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21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59424979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2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2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2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2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2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规范训练7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A级基础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陶瓷水泥玻璃漂白粉胆矾氯水液氯A B C D解析:陶瓷、水泥、玻璃均是硅酸盐产品,均属混合物。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氯水是Cl2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胆矾是CuSO45H2O,液氯是液态的Cl2,均为纯净物。答案:C2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烃 C二氧化碳 D甲烷答案:A3下列关于SiO2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SiO2分别是碳酸和硅酸的酸酐BCO2和SiO2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相应的酸CCO2是酸性氧化物,S

2、iO2是两性氧化物DCO2和SiO2都是由相应的分子组成的解析:虽然SiO2是H2SiO3的酸酐,但CO2可溶于水生成H2CO3,SiO2却不能溶于水生成H2SiO3,B错误;SiO2与CO2都是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A正确,C错误;CO2是由CO2分子构成的,而SiO2则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SiO2中不存在分子,D错误。答案: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

3、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A B C D解析: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水会加速藻类植物的生长,形成水华或赤潮,污染环境。答案:C5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A苹果块会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试纸变红解析:浓H2SO4有脱水性,试纸因炭化而变黑。答案:D6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品红溶液KMnO4 酸性溶液溴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淀粉碘溶液A B C 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SO2与有色试剂作用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根据SO2具有酸性、漂白性、

4、强还原性的性质逐项分析。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H2SO3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无色物质;SO2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淀粉碘溶液褪色,是由于SO2具有还原性,能分别将KMnO4、Br2、I2还原;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由于SO2与NaOH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答案:C7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加工和使用陶瓷,如图所示是清代民窑陶瓷产品。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陶瓷是硅酸盐产品B陶瓷是金属产品C陶瓷中不含金属元素D陶瓷属于合金材料答案:A8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尽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B氯气制漂白粉时

5、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解析: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液氯不与铁发生反应,故可以用钢瓶贮存液氯,A项正确;制漂白粉时发生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1价,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选用不能和氯气反应的干燥剂,因为氯气气体呈酸性,不宜选用碱性干燥剂,常选用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C项正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白雾,而烟是由固体小颗粒扩散形成的,D项错误。答案:

6、D9下图中三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物质,他们描述的物质是()AHCl BSO2 CCO2 DCl2答案:B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C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D将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解析:选项B,如NO、CO不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选项C,根据反应:FeH2SO4=FeSO4H2,Fe4HNO3=Fe(NO3)3NO2H2O,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

7、量的Fe参与反应时生成的H2、NO的体积相等。答案:D11针对实验室制取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装置与用KClO3制取O2的装置相同B可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C氨气的验满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于试管口附近D所用的铵盐不是NH4NO3,是因为NH4NO3受热易爆炸解析:实验室制取NH3属于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制气体,与KClO3分解制O2装置一样;由于NH3的溶解度太大,NH4Cl无法抑制氨气的溶解;氨气遇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或遇浓盐酸产生白烟;NH4NO3受热易爆炸,一般使用NH4Cl或其他非氧化性酸的铵盐。答案:B12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

8、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硫酸氯水硝酸锌氯化铜A B C D解析:硫酸不能将Fe2氧化成Fe3;氯水能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金属铁溶于过量盐酸得到氯化亚铁的强酸性溶液,再加入硝酸锌后,溶液就显示出硝酸的性质,可以将Fe2氧化成为Fe3;氯化铜溶液中的Cu2有一定的氧化能力,可以将金属铁氧化成Fe2,但却不能将Fe2氧化成为Fe3。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26分)13(8分)非金属单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是_;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B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

9、成了_而污染环境。(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C_。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解析:(1)若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是SO2,C是SO3,D是H2SO4;若大量排放SO2,则会形成酸雨。(2)若C是红棕色气体,则C为NO2,B为NO,A为N2,D为HNO3,浓硝酸可与Cu反应:4HNO3(浓)Cu=Cu(NO3)22NO22H2O。此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1)H2SO4酸雨(2)N2NO2Cu4HNO3(浓

10、)=Cu(NO3)22NO22H2O属于14(12分)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实验现象为_。解析:据题框图知,反应制得的是O2(B),而反应生成Cl2(D),则E为Fe3O4,C为浓盐酸,G为FeCl3。答案:(1)浓盐酸四氧化三铁(2)2H2O22H2OO2KClO3(3)4HCl(浓)MnO2MnCl2

11、2H2OCl2(4)铁粉KSCN(或NH4SCN)溶液溶液变红15(6分)在1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加入的混合物质量和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1)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 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 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_L。解析:(1)由图像知生成NH3最多为11.2 L,即0.5 mol。所以c(NaOH)5 molL1。(2)若NaOH溶液完全反应:100 mL NaOH溶液和34.4 g混合物完全反应生成11.2 L气体,设140 mL生成V L NH3,则有,所以V15.68 L。若固体完全反应,生成的NH3应为51.6 g16.8 L。所以此时是固体混合物过量。答案:(1)5 molL1(2)15.68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