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地上课《到中学上课的体验》读后感(谢宪光)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58768939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松地上课《到中学上课的体验》读后感(谢宪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轻松地上课《到中学上课的体验》读后感(谢宪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轻松地上课《到中学上课的体验》读后感(谢宪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轻松地上课《到中学上课的体验》读后感(谢宪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松地上课《到中学上课的体验》读后感(谢宪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轻松地上课到中学上课的体验读后感(谢宪光) 近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的到中学上课的体验一文,对于语文篇章教学的一些理解变得更深刻。一、让学生轻松地上课钱理群先生说: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我上课就是来和他们聊天,我是喝着茶来讲课的。我说:请你们暂时走出高考的阴影,到我这儿来做一次书海漫游和一次精神散步。我的任务是当一个导游,告诉你们哪个地方有好景看,然后你自己去看。也许,你会在我没有指到的地方发现更好的景致,你尽管去看。第二个我还要引导你,引起你的好奇心,同时给你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然后我再告诉你好玩在哪里,某个景点的精妙之处究竟在哪里。之后,就需要你自己去看。如果看过一处之后,

2、你又看了另一个地方,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最好。这里,没有学者的光环,没有老师们的严肃,亲切平易如友人。为什么这些大师没有严厉的说词,没有板起的面孔,自己轻松地喝着茶来讲课,也要求学生走出高考的阴影,来和一个导游聊天?教育的灵魂究竟是什么?二、简单轻松地讲语文课钱理群先生多么简单轻松地讲语文课,而且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读阿长和山海经这篇文章,关键要抓住三点,一是前面描写阿长这么令人讨厌时用了很多贬义词,我就通过示范性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贬义词背后那种浓厚的感情,那种对阿长的爱,也就是从引导学生领悟语感入手。第二个关键是要学生体会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话背后阿长快人快语的性格,她内心的喜

3、悦,她对我的爱。第三个关键就是最后一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只要理解这三段,这篇文章就读懂了。一篇篇幅较长的阿长和山海经,钱先生抓住两句一段就了事,真是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啊!然后,我特地把野草里关于天地人的文章片断编在一起给学生读,叫做天地人。这里,我仍然采用只读不解释的做法,让学生感受。比如,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我先读一遍,然后叫学生一起读。而且我告诉:你们应该喊!不是读,是喊。你们叫,我也叫。当时,全体学生老师一齐在课堂上

4、叫,叫得学生热血沸腾,终于感受到了语言背后的魅力。旋转升腾这些都不需要解释,就要学生似懂非懂,感受这些词背后的东西,从朗读中感受鲁迅语言的魅力,我用这种魅力来震撼学生。在钱先生的课堂里,语文教学多么简单,多么轻松!就是喊,就是叫,就是读,没有繁琐累赘的分析,没有专家们的框框条条,我就通过示范性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贬义词背后那种浓厚的感情,那种对阿长的爱。你们应该喊!不是读,是喊。你们叫,我也叫。多么痛快淋漓!可是,转念一想,我就觉得钱先生可能根本不懂得教学,教学哪有这般大喊大叫,乱规矩的?细心再读读,原来先生说:这是要从引导学生领悟语感入手,还因为这些都不需要解释,就要学生似懂非懂,感受这些词背后

5、的东西,从朗读中感受鲁迅语言的魅力,我用这种魅力来震撼学生。我讲鲁迅总是非常强调语言本身内在的魅力,而且不需要分析,不需要给学生讲破这背后是什么东西,就是让他们感受。学得这么简单轻松,有趣,贵不得钱先生在书中说:当我读到最后那句时,我自己的感情也上来了,整个课堂的空气突然凝固下来了,所有的人都呆住了,所有学生的眼睛都发亮了。我追求的瞬间的震撼产生了。在那个瞬间,我自己也非常激动。我觉得,我的心灵和鲁迅的心灵,我和孩子的心灵,孩子和鲁迅的心灵沟通了。这堂课后,学生的反映非常强烈,他们说:没有想到,课文是可以这么读的,可以这样来喊的。老师也呆了,我们从来没这么教过,怎么可以这么来喊呢?后来课程结束

6、,我们开了个晚会,好多学生都自动朗诵了这段。这说明这堂课给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尽管钱先生在前文说:请你们暂时走出高考的阴影。可是,他也有自己的烦恼。因为钱先生在别的文章里说过:开始听课的学生很多,后来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始终坚持下来的,大约在20名至30名之间,而且都很认真,也确有收获。老师们和鲁迅研究界的朋友都认为这就很不错了。问题是:为什么还有许多学生坚持不下来?后来一位学生对我说了实话: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来听你的课-这位学生一语道破了当下中国中学教育的实情: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教育者(校长、老师)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了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应试教育的巨大的网笼罩着中学校园,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一切不能为应试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越是城市里的重点中学,越是如此。我的教育理想再一次落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