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6309033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相关问题。公理 苏库尔良茨基 海特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作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想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呢?”“为什么?我不是已经讲过,因为它们是平行的呀。”“那末,要是把它们延长到一公里,也不会相交吗?”“当然啦。”“要是延长到两公里呢?”“也不会相交的。”“要是延长到五千公里,它们就会相交了吧?”“不会的。”“有人试验过吗?”“这道理本来

2、就很清楚,用不着试验,因为这是一条公理。谢苗诺夫,你说说,什么叫公理?”一个戴着眼镜,态度认真的男孩子从旁边位子上站起来答道:“公理就是不需要证明的真理。”“对,谢苗诺夫,”老师说,“坐下吧现在你明白了吧?”“这我懂得,就是不懂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就因为这是一条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真理呀。”“那么,不论什么定理都可以叫做公理,就也都用不着加以证明了?”“不是任何一条定理都可以叫做公理。”“那为什么这一条定理就可以叫做公理呢?”“咳,你多固执啊喂,西多罗夫,听我说,你今年多大了?”“十一岁,”“明年是多少岁?”“十二岁。”“再过一年呢?”“十三岁。”“你瞧,每个人每年都要长一岁,这也是一条公

3、理。”“要是这个人突然一下子死掉了呢?”“那又怎么样?”“一年后他不就长不了一岁了吗?”“这是例外情况。你别从我的话中找岔子了,我还可以给你举出别的例子,甚至可以举出成千上万的例子来说明;不过,这没必要,因为公理是不用证明的。”“那要不是公理呢?”“那是什么?”“要是定理,就需要证明了吧?”“那是需要的。可我们现在说的是公理。”“为什么是公理呢?”“因为这是欧几里德说的。”“要是他说错了呢?”“你大概以为欧几里德比你还要蠢吧?”“不,我并不这样认为。”“那为什么你还要强辩呢?”“我没有强辩,我只是在想,为什么两条平行直线不能相交。”“因为它们不会相交,也不可能相交。整个几何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

4、上的。”“这么说,只要两条平行直线一相交,整个几何学就不能成立了?”“那当然,但它们终究不会相交你瞧,我在黑板上画给你看怎么样,相交了没有?”“暂时没有。”“好,你再看,我在墙上接着画相交了没有?”“没有。”“你还要怎样呢?”“要是再延长,延长到墙的背面去呢?”“现在我全明白了,你简直是个无赖,你心里很明白,但就是存心要跟我扯皮。”“可我确实不懂嘛。”“嗯,好吧,你不相信欧几里德,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但我,你总该知道,总该相信吧?我对你说,它们是不会相交的喂,你怎么不说话了呢?”“我在想。”“西多罗夫,那就这么办吧:要么你立刻承认它们不会相交,要么我把你撵出教室,怎么样?”“我实在弄不明白这是

5、怎么回事,”西多罗夫哽咽着说。“出去!”老师喊了起来,“收拾起你的书包见你的父母去吧。”西多罗夫收拾起书包,抽泣着走出教室。老师疲惫地坐到椅子上,大家默默地坐了几秒,然后老师站起来又走近了黑板。“好吧,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请你们再记下一条公理: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直线。”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老师提醒学生记笔记,是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这条不需要证明的公理。B、西多罗夫不记笔记,是因为他对公理可不需证明表示怀疑。C、老师用“每个人每年都要长一岁”的例子是想说明,凡公理都是不需要证明且无可怀疑的。D、西多罗夫用“要是这个人突然一下子死掉了呢”的例

6、外情况,说明“每个人每年都要长一岁”并非公理。E、这篇小说几乎通篇都由人物对话构成,借此表现了对前人论断应该具有的怀疑精神和探索意识,表现了两种知识观的冲突。12、小说由老师讲述的一条“公理”开始,又由老师讲述另一条“公理”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13、小说中的西多罗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14、小说描写了西多罗夫和老师在课堂上发生冲突的故事。小说中的老师,竭力捍卫“公理”的权威地位,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无可非议,有人认为他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说中的西多罗夫,有人认为他死心眼,有人认为他善于发现问题。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参考答案:11

7、.B(怀疑的是这条定理本身,而非公理。)D(西多罗夫举例外情况是想说明,如果这个说法不能成立,那么老师前面讲的那个“公理”也可能不成立,需要证明。)1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第一次,用以引出全文,掀起波澜,揭出矛盾;第二次,用以收束全文,表现老师僵化的教学思想并未因此而有改变,发人深省。13.求知欲旺盛,喜欢寻根究底。爱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固执倔强,有点钻牛角尖。14.老师迷信权威,固守公理,不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态度简单粗暴,最后甚至将学生撵出教室,缺乏民主平等探讨问题的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肯动脑筋,喜欢寻根究底,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造性思维,并不因老师、权威之说而改变自己

