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养生法n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也是一部现代人应该了解的养生圣经,利用人体的经络和生物钟来保养我们的身体发现人体经络的规律,养生从选对时间开始,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子午流注养生天人合一的养生大法人要适应所处环境才能健康长寿 天人合一n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记载,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人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自然界有规律地变化的结果.n人类产生于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故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六节脏象论)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既是自动体系,也是开放体系,它必须和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子午流注与开经及宇宙信息能量1、子午流注时间:就是人体气血流注到各组织器官的时间规律2、开经:就是人体经络相关穴位开放与宇宙空间进行信息能量交换的过程3、宇宙信息能量:在开经时宇宙信息能量以共振的形式-通过穴位、毛孔等窗口,灌注到人体经络中,成为推动血液运行的“经气”,或说是-“共振波”子午流注的起源n萌芽于秦、汉子午流注的起源,是以内经“天人相应”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
n揭示了人体受季节更替、月亏月盈、日光强弱等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多种有关节律性的变化,提出“因时制宜”、“择时而治”等措施,基本上形成了中医领域中颇具特色的时间医学 实现天人合一的必备条件子午流注黄帝内经:“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1 、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n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n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n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 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 手三阴 手三阳 足三阳 足三阴 寅时手太阴肺 卯时手阳明大肠经 辰时足阳明胃经 巳时足太阴脾经午时手少阴心经 未时手太阳小肠经 申时足太阳膀胱经 酉时足少阴肾经戌时手厥阴心包经 亥时手少阳三焦经 子时足少阳胆经 丑时足厥阴肝经横向看:人体气血循行流注各个经络的次序与时辰纵向看: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子午流注时间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4、子午流注的应用 节律是生命的主要特征之一,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生命运动都存在着一种时间节律,就像我们生活中用的时钟一样,人们称之为“生物钟现象”所以,人体与所处环境进行信息能量交换的时间规律一直被视为是时间治疗学(针灸法,服药法,护理法等)的缩影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理疗、用药乃至正确使用我们易生康养生仪,将会起到事半功倍、功效大增的作用 寅时子时辰时丑时巳时午时未时卯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十二经络是依照日月一定循行的次序运行,而每一时辰亦有一特定的经脉当令,当令则气旺,主事,当令的主要经脉,由于同名相通关系,也直接带动另一条同名经脉之气 子午流注n开经时间:3:005:00n n调理肺经调理肺经主肺所生病主肺所生病n主宣发肃降n主气,司呼吸n主治节寅 时 养 生寅时(3点至5点)肺经当令 与肺经有关系的是肺、胃、大肠和皮毛以及悲之情 肺在五行属金,专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协助心君调节气血运行,故又称“相傅之官” 很多慢性病,只是不同程度低血气水平的症状肺是心脏的避震器肺的最基本功能是肺的最基本功能是主主气气,司呼吸。
有云:,司呼吸有云:“肺肺主治节主治节,为诸气,为诸气之枢肺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肺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 在于在于心心,可推动血液运行;在于,可推动血液运行;在于脾脾,可共生气;在于可共生气;在于肝肝,肝升肺降,调畅全身,肝升肺降,调畅全身气机;在于肾,肾主水,肺又为水之上源气机;在于肾,肾主水,肺又为水之上源故五脏所有的气虚,气陷,气郁均可配故五脏所有的气虚,气陷,气郁均可配合肺经调理之合肺经调理之寅时(3点至5点)肺经当令 肺经不通时会出现以下毛病: 1、外经病,沿肺经循行路线上的麻木,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 2、脏腑病:胸部胀满、肩背冷痛、心烦不安等症状, 肺与口鼻相通, 会出现鼻塞,感冒, 人会变得黝黑,虚弱,怕冷,容易劳累肺藏魄,魄力,气魄,体魄,肺气不足缺乏魄力-窝囊肺 3、肺在志主悲,在情绪上表现为忧伤,悲秋,不适感所以肺经经气亦可以调节情绪异常 4.肺主皮毛,皮肤上有无数的毛孔都是肺气的开窍,肺气 通利,皮肤才能健康肺经经气异常会导致皮肤的改变,如一些过敏性皮肤病.色斑.无光泽等n开经时间:5:007:00n 疏通大肠经主津所生病n主传化糟粕n主津 卯时养生卯时养生大肠经多气多血,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废物的器官。
其功能正常,体内生成的气血充足,垃圾不在体内堆积,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增强;内在性原因产生的疾病就会减少与大肠经相依为命的是肺、大肠及五官大肠主传化糟粕,接收小肠食物残渣主津,吸收水分,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津就是往外渗透的力量,津的力量过强时就会便秘津的力量特别弱时就会腹泻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当令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黄帝内经说:“阳明经多气多血”,养阳,生津,通腑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肺气的肃清下降,肺气的肃清下降,大肠之气随之而降,从而糟粕下起床,喝上一杯温开水,以刺激大肠,利于晨便,排除体内垃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年均新发大肠癌病例40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与宿便关系很大大肠经气不通可引起:食指,手背,上肢,后背等经络路线上的痛,酸,胀,麻等感觉五官及消化系的一些毛病:牙痛、咽喉肿痛、痤疮、感冒、鼻炎及消化系腹痛、便下黄而黏腻、肠鸣、便秘,结肠癌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当令辰时养生 n开经时间:7:009:00n疏通胃经 主血所生病 n主受纳,腐熟水谷n主通降,以降为和 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是胃人体中分支最多的经络素问.