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874122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抚顺市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抚顺市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抚顺市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江南,已在桥的那边沈潇潇不知从何时起,此岸江南已在彼岸,遥在桥的那边了。 看完国内实力派水彩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画展,我的思绪一连好几天都在“桥那边”打转转,一阵阵杨柳风、杏花雨从“桥那边”吹过来飘过去,搅动着我心底里的什么,似有“三月不知肉味”之况。我总觉得,在那些画里有一个精灵在舞蹈。这个精灵,我看不见,又隐约可辨;我说不出,却又在嘴边。它依稀是画里的一座桥、一湾水。它又不是那桥那水。它仿佛是与“桥那边”、“水那边”同在的一缕风、一抹色彩。它又不是那缕风,

2、那抹色彩。它好像是来自“桥那边”的一声呼唤,让闻听者心头微微一悸哦,乡愁,这就是“乡愁”! 江南,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种文化意象、文化精神。江南文化得益于相对丰饶的物质基础和历史上长期偏离政治中心,使得审美精神本身较少受到物质和伦理道德及政治的异化,得到了相对较为纯粹的发育。历代有多少文人墨客醉在江南,又为江南留下了多少诗性的写照!而在画家林绍灵的笔下,对这种江南文化的表现则是侧重于诗性细节的自在触摸:那河湖密布,舟桥相通,桑麻遍野,饭稻羹鱼,桃红柳绿,粉墙黛瓦,无不显示着“水做的江南”湿润、灵秀、诗性的一面。当我驻足在这一组“桥那边”的画前,心会变得像画里的风景一样湿润、灵秀和诗性,不经意

3、间有一种庄子梦蝶的恍惚感,分不清此时此刻的我是在画里还是在画外,分不清此刻的自己是“桥那边”的一个温柔元素,还是桥这边在水泥钢筋丛林、滚滚红尘里劳形劳心的那个枯槁形象。江南水会软化、还原(至少是暂时)一颗被物质时代异化的心。这是乡愁林绍灵安放在“桥那边”的那个翩跹起舞的精灵所施展的魔法。 但不知我们有否还记得,现在的“桥那边”曾经是我们曾经身处的此岸,是桥的这边,是我们所来自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年迈的外婆和童年的阿娇,那里的土地里还渗透着我们的脐血。然而有一天,向往远方的我们终于走过桥去,曾经的此岸在我们的身后日渐日远,桥这边成了“桥那边”。再以后,“桥那边”慢慢地变老,犹如佳丽迟暮,又如树之落

4、叶、花之凋零那些曾经活色生香的事物,还有那些栽桑织布、采莲唱歌、临窗刺绣、晴耕雨读的人儿,也已杳然。在这个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里,江南特有的超脱于实用理性的内在审美自由精神和优美诗性形象正在消亡之中。此岸正变得越来粗粝、混浊,曾经的诗性江南已在彼岸,成为桥那边的远景。更令人伤感的,是通向彼岸的桥正在我们面前迅速地垮塌,甚至已不复存在,我们已经无法抵达“桥那边”的江南。我们也越来越看不清楚“桥那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奄奄一息的日暮乡关?是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是遥想或回望?是忘却或祭奠? 难道一定要到了失去了它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的美丽?“桥那边”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就是因为它已与我们渐行渐

5、远,就是因为它正在消失,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已经越来越不依靠实际时空,而越来越依靠人们心灵的记忆,依靠画家、作家、音乐家等各类艺术家们的艺术表现和学术专家的研究、阐述而呈现折射的存在,“桥那边”的江南风景和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性的构筑。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正是用他自己特殊的符号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再造了江南,也是我曾经的江南,在他营造的“桥那边”的精神文化镜像里,江南人文得以超越时空而存在,使我辈之人稍稍得到些许慰藉。然而,它毕竟已是“桥那边”的江南,是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江南,成了我们再也回去不了的地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古人在“白发三千丈”时犹有烟波江相伴,我们呢?(选自散文

