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bout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n ChinaGuowu LiSociology Department, CUFE 2022/2/12Contents 1. The Rise of Un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n China 2.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3. Structural Analysis about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4. Segmented Labor Markets and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5. Financial Crisis and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6. Conclusions 2022/2/121. The Rise of Un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n China 2022/2/12 大学生就业政策变革:从行政分配到自主择业 1985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 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从精英化到大众化1999大学生就业困难出现的背景 2022/2/12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
2022/2/12表1-1: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20032008)年份毕业毕业 人数(万人) 就业业率200321278.9%(年底统计)*200428084.6%(年底统计)*200533887.7%(年底统计)*2006413200749570.9%(6月份)*20085592009611数据来源:*人事部,2006,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 2022/2/12问题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大学生过剩(供大于求)了吗?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大学扩招带来的吗?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何在? 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怎么的影响? 2022/2/122.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2022/2/12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 1998年金融危机、启动内需 1999年之前高等教育入学率太低 2022/2/12大学扩招的具体表现 从1999年,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近40%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快速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增长为2007年的23%。
中国快速地实现了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 2022/2/12表2-1: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扩张(1998-2007)年份本专专科招生数研究生招生数本专专科在校生数研究生在校生数本专专科毕业毕业 生数研究生毕业毕业 生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8108.367.2508340.8719.888582.984.70779.8%1999159.689.22413.4223.3584.765.4710.5%2000220.6112.85556.0930.1294.985.8812%2001268.2816.52719.0739.33103.636.7813.3%2002320.5020.26903.3650.10251.238.0815%2003382.1726.891108.5665.13187.7511.1117%2004447.3432.631333.5081.99239.1215.0819%2005504.4636.481561.7897.86306.818.9721%2006546.0539.791738.84110.47377.4725.5922%2007565.9241.861884.90119.50447.7931.1823% 2022/2/12扩招的积极影响 改变了中国新增劳动力的结构,提高了中国人力资源质量 刺激了内需,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转变了大学生就业观念 2022/2/12扩招的消极后果 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下降 增加了高层级劳动力市场竞争 高等教育投资回报降低(适龄人口为什么还上大学?绝对收益率和相对收益率) 2022/2/12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认为是扩招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是过于简单的判断,扩招并没有带来高等教育人口总量过剩,相反中国高等教育人口仍相对不足。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面临着一个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局面 认为在扩招背景下大学生没有转变就业观念造成了就业困难也是不恰当的,实际上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在降低问题是大学生为什么固守一些观念 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还是有影响的,主要是增加了高层级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从而使收益下降 2022/2/12国际比较 2005年我国15岁至64岁人口中,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为6.94%而2005年,该比重在OECD国家平均为26%,美国为38%,法国为25%,日本为40%,韩国为32%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口径的适龄青年入学率这一指标来看,2002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中国为13%,韩国为71.69%,菲律宾为29.45%,泰国为31.92%这说明不仅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国一半和人均GDP与我们不相上下的菲律宾、泰国 2022/2/12高等教育人口与经济发展需要 王金营(2002)的研究显示, 在2000 - 2010 年,如果我国经济增长要保持年均8.11%的速度,则在其他要素投入一定的条件下,每年平均需净增520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 2022/2/123. Structural Analysis about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2022/2/123.1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一致 学校升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萎缩,高等职业教育一开始没有得到重视。
普通高校从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7年的1908所(其中本科740所);职业中学从1998年的10074所下降到2007年的6191所 职业中学招生数从2000年开始低于高等学校招生数,前者的增长速度也远远低于后者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制造业产业比重高,而且以出口导向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不高,现代服务业不发达这种产业结构对高级技能型的产业工人需求更大 2022/2/12图3-1:中国普通高校和职业中学数量变动(1985-2007) 2022/2/12图3-2:中国普通高校和职业中学招生人数(1985-2007) 2022/2/12图3-3:普通高校本科和专科招生人数(1989-2007) 2022/2/12表3-1:中国分产业和分城乡就业人口比重(1999-2007)年份分产业产业 就业业人口比重分城乡乡就业业人口比重第一产业产业第二产业产业第三产业产业城镇镇农农村199950.12326.931.468.620005022.527.532.167.920015022.327.732.867.220025021.428.633.666.4200349.121.629.334.565.5200446.922.530.635.264.8200544.823.831.436.163.9200642.625.232.237.162.9200740.826.832.438.161.9 2022/2/12表3-2:2008年各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按文化程度分组的求人倍率初中及以下高中职高、技校、中专大专大学硕士及以上第一季度0.970.990.970.990.971.49第二季度1.060.981.130.890.880.76第三季度1.001.011.150.870.871.07第四季度0.890.861.040.780.750.77注:求人倍率=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数据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2022/2/123.2预期就业结构与潜在需求结构不一致 在城乡选择、地区选择方面偏好大中城市、东部发达地区。
资料显示,2002 年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占了66.67 % , 仅有6.37 %和2.59 %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课题组,2002) 在就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过多的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而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中小企业则不屑一顾 而大学生不愿意去的地区和单位是更缺乏高等教育人口的 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 2022/2/12表3-3:分区域的6岁及以上人口大专及以上人口比重(2007年) 指标东部中部西部6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比重39.85%32.27%27.88%大专及以上人口占当地人口比重8.21%5.95%4.90%10072.4759.68大专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比重49.90%29.26%20.83% 2022/2/123.3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 高等学校过多地集中在东部、省会城市、大中城市 学生倾向于在学校所在地择业(参照群体) 在中小城镇的大学城 2022/2/12表3-4: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2007年)指标标东东部中部西部全国数量比重数量比重数量比重普通高校数(所)84844.44%59331.08%46724.48%1908招生数(人)44.82%33.12%22.06%在校生数(人)45.47%33.21%21.32%毕业 生数(人)44.20%34.46%95600321.35% 2022/2/124. Segmented Labor Markets and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2022/2/124.1高校毕业生面对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一类劳动力市场:大中城市(或发达地区、东部地区)体制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就业,有就业城市户籍; 二类劳动力市场:大中城市(或发达地区、东部地区)体制外(民企、私企)就业,无就业城市户籍; 三类劳动市场:在小城镇和乡村(或经济不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就业 分割的原因:区域禀赋(区域)、制度性原因(城乡、体制内外) 2022/2/124.2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三类劳动力市场面临不同的收益:户籍收益、社会保障收益、工资收益。
一次性择业下一生预期总收益:W1 W2 W3 扩招带来一级市场供大于求,在降低一级市场平均收入的同时,一部分求职者转向二级市场,如果二级市场也供大于求,挤压效应向更低等级市场传递最低等级市场的收益过低或者形不成有效需求,大学生可能就会失业 一次性就业、延期择业、关系择业、提高学历等行为 没有考虑学校等级和学历等级与劳动力市场分级的对应关系 2022/2/124.3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经验证据 表4-1:居民人均收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年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农村城市农/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200532551049331%14584.609393.229418.369295.57200635871175930.5%16380.3910572.9410443.0110489.81200741401378630%18544.9712392.2112130.6612306.17 2022/2/12表4-2:我国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年份体制外行业体制内行业建筑业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03114781249617182109391650116352224571875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