五脏别论篇指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人是依赖脾和胃的运化水谷才能将摄入的饮食消化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肝得血而能视,足得血而能行,手掌得血而能握,手指得血而能拿取,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辰时(7点至9点)胃经当令 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经没有良好的早餐习惯,对身体伤害极大世界卫生组织将“每日吃早餐”作为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大力倡导胃经气血运行异常,人经常会出现以下症状:痤疮,头痛、咽喉肿痛、牙齿痛、口角歪斜、胃胀、腹胀、膝盖肿痛髌骨软化症,以及胸乳部、腹部、大腿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指等处疼痛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治痿独取阳明”,中风偏瘫找胃经老年人气血能量不足,需要好好疏通胃经辰时(7点至9点)胃经当令n开经时间:9:0011:00n调理脾经主脾所生病n脾主运化n主统血n主肌肉巳时养生巳时养生与脾经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脾、胃和心;五官包括舌和咽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有造血,摄血的功能脾气旺盛,气血充足,血液能循正常的轨道运行反之,气血衰败,血不能循经而出血,溢血,便血主运化以升清为顺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运化水液,把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及时传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巳时(9点至ll点)脾经当令脾经不通,人体会出现下列病症:外经病: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路线上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可导致头晕目眩,烦闷健忘,手足无力等在体合肌肉,久坐伤肉慢性病,健脾益气疏通脾经可取得满意效果身体虚肿、流口水、不思饮食、糖尿病、痛风,痤疮等均可在脾经找原因脾主藏营,营中含意,虚则四肢不能运动,五脏缺乏营气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实则腹中胀满,二便不利.妇科病的首选-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至ll点)脾经当令午时养生n开经时间:11:0013:00n疏通心经主心所生病n心主神志 n主血脉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当令心属火(夏季)肾属水(冬季)水克火,心脏病死亡时间多在冬季或夜半与心经有联系的脏腑器官:心,小肠(心腹之患),肺,目,咽心经不通人的身体会出现下列病症:耳鸣,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欲饮、手心热痛、胁痛、手臂阴面靠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麻木心主藏脉,脉中含神,虚则悲感,实则嬉笑不止.疏通本经的经气可以预防冠心病、肺心病以及改善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导致的上肢麻木等,此外还能治疗失眠。
此时是气血运行的最佳时期,午时小憩,是最能养精气神的时机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你的君主不明,不能明察秋毫其结果当然就像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心在志主喜,主血脉失调,神志异常病症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汗证可以从心论治心悸少眠,盗汗自汗汗出太多则心慌在体合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气血不足,可见面色白、晦滞心血瘀阻,面色青紫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当令未时养生n开经时间:13:00-15:00n疏通小肠经 主液所生病n主受盛化物 n主泌别清浊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若小肠有病,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则可见腹泻,小便短少等症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它的循行跨过腕、肘、肩三个关节,又称肩脉,对关节的屈伸不利和周围软组织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当令小肠与心通过手少阴心经及手太阳小肠经互相络属,(热心肠)形成表里关系小肠主阳在外,心属阴在内心脏病最初的表现会在小肠经上显现有的人脾气很急,总是心烦气躁,中医认为是心火亢盛、造成耳鸣、巩膜黄染、颊肿、额、颈、肩、肱部及前臂背面尺侧痛、腹痛、口干、尿闭、尿痛。
也可见小肠热盛,循经上炎于心,出现心烦、口舌生疮等症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当令申时养生n开经时间:15:00-17:00n疏通膀胱经主筋所生病n主气化n主水道n主一身之表膀胱经为足太阳之脉,主诸阳之气,阳气者,柔则养筋,最利于滋阴清热排毒膀胱经的有效范围很广,它在后背循行的两条路线上分布着所有背腧穴,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脊椎骨的位置一定要正,如果脊椎歪了,歪在那一个腧穴的位置,那个内脏就衰弱因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就在脊柱的两旁,调控脏器的功能是体内最大的排毒经络膀胱经上额头而至巅顶,气虚、气实都容易引起头痛或两目外鼓等症,这时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学习效率就会很高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当令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此经主一身水气之通调,水分不足或过剩都会致病包括小孩尿床,大人尿频,尿急,发炎又因“肾主骨,肝主筋,”水少则木枯,水亏则筋病主筋所生病.筋骨经常酸痛,坐骨神经痛有关的脏俯和器官:肾,膀胱,目,脑,耳有关疾病:头颈强痛、目刺通、溢泪、耳鸣、脊背痛、不敢屈腿、小腿肚痛如撕裂状、足小趾运动障碍、癫痫、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