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万年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071249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万年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市万年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说江南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

2、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

3、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

4、它仍叫“江南”。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藩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7. 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

5、的一项是( )A. 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B. “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C. 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D. 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8.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B. 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C. 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D. 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

6、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9.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B. 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C. 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D. 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参考答案:7. D 8. D 9. A7. 试题分析:A项强加因果,B项误在“地理位置”,D项“则简称”不当。本题的三个错误选项的设置是社科类阅读中常见的设错方式,A项涉及的内容是文章第

7、一和第二节开头部分,两处内容没有因果关系;B项涉及内容为文章第四节部分语句,其中只提到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没有地理位置;D项原文为“它仍叫“江南”,而不是判断中的“简称”。三个错误分别为: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偷换概念。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 试题分析:A项“江左”只是“江东”的雅称,B项是“我们”发现而不是“唐人”,C项对杜诗的理解不当。三个设错的选项也是从细节处着眼,A项,故意混淆“江左”与“江东”两个概念;B项,张冠李戴,把发现的对象偷换成了唐朝人;C项,杜甫的诗歌只是为了阐述“南方之间有一个落差”这个观点,而非阐述南北的差异。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8、。能力层级为理解B。9. 试题分析:扬州属于“淮南”,尽管富庶繁华,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属于“江南”。原文中有“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可见,唐人只是把扬州看成是淮南的一个好地方,而不是江南。主要考查学生上下文理解推断的能力。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身上有着优秀的品质。一、善良与自我牺牲精神少安的善良体现在从十三岁起就成了“家庭保护人”,家里的大小事都需要他拿主意。他以自己的“牺牲”给弟弟妹妹换来一个美好的前途。少安的善良还体现在承包砖厂富裕之后,

9、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修校舍,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为缓解大家的经济状况,扩大了砖窑的生产规模。少安的善良也体现在对润叶的感情上。他不是不爱润叶,只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没有爱的资格,不能一时冲动,酿成无限的苦恼。即使润叶屡次约见少安,少安也避而不见。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少安虽是一位农民,但他承包了运砖业务,后来又烧砖窑,通过奋斗战胜挫折,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家族的风貌,带领他的家庭奔上致富的道路。家庭的富裕还离不开他的善于思考和摸索,还有大胆的实践。作为大队长,他自发地搞承包,又率先开展责任制。他的实干精神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同时也让整个大队的村民获利。孙少安

10、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不同于他们父辈的新式农民。他是一个群体的代表,保持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农民这个群体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他们有了个人更深层次的思考,为追求幸福生活和维护家庭尊严拼搏。他们扎根于现实生活,与时代脉搏紧密相关。 (选自浅析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的人物形象)3. 结合材料二,请分析孙少安身上的传统性与先进性。4. 结合材料一和二,说说孙少安这个人物形象给你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3. 传统性:淳朴与善良,有奉献精神。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在自己富裕之后不忘帮助其他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修建校舍等。先进性:具有奋斗和开创精神。他推动在双水村实现承包到组的责任制,办砖窑厂

11、等。 4. 参考:面对困难,保持乐观态度,不断进取,激励人们实现自己美好价值。/不满足于现状,具有开创性。/把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结合起来,至少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3.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孙少安身上的传统性与先进性”答题首先到文中找到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传统性与先进性”分析人物的特点。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相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

12、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材料一和二,说说孙少安这个人物形象给你怎样的启示。

13、”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是考查对于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答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谁需要影评?”这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电影界必须探讨并加以厘清的一大命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需要营销性质的推广,而原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渐显不适应。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出现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再者,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诸如此类种种原因,促使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结构

14、性的变化,变成由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综观国际影评界,近20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在影评专业人众多且写影评历史悠久的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其他一些电影大国的情况也不妙,许多影评人封笔或改行,许多影评杂志发行量剧减。大概只有英国电影学会主办的画面与音响还有“新片必评”栏目。 专业影评何以如此消退,如此缺失?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在安德烈?巴赞的带头掌舵之下,特吕弗、候麦、里维特等年轻编辑们撰写了那么多的影评文章,为四百下、

15、喘息等摇旗呐喊,进而催生了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上个世纪6070年代,善辩又善评的宝琳?凯尔在纽约客、信徒评论等期刊上,“先发制人”或“隔夜评论”,为许多“新好莱坞”作品“保驾护航”,其犀利而激情的评论“一锤定音”,让该学派的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这位早先在影院整理影迷观后感、中年才从事影评的才女曾力捧罗?奥特曼的电影为“美国自有声电影以来一部最出色的战争喜剧片”,帮助后者奠定多角色、多线索“复式叙事大师”的地位。同一时期,身兼理论家的安德鲁?萨里斯在乡村之声杂志以及美国电影:导演和导演创作书中极力推荐“作者论”,借以提升导演在好莱坞制作体系中的地位。再看罗

16、?艾伯特,从芝加哥太阳极到电视专题节目,一直大力推荐介绍艺术上乘的经典影片和“被遗忘的影片”,所写的影评文章(每篇约3000字)居然荣获“普利策奖”,并引发许多年轻影迷争看“旧片”。他的评论集伟大的电影连出了两版。那么,专业影评今天是否还需要,是否还派用场?赞成者认为,之所以需要,是因为它有助于总结电影制作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向,让电影健康地发展下去;反对者则认为,专业影评已经失去市场价值,“谁在乎它”,理应淘汰。 当前世界电影在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同时也在经受变革,遇到各种“瓶颈”问题。比如影片制作高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压得艺术电影的空间越来越小,其观众大量流失;3D诚然将大批观众拉回电影院,但过于泛滥而忽视“好影片”的其他要素;许多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