8、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值得赞赏。略2. 宋文骢:追梦云霄间 三月春光里,一位老人却没能赶上他“孩子”的18岁生日。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飞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宋文骢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旅程,错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3月23日,歼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的日子。 最早与飞机的结缘,并不是美好的记忆。1930年3月,宋文骢出生在云南。他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飞机对昆明没完没了的轰炸。 “防空警报,警报什么呢?中国飞机跑了,日本飞机来了。我们没有抵抗力啊!”宋文骢扼腕,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 “我们一定要有

9、很好的飞机。”梦想如同种子般在他心底萌芽。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1949年,19岁的宋文骢成为一名侦察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宋文骢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回国后第二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飞机设计生涯。 在祖国的航空工业体系里,宋文骢不断成长,儿时的梦想也越来越近。1980年,宋文骢任歼7C飞机总设计师,领导了第二代战斗机从设计到定型装备部队全过程,填补了我国轻型全天候战斗机装备的空白,使我国跨入自主研制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行列。 1986年,时年56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肩负起了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历史重 任。歼10飞机是我

10、国自行研制的当前唯一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技术跨度大、难度高,其战技要求集中体现了西方先进国家着手开发的2000年左右装备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航空领域研发了一大批高新技术,而那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可以说才刚刚起步,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空白。 “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和第三代先进飞机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宋文骢领导广大设计技术人员,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向目标迈进,先后攻克了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CAD/CAE/CAM等关键技术。 一埋头就是12年。 1998年3月23日,歼10飞机终于做好

11、了所有首次试飞的准备。当时已经68岁的宋文骢知道,国外第三代飞机无一例外都发生过坠机事故,这如同一个魔咒,笼罩在团队每一个人的心头。 “这种飞机没有不摔的,所以他当时压力很大。”歼10战斗机副总设计师戴川回忆,“宋老的方法就是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把工作做到位。” 一项项试验顺利通过,飞机终于平稳着陆。成功了,有人欢呼,有人落泪。歼10战斗8 机设计师杨伟说:“在那之前从未见过老头流泪,但是在那一刻他哽咽了。他毕生的精力,最终化作了一种战斗力。” 那一天,宋文骢执意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3月23日歼10成功首飞的日子。“我想的不是说一架飞机首飞就完了,我考虑的是我们的飞机出来后它在什么层次上,最终一定

12、要使我们的飞机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 生日成为又一个起点。经过数千次的定型试飞,歼10战斗机于2006年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 “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那一年,宋文骢76岁,离他受命为歼10总设计师之时,已经过去了20年。 在他的影响和培育下,以歼10双座飞机和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航空新人,一大批站在航空科技前沿、全面掌握了航空高新技术的飞机设计师,航电专家,飞控专家和机械、软件开发等优秀人才,已经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和栋梁。 宋文骢的梦还在继续。(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03月24日陈恒)(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宋文骢因为从小就

13、酷爱飞机,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的梦想如同种子般在他心底生根、萌芽、壮大。B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时,我国的航空工业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已颇有成就。C在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欠佳的情况下,宋文骢独自埋头苦干12载,先后攻克了先进气动布局等关键技术。D国外第三代飞机无一例外都发生过坠机事故,所以,即使宋文骢做好了所有首次试飞的准备工作,歼10战斗机最终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E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逝世的哀痛及惋惜,以及对宋老那种一直追梦精神的敬佩。(2)宋文骢是如何一步步地完成他飞机设计师梦想的?请结合文本概括。(3)宋文

14、骢对中国的航天航空做了哪些贡献?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一直追梦云霄间,关于“梦想”,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BE(2)少年遭空袭的经历让他立志要建造一架很好的飞机1949年,19岁成为一名侦察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来的第二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3)领导了第二代战斗机从设计到定型装备部队全过程,填补了我国轻型全天候战斗机装备的空白,使我国跨入自主研制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行列攻克了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CAD/CAE/CAM等关键技术歼10成功首飞(4)解答本题需

15、要学生把握“梦想”潜在的含义以及关于“梦想”实践的意义(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由原文“最早与飞机的结缘,并不是美好的记忆”可知,宋文骢并不是从小就爱飞机的C、“独自”错,原文“宋文骢领导广大设计技术人员”D、“歼10战斗机最终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错,歼10战斗机首次试飞成功了故选BE(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