4分)12.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6分)13.第 9 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 分)参考答案:11. 作铺

6、垫,引出主要故事。 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解析 文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上与结构上加以分析,开头的文段结构上一般是引出下文、作铺垫等;内容上一般是衬托正文故事或强化故事效果。难点在于第 点的总结。12. “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解析 赏析景物描写,需抓住景物特点,写出抒情表达效果以及在突出人物形象与主题方面的作用。抓住了“光秃秃”“冷冷”就抓住了感情基调。注意表现手法的应用效果,如“烘托”“对照”等。13.(示例1)疏于管

7、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示例2)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解析 第 9 车厢的故事中,列车长、第 9 号车厢乘务员、摘车厢的人似乎都没有错,但又都没有真正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思维僵化所致。文本中的现象虽然有些夸张,但它揭示了某些道理,结合文本,写出自己的看法就行,要分条来写。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徽州文化的魅力说起徽州,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徽商

8、。其实,徽州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方面,这就是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翻开徽州的历史篇章不难发现,它有着非同一般的发展历程,徽州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背景。首先是文化融合的作用。从秦汉至隋唐,徽州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文化融合与转型时代,即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进而中原文化确立统治地位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一是由于朝廷设官治理,促进了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二是东汉以后发生了北方人为避战乱而多次南迁的大规模移民活动。迁徽士民之中有众多的世家大族,他们聚族而居,严格维系原有的宗族组织不变,又特别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传承,这就原封不动地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徽州,使之直接继承了中原文明。其次是地理环境的影响。

9、以区位而言,徽州地处皖南,北靠长江,南联赣粤,下通苏杭,距离长江三角洲地区并不遥远。这对于经济文化发展来说是一种有利条件。总之,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其基本精神,诸如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等等。这些文化因素对徽州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它使徽州人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其后的徽州能在一个高起点上异军突起。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可谓实至名归。其辉煌成就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新安理学,堪称典范。徽州本是程朱阙里,素称东南邹鲁,朱熹思想对徽州影响至深。至清代前期,徽州又成为朴学的发祥之地。从朱熹到戴

10、震,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既是宋代以后徽州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它也代表了该时期中国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流。徽州宗族最为典型,世家大族远肇汉唐,其风最为近古,而胜于他邑,实为宗族制度传承的标本。徽州教育,极为发达,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普及程度之高无出其右,科举中第人数之多独占鳌头。新安医学,名扬四海,名医辈出,医著浩繁,见于著录的名医近千人,医籍达七百余部。徽州建筑特色鲜明,在造型、结构、装饰、功能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格;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技艺超群,闻名遐迩。徽州戏曲源远流长,徽戏腔调自成体系,而成为京剧的源头之一。徽州刻书更是明清刻书的一大中心。至于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

11、,皆璀璨夺目,成就非凡,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在中华艺术史上均占有显赫地位。徽州文化的水平也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徽州的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10、下面不是“徽州文化”形成的背景的一项是( )(3分)A徽州历史上出现了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了文化融合而产生了作用。B徽州有其独特的地理区位环境,产生了有利影响。C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和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的共同孕育。D徽州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各种文化因素对徽州文化的巨大影响。11、“徽州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哪些?(3分)12、请从文章的思路角度,谈谈文章是怎样论述“徽州

12、文化”的。(3分)参考答案:10、D(“徽州文化”形成的背景有两点,即文本第2、3段的第1句,第4段的第1句是两点的综合。A、B、C三项,A是第1点,B是第2点,C是两点的综合,只有D不是背景。)11、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每一点1分)12、全文分两个部分论述“徽州文化”:首先,第一到第四段从“徽州文化形成的独特背景”上谈徽州文化的历史渊源;其次,第五到第六段分别从新安理学、徽州宗族、徽州教育、新安医学、徽州建筑、徽州“三雕”、徽州戏曲和徽州刻书等八方面论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的思路十分清晰,结构十分严谨。(3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3、。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我们承认韵律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高兴地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只蚱蜢或一块嶙峋的怪石。由此看来,西方艺术的精神较为耽于声色,较为热情,较为充满艺术家的自我;而中国艺术的精神则较为高雅,较为含蓄,较为和谐于自然。很奇怪,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人们面对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沉思冥想,并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懂得中国书

14、法艺术的原则不可。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比方说,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来源于某种中国的书法风格。这样,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几乎构成一个单独

15、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假如要问二者之中哪一个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回答毫无疑问是书法。于是,书法成了一门艺术。它丰富的传统,与得到的尊崇,以及人们对之投以的满腔热忱和献身精神,都丝毫不亚于绘画。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划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干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

16、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迅捷稳重的一笔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不能摹仿,不能更改,因为任何更改都会带来不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非常难学的原因。它最为明显的特征,不是努力抚慰我们的心灵,而是竭力刺激我们的感官,由于这一原因,对中国书法及其万物有灵原则的研究,归根结底也就是在万物有灵或韵律活力的原则指导下,对自然界韵律所进行的再研究,它会为现代艺术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