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温泉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53944956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温泉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温泉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温泉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温泉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温泉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温泉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当“微写作”撞上“大文学”戎章榕当下全民微博的时代,带动了微写作。在网上一时兴起的“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名目繁多的各种文体竞相出现,有人因此预言,微文学正在成长为一种全民文学样式。然而,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却有人提出了“大文学”概念。所谓“大文学”,一是文学要有大情怀。文学要从儿女情长中解脱出来,走进更广阔的社会人生,文学要从现实琐碎、一地鸡毛中超越出来,思考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思考人类的终极问题。文学经典之所以传世久远,一个重要

2、的原因,就是经典作家具有文学的大情怀。他们思考人类普适性的情感命题,思考人类的终极关怀;二是文学要有大包容。兼收并蓄,不以雅俗争短长,不以题材争高低;三是文学要有大市场。要尽可能地扩大文学的边界,不要为某些纯而又纯的概念束缚手脚。文学应以更多的种类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心灵需求。基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都为“宏大叙事”的作品,由此推论,当前中国作家有寻求 “大文学”的写作的趋势。发端于微博的“微写作”,正成为受人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当“微写作”撞上了“大文学”,在笔者看来,写作不存在“小”和“大”的区别,只有文学与非文学的甄别。这不是有无文学创作的特点,而是能否表现作家情怀的问题。因此,当有人满怀憧

3、憬地猜测,“微写作”是否有蕴藏着创造新时代文学经典的可能?笔者认为, “生活是不能没有诗意的,生命也是不能没有诗意的”。不论是微写作,还是大文学,应该更多地去表达这种诗意。中国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诗人,但一定需要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在微写作方兴未艾之际,不因吸引人而沉溺于它,不因流行而忘记了有所担当。如果微写作只是拘泥于日常琐碎、八卦信息、情绪发泄等,那么批量生产的只能是文字垃圾。如果微写作只是一味满足于“时间碎片”,改变的是阅读习惯,弱化的则是思考能力。想要改变微写作这一倾向,笔者觉得,除了要有大文学的情怀,还需要作家的读者意识。张炜耗时22年创作的你在高原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面对中外小

4、说史上最长、最为卷帙浩繁的作品,即便茅盾文学奖的62个评委,也有人未能全部通读,更何况普通读者?面对“没有节制,情节也太简单,更多是哲学上的思考”的批评,张炜一句“我可以把玩一个精美的玉雕,但是它不能取代长城”的回应,多少给人有点孤芳自赏、远在高原的意味。让广大读者在长达450万字、10部单行本前望而却步,作家的情怀又能为多少人所认识?除了你在高原,其它四部获奖作品,据网上调查,有95%的读者没有读过。当茅盾文学揭晓后,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读这些作品,关注文学。(选自福建日报)16. 阅读文章第段,请简要概括“大文学”的三点内涵。(6分)17. 当“微写作”撞上了“大文学”,作者有哪些看法?请分

5、条概括。(6分)18. 作者例举张炜的你在高原想要表达哪些观点?请联系全文分析。(6分)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草堂 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

6、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

7、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

8、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

9、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7.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B. 围绕“文章憎命达”这

10、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C. 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D. 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E. 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8. 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9. 这篇

11、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参考答案:7. AE 8. (1)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2)杜甫的苦寒人生(3)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9. (1)对比: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惟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文章的赏析。B项,概括有误,文章列举了杜甫的许多著名诗篇,只是为了说明社

12、甫诗歌写作的巨大成就,从而说明“文章”和“命达”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对这些诗篇的历史意义展开探讨。C项,概括不准,文章的确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朝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但是,这不是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表达的,而是通过层层对比来表达的。D项,前一句分析不准,“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说波澜壮阔尚可,说体现了“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则不准确。恰恰相反,“深潭照物”应该是指真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是现实主义手法而不是浪漫主义手法。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

13、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内容的题目,注意根据文章的上下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概括,可根据文中的句子“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

14、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概括。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艺术魅力(对比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分析的重点,然后答出艺术效果。此题分析的重点是对比的手法,注意找到对比的对象,然后分析效果,如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结合文本内容“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分析可知,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3. 任何科技活动都是有风险的,除了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风险外,也还有伦理风险。伦理视角更关注科技对人身体、精神与生命质量可能造成的危害。就风险而言,由于人们关

15、注的视角不同,因而对其所作的解释也不相同。科技的伦理风险是指科技应用过程中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方面,由于正面或负面影响可能产生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尤指科技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 科技的伦理风险主要来自于科技应用的伦理尺度和信用问题。对于同一科技,不同的使用者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并且在应用过程中由于道德标准的不同而产生伦理风险。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体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承担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它必然要蕴涵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因而并非是价值中立的。以往科学“客观”“中立”的形象已日益受

16、到冲击,在“什么”被科学地确定为“需要”和“风险”的问题上,在具体选择和使用哪种类型的“科学”的问题上,始终都会包含着价值和伦理判断。在现代社会,科学理性宣称自己价值中立的同时,也将其与体现更广泛社会价值的社会理性对立起来,从而造成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断裂。科学理性不仅垄断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垄断着关于风险的解释与判断标准。风险问题使得人类的信任结构发生了嬗变,从对以人为主的信任变为对抽象体系的过分依赖。人们不再相信自己,不再相信与自己有同等地位的人,而是相信被机构化了、被制度化了的人。在这种条件下,对专家系统的信任成为风险时代本体性安全的主要来源,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成为社会信任关系的主体。所以,科技专家掌握着关于科技风险的社会判断和政策决定权,而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