6、选刊下半月,有删减)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桥那边”并不是真有一座江南的构筑,而是指一个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我们再也回去不了的地方。B文中写作者感觉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的画中有一个精灵在那翩跹起舞,这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C文中除了写彼岸,也多次写到此岸,文中的“此岸”都是指水泥钢筋遍布,越来越粗粝、混浊的现实。D文中大量引用古人诗句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趣味性,使文章散发出书卷气和文化气,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8请结合文章第二面分析“遥在桥的那边”的江南具有什么特点。9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为什么让“我”魂牵梦萦?参考答案:7A 8风景优美。有红桃绿柳,粉墙黛瓦,

7、丰收的鱼米。湿润、灵秀、诗性。历代有许多文人墨客醉在江南,又为江南留下了许多诗性的写照!是一种文化意象、文化精神。会软化还原一颗被物质时代异化的心。 9曾经的诗性江南已在彼岸,正在消失,江南风景和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性的构筑,我们已经无法抵达。林绍灵用自己特殊的符号为人们再造了江南,江南人文也因他的画作得以超越时空而存在,使人们得到些许慰藉。林绍灵笔触下的江南侧重于诗性细节的自在触摸,显示着“水做的江南”优美诗性形象。这引起了我的共鸣,勾起了我的乡愁。2. 文本阅读八点档吴念真(台湾) 直到他医学院毕业、当完兵,然后进入著名的教学医院当第一年住院医师,并且把第一个月薪水拿给她之前,他从没看过

8、母亲的笑容。 他记得那天母亲很认真地看着薪水袋,好久好久之后才自言自语地说:“人家说我这么拖磨,总有一日会出头天,他们都不知道,最悲哀的是你,我是在等你出头天。” 他没父亲,没兄弟姊妹,跟妈妈同姓,身分证父亲那一栏之前始终写着“不详”,后来才改成空白。从小到大他从不曾像电影或电视里演的那样,在某个年纪时会问母亲:“我为什么没爸爸?” 他说不懂事的时候不知道要问,到懂事的时候则根本不敢问。 小学的时候,母亲每天得帮三户人家洗衣兼打扫,至于下午的时间,他记得母亲曾经卖过臭豆腐、炸粿、蚵仔面线等,而且放学时刻就会把摊子推到学校附近来卖给学生,所以一下课他就必须赶过去帮忙,生意高峰过后他就在摊子旁边写

9、功课,直到卖完为止,没卖完的母子俩当晚餐自己吃。 每当几个特定的孩子走过摊子前面,母亲总会小声问他:“你考试有没有赢他?”无论他的答案是有或没有,母亲接下来的话永远是:“人家的爸爸不是有钱就是在做官,你爸爸是死在路边被狗拖,如果你连读书都赢不了人,那你以后就准备去帮他们做奴才倒尿桶!” 后来洗衣机方便了,摆摊子也常被警察抓,母亲只好转业,去一家当时开始流行的地下酒家当内侍,那时候他已经念高中。 他的便当和晚餐换成母亲从酒家带回来的剩菜,比起小学时代不仅花样多,而且豪华又丰盛,蹄筋、龙虾、鲍鱼、鱼翅不稀奇,他说:“甚至还经常吃到里头附送的牙签、酒瓶盖和烟头。” 考上第一志愿医科的那一年春节,母亲

10、终于带他回中部的老家“返外家”,听到母亲以那种故作卑微的语气,跟几个脸上没什么表情的阿姨和低头抽闷烟的舅舅们说:“没想到这个从小被我用馊水养大的孩子也会考到医生!” 回来的火车上,他终于鼓起勇气问母亲:“你少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 没想到母亲闭着眼睛装睡,很久很久之后才说:“免问啦,看电视就知道啦,我的故事连续剧常常在扮。” 几年后他的小阿姨心脏开刀,成了他的病人,查房的时候偷偷问她母亲的遭遇,没想到阿姨也同样说:“现在想想,很像八点档的连续剧。” 他说自己想像过无数次,原本以为会曲折离奇、悲情万分的故事,经阿姨一讲果然老套又无趣:母亲小学毕业后先在家乡的裁缝店当学徒,之后也没跟家里讲,自己偷

