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

上传人:小****克 文档编号:258857565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6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所有的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与无限的关爱 , 尤其在他们年幼弱小的时候,就连动物也是如此, 人对父母的这种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 , 要远远早于孔子时代。古代有关 “孝的典籍很多,论语中有多处谈到孝; 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总计有十八章之多 ,其实合计不过240 个字,后人关于孝的规范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出来的; 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其第一章叫“入则孝 ”,集中讲了孝的要求。另外, 流

2、传比较广的有 “二十四孝图 , 有图有故事,记录了从尧舜至清朝的孝子的故事。还有佛教的百孝经,在4 句七言诗文中含有 100 个“孝”字,现在更有念诵歌唱的音视频,通俗易懂,是古今民间劝人行孝的好教材。什么才叫 “孝”?在大庭广众之下给父母洗洗脚就叫“孝吗 ?我大体浏览了上述典籍,总结出古人提倡的 “孝”含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担心或伤心。其二,在现有物质条件下, 满足父母的生活所需, 尽到赡养的义务 , 使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生病时得到治疗, 年老体弱时 , 生活起居有人照料。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不少在物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赡养、孝顺父母的

3、例子. 其三,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孝”更多地包含一种情感或态度在里面,故有 “孝顺 “孝敬”等词语组合。其四 , 在论语 为政中,孔子谈到孝时说:“生, 事之以礼 ; 死, 葬之以礼 , 祭之以礼。 ”以上三个层面讲的是父母活着时要事之以礼, 孝的第四个层面即是父母去世之后应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按照当地的风俗礼节埋葬、祭奠去世的父母?古代中国把 “孝”置于很高的地位, “孝”是上至皇帝 , 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 所谓“首孝悌 , 次谨信 ”“有余力 , 则学文 ”,专业性的文化知识可以不学习,孝悌不可不懂。当我们面对诸如 “留日大学生机场刺母“北大毕业的公务员打伤老父, 辱

4、骂母亲 ”等案例时,更能体会到这句古训的深意。所以, 孝经中说 “夫孝, 始于事亲 , 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这一品质 , 开始于侍奉父母 , 延伸到忠于国家和君主, 最后会成就自身的功名和事业。这是很有道理的.(摘编自李春霞谈谈中国的孝文化,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因为天下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以关爱, 所以孝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有关 “孝”的典籍众多 , 孔子所作孝经有十八章之多,后世关于“孝”的规范大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而来.C.文章指出人对父母的无限关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产生较早

5、,远远早于孔子时代。D.物质养老是 “孝”的最底层要求。要让父母吃得饱, 穿得暖 , 病得医 , 在年老体弱时,身边能有人照料。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A 项,强加因果关系 , 孝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是古人对“孝”的提倡; B 项, “孔子所作孝经有十八章之多 错, 把可能的事说成是肯定的事 , 原文第二段为 “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D项,无中生有 , “物质养老是 孝的最底层要求 ”错, 原文没有这一信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自己对“孝”的含义的理解,涵盖了父母生前与身后的尽孝问题。B

6、.作者从中国古代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佐证, 证明“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文章将中国古代推崇“孝道和现代社会刺母、打父的极端不孝现象进行了对比, 令人警醒。D.文章引入 “孝的话题后运用古代典籍例证,再诠释“孝”的内涵,最后指出忠孝等位一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项中“最后指出忠孝等位一体”错, “孝”和“忠”不是一个概念 ,不能 “等位,原文第四段信息为“孝这一品质 , 开始于侍奉父母, 延伸到忠于国家和君主,最后会成就自身的功名和事业”.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佛教的百孝经共有84 句七言诗文,其中竟含

