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教学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52794970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基础教学(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第1篇: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 课 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科 目:机械基础 设计人:郝相忠 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分析学习内容 今日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供应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运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学问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

2、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问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驾驭,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驾驭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肯定的力学学问,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阅历和对各学科学问的综合运用实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同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学问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

3、探究学习并把各科学问进行融会贯穿。 三、确定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1)驾驭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 (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 ; (3)驾驭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实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学问点加以拓展,培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主动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胜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增加学生自信念。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 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强化、突出; 2、教学难点

4、为急回和死点产生缘由,产生缘由的推导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肯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诱导方式分步进行化解。 四、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资源 1、教法设计 到这里对于教材的分析就结束了,但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是一种思路,我们必需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想方法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那么授课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就尤其重要。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依据这一课学问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纳启发诱导,探究发觉的教学方法,协作以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2、学法指导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我们老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

5、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需学会自主学习。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擅长提问,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实际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3个问题,分别复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三种类型的运动特点,以及曲柄存在的条件。三种基本类型的运动过程肯定再演示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一方面因为这是上次课的重点,另外它还是今日新课内容的铺垫。 2、导入新课 : 在这里我会先播放一个短片,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影片中刨刀的往复运动速度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可以看出,刨刀的运动速度不一样,当它进行切削加工时速度较慢,而不做功的回程速度较快

6、,这时我会告知学生刨刀的这种运动特性称为急回特性。那么这急回特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在生产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和设定任务进行开篇,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探究探讨环节。 3、探究探讨: 新课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找出急回产生的缘由,这是本节中的第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我把它的探究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学生依据前面的复习内容,结合图片演示不难看出,曲柄做等速回转时,会使从动的摇杆获得变速摇摆,也就是它的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速度要快,从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存在有急回特性

7、。 其次步:接着演示机构,提出共线的问题。学生很快会发觉在曲柄回转这一周的过程中会和连杆出现两次共线,而且两者共线时,摇杆刚好处于一左一右两个极限位置,这时我会给出极位夹角的概念,并在图中明确的表示出来,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为后面的推导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通过分别分析摇杆的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师生共同填表,采集相关数据。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采纳提问的形式,激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以提高其爱好。 第四步:依据表格数据和图例,推导出急回产生的缘由。 在这里我会先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这时课堂气氛会特别活跃,学生都要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可能不肯定相同我会依据状况做适当的引导,最终师生共同得出

8、结论。 以上四步,把难点进行了分解,使整个推导过程按部就班,步步深化,使学生轻松驾驭了所学学问。接下来的问题是要依据急回产生的缘由总结出急回产生的条件,为了突出、强化这个重点,在这里我会引入行程速比系数的概念,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访得急回产生条件浅显易得且便于记忆,你看只要k1则表示空回行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速度,机构有急回;当k=1时,则表示两行程速度相同,机构无急回,特别简便。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前面表格数据自行导出k值与极位夹角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得到角与急回产生条件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演示牛头刨床和插齿机的主运动,让学生找出急回特性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分析,结合图片演示,学生不难

9、发觉刀具不做功的空回行程速度较快,那所用时间就短,缩短了非工作时间,肯定会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把课本中的理论学问很快的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育了学生善视察、懂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到这里关于急回特性的探究探讨就结束了,新课中其次个问题死点位置的导入也须要设置一个情境。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观看缝纫机踏板机构的工作过程,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对踏板机构操作不够娴熟常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结合生活阅历很快会给出我答案:那就是踏板很简单卡死不能动或出现飞轮的倒转,这时我会告知学生,踏板被卡死不动的这个位置在机械中称为死点位置,从而引入对该问题的探究。死点产生的缘由是本节中的其次个

10、难点,我采纳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化解。 首先结合踏板机构提出问题:“这踏板机构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基本类型”由于前面有相关的复习,学生立即会想到它是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 其次步,依据曲柄摇杆机构接着提出问题:曲柄被摇杆带动回转一周过程中会被卡几次?这被卡住的死点位置又有什么特别性?在这里我一方面演示机构的运动,一方面拿出课前打算好的几个曲柄摇杆机构的简易模型,让学生分组分别感受一下它的实际运动状况,你别看这模型简洁,但它比图片演示感受更加真实。学生很快可以得到曲柄回转一周会被卡两次,而这两个位置刚好是曲柄和连杆的共线位置,那为什么在共线位就会被卡死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三步,学生分组探讨

11、。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肯定的力学学问,这时进行分组探讨,能熬炼他们对各学科学问的综合运用实力,当然在探讨时我会依据状况作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力学问题。经过探讨、分析和对模型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再依据死点产生的缘由定义出死点位置的概念。有了以上的分析死点产生的条件就自不待言了:当摇杆为主动件,只要曲柄和连杆共线,从动曲柄所受力矩为零,无论驱动力矩有多大都不会推动曲柄回转而出现死点。 最终还要明确死点在实践中的应用。一提到应用,学生一般都会想到死点的出现会使机构不能正常运转须要克服,这时我会引导学生从死点产生的缘由动身并结合踏板机构和机车车轮的实例找出三种克服的方法。其实死点还有

12、它有用的一面,由于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往往想不到,在这里我会给出飞机起落架和钻床夹紧机构两个实例,通过对这两组图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死点在实践中有益的一面。通过对死点有害、有益两方面得分析,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到这里教学过程的探究环节全部结束,进而依据课堂板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 4、总结提炼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版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其中右下角这一块就是进行的总结提炼,把教学重点以条款的形式列出,对比显明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5、布置作业 通过课后相应习题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重点。 6、拓展延长 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思索题,让学生思索:除了今日学到的曲柄摇杆机构,另外两种基本类型是否也存在有急回特性和

13、死点位置?这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长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所学学问,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到此教学过程的6个环节就完成了,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方案 1、通过本次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加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参加,跟着老师的思路,带着问题去学,主动思索,主动发言,分析急回特性在机械中的应用,找出克服死点位置的方法,明白发动机飞轮的作用,提高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2、通过本次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

14、实力,创新实力 在本节课堂教学设计中,我还注意学生动手实力的培育,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做铰链四杆机构;课中让学生自己转动曲柄,找出两个极限位置,分析急回特性存在的缘由;课后让学生拓展延长,提高了学生动手实力,创新实力。 3、通过本次教学,对老师各项实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2篇: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劳动版陈海魁机械基础轮齿加工方法教学设计 机电组 陈章 09普专 机电专业 2022年5月 一、设计思想 09普专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中专学生,从幼儿园起先到现在已经在学校进行了10年左右的学习,基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但是学习专业课的才刚刚起先,须要从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的教学理念是为

15、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课学习习惯而服务,为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而服务,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而服务,为学生培育良好的团队精神而服务。对于本节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内容,要通过演示,试验,视察,思索,分组探讨,才能得到最终正确的结果,而得到的结论又能指导详细的生产,能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同学,老师要激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带头作用,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加合作中相互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选自陈海魁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四版),第三章,第6节。本节主要阐述以下四个方面:渐开线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及原理,齿轮根切现象,根切现象产生的缘由,标准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这几方面对齿轮的加工,应用和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变位齿轮的提出做好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和难点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