11、跑到台北,介绍所帮她找到一个带小孩的工作,谁知道没多久却被这家人的大儿子侮辱了,人家是当官的人,给钱了事可以谈,其他打死不认帐,外公和舅舅们无力对外,只会骂母亲贱,母亲从此一去不回,带着小孩自力更生。 就这样。 “不过,结局还不错。”他说。 两三年前一个夜晚,他被紧急叫进开刀房,救回一个知名官员的命,忙了一整夜,第二天他还主持记者会,跟媒体讲病况。 当他累歪歪地回到家,听见母亲在房里叫他。他走过去,却发现门锁着,他敲敲门,隔了好久之后,他才听见母亲说:“我没事,免烦恼我是说我前辈子一定欠那个xxx非常多让他侮辱没关系,还要这么辛苦替他养儿子,来来救他那条狗命!”(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12、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结构艺术极为高超,开头部分采用倒叙的方式,仅凭借“他”最终“出头天”就形成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B在他小时候,母亲询问他考试成绩时说的话,可以看出年轻时的遭遇是她一生永远的伤痛,她内心充满对有钱人的仇恨。 C他念高中时常吃母亲从饭店带回来的剩菜,剩菜中“附送的”东西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有钱人为富不仁的批评。 D在他考上医科后母亲第一次带他回老家这一段叙述中,“终于”和“故作卑微”两个词语流露出母亲压抑多年后的骄傲。 E小说以“八点档”为题,是因为“母亲”的故事在小说中人物看来,与晚上八点钟的连续剧故事十分相似,平淡而老套。(2)小说中有一些文字

13、暗示了“他”的出身与平常人不同,请从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3)小说中母亲的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4)小说的最后两段,有人认为可以删掉,有人认为应该保留,你赞同哪种看法?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1)E, D, A。(2)最悲哀的是你,我是在等你出头天。 他没父亲,没兄弟姊妹,跟妈妈同姓,身份证父亲那一栏之前始终写着“不详”,后来才改成空白。 人家她们的爸爸不是有钱就是在做官,你爸爸是死在路边被狗拖。 (3)隐忍,吃苦耐劳。含辛茹苦把“他”养育成人。 倔强,自强。没有任何人的帮助,自力更生。 有宿命观,表现出了对命运的无奈。儿子救了对自己始乱终弃的男子的性命,母亲愤恨却只能叹息命

14、运的不公正。 有着深沉的母爱,在艰难的生活努力抚养儿子。(4)第一种答案:应该保留。呼应题目,母亲的经历就像八点档的连续剧一样有戏剧性。承接上段“结局还不错”这句话,使情节转折,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深化小说主题,表现小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从选择,无可奈何。对前文形成的悬念进行了解说,点出了“他”的父亲是何许人。第二种答案:可以删掉。删掉这个结尾,使小说更有温情,母亲辛劳一生终得回报。如果保留这个结尾,让人感到社会现实的冰冷和残酷,表现了命运对小人物的嘲弄。从情节上看,这两段内容上文没有铺垫,出现得过于突然,衔接不够自然。试题解析:(1)B项错在“充满对有钱人的仇恨”,语气太重,与母亲的形象不符。

15、C项错在“对有钱人为富不仁的批评”,“为富不仁”在文中无据。A项中“仅借他最终出头天就形成了悬念”的说法不完全正确。本开头真正形成悬念的是“他从没看过母亲的笑容”。他最终取得成就这一点,旨在引出下文中母亲对他的养育。不过,如果从“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这一角度设问,也稍有形成悬念的意味。因此,选本项给1分。(2)小说中有一些文字暗示了“他”的出身与平常人不同,应该是从小说中对“他”的父亲的介绍上。比如他没父亲,没兄弟姊妹,跟妈妈同姓,身分证父亲那一栏之前始终写着“不详”,后来才改成空白。从小到大他从不曾像电影或电视里演的那样,在某个年纪时会问母亲:“我为什么没爸爸?”这样的介绍已经说明了“他”的与众不同。母亲的话也同样引证的“他”的出身。“人家的爸爸不是有钱就是在做官,你爸爸是死在路边被狗拖。”(3)小说中母亲的形象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层女子的形象。她被官员家的儿子侮辱而生子,被家人辱骂。但是她勇敢的承担起了这样的命运,含辛茹苦抚养孩子,并激励孩子出人头地。当孩子终于成为了医生时,她由衷的高兴。但是当她知道孩子辛苦救活的是曾经侮辱她的人时,尽管内心愤恨,却也只是叹息,平静的接受这不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