7、有100 个“孝”字, 由此可见佛教对 “孝”也是高度重视的 .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第一章明确了“孝 的要求 , 可见 “孝”是古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C.作者认为在公众面前给父母洗脚根本就不是“孝”,真正的 “孝 是事之以礼 ,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孝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比较高, 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要遵守的社会规范,任何人不得逾越。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项中的“作者认为在公众面前给父母洗脚根本就不是 孝”表述错误 , “根本”一词过于绝对 , 里面也不一定不含有“孝的因素,只是方式有一定的争议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4题桃花源里的陶渊明路过陶渊明 , 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 在这样一个世家里 , 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 . 他后来曾写诗 : “忆我少壮时 , 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在良好家教的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 八岁的时候 , 陶渊明的父亲死了, 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 , 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的, 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外出游学。祖

9、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 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 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 .学而优当仕 , 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 , 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公元 94 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 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 也是有傲骨的 , 四个鼻孔相对 , 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 不久就 “不堪吏职 ,少日自解归 ”了, 第一次仕途结束。公元 400 年,陶渊明三十五岁, 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 投靠到荆江二

10、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 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 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蹚这造反的浑水, 恰恰这年冬天 , 陶渊明母亲去世 , 于是以母丧辞官 , 第二次仕途结束公元 402 年, 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号为楚. 公元 4年 , 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 陶渊明很高兴 , 马上去投奔刘裕 , 并写诗明志 :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 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 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11、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 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 ”颇有不满 .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他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 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 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川途异 ,心念山泽居 ” 三月 ,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还是公元 405 年秋,叔父陶夔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 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 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 , 浔阳督邮要来视察, 手下说: “您得穿戴整齐了 , 去跪迎上差。 ”这时候 , 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

12、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 , 也是最后一次 ,十几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幸甚啊 , 幸甚!归去来!?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 终于得出结论 ,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 .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陶渊明归隐之后 , 过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的生活 , 每天就是流连于山水田园,

13、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 真有重生之叹 , 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 , 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他以诗明志: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 , 对仕途彻底绝望了 . 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 , 风飘飘而吹衣 ”欢乐之情溢于言表, 但同时也有抑郁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 朋友来了 , 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 醉前会说: “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 自己走好。 ”真是可爱极了 . 歉收的年头 , 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 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

14、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 “饥来驱我去 ,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生活的确时有艰难 , 但归隐后的陶渊明, 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 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 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归园田居里 , 他说: “久在樊笼里 , 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欧阳修说 :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王国维说 : “三代以下之诗人 , 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

15、、子瞻者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漫着花香的所在, 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 , 人们自由和平 , 天性真纯。桃花源自此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 ”的文化符号。?(原文有删改)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陶渊明是世家出身,其先祖曾经建立的丰功伟绩激励着他, 他曾写诗回忆自己那时欢乐的生活和远大的志向。B陶渊明几次出仕, 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 因为无法解决生计问题, 之后又投奔刘裕 ,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C.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 以人物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 思路清晰 ;

16、 叙述中夹杂着作者的评述,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D归隐之后的陶渊明虽然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甚至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但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 , 心中感到自由和快乐。答案 A解析B.“因为无法解决生计问题, 之后又投奔刘裕 ”错误,陶渊明投奔刘裕, 是因为桓玄举兵造反,与他忠君思想相悖,刘裕攻击桓玄符合其心意.C“以人物的生活经历为线索”错, 应是以陶渊明的 “出仕 归隐 为线索 .D. 原文说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陶渊明归隐后,流连于山水田园, 饮酒、吟诗 , 自得快乐 , 过着野逸散仙般的生活.这无疑是受到了他外祖父孟嘉的影响。B.陶渊明走上仕途缘于他只在家读书和外出游学, 坐吃山空 , 以致家里没米下锅,迫不得已而为之. 文章前半部分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写出了他的思想变化过程、生活状况、人生理想以及精神风貌, 主要是为了增强传记的文学性.D“舟遥遥以轻飏 , 风飘飘而吹衣 ”是陶渊明归隐后自得与快乐的写照,从此他的生活再也没有龌龊和抑郁。答案解析B.“迫不得已而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