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谢埠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1853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鄂州市谢埠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鄂州市谢埠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州市谢埠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鄂州市谢埠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鄂州市谢埠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王安石逸事林语堂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

2、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

3、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韩琦说:“老弟,我

4、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

5、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贷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节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题目为编者加)8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

6、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以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一定来历或根据,又能让读者看出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B“他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清高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C文中特别写道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除了表达他对注重外表装扮的人的鄙视之外,更是意欲借此表达他对韩琦曾经对自己误解的憎恨。D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一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E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活泼易懂,读来有趣

7、,这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9文章开篇即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从文中的叙写看,王安石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10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4分)11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字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6分)参考答案:8.BC(B的立场有问题,文章中这句话并非是批评王

8、安石;C王安石的评论并不一定是针对被误解的事情做出的,也并非为了表达憎恨)9.为人(思想)方面:有基督救世之心,不会圆通机智地处人处事;外表方面:仪表邋遢,不重衣食,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内在思想上;为政方面:虽政绩斐然,堪称能吏,但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每点2分)10.王安石在考中进士之后,在长达25年的壮年时期一直拒绝提升;王安石“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从他敢于说批评上司韩琦的话可见他是率性之人;王安石有行政才干,却在偏远之地任职,治绩斐然;可见王安石也满意这种偏居一方的惬意生活。(1必答,2、3点任选其一即可) 11(这道题要给出一个答案示例)(此题理解允许有不同看法。但

9、应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并能结合文本)2. 下列对荷塘月色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A. 选段运用叠词,加强了语意,使行文富有节奏,形成了和谐的韵律

10、美B. 选段通过对月光的直接描绘,写出月下荷塘幽雅淡远、别具风致的美。C. 作者借助联想想象调动多种感官,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自然融入情感。D. 选段写荷叶荷花,却处处给人月光弥漫、月色清淡、意境朦胧的感受。参考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B项,“直接描绘”错。本段几乎没有直接写月色,而是通过月下荷塘的景致描写来感受月色的。故选B。3.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

11、字,完成l一3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后来这类钟声

12、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间”。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在中国文化里,钟声常与桑榆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

13、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说出”“精神能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寂的钟声”。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诗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

14、”。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空寂”,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1.下列有关“钟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15、)A.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是一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审美意象。 B.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钟声” 都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 C.“钟声”具有审美属性。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D.现在看来,“钟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和佛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钟声”作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审美意象,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它明白地告诉人们时间,而又常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B“钟声”与宗教息息相关,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思想,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我们向何处去”,“何处是归程”。 C“夜半钟声到客船”“钟鼓乐之”“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等诗歌中的“钟声”都与“精神时间”有关。D“钟声”借助缥缈严静的音律,将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引入宗教的虚幻王国,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参考答案: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