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纻舞的基本介绍

奇异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5.53KB
约2页
文档ID:250550291
白纻舞的基本介绍_第1页
1/2

白丝舞的基本介绍根据古籍记载,白纹舞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吴国统治着长江中下游一带,其 中有些地区出产经布,特别是江西宜黄,盛产纹麻,也盛行用纥麻织布那些织造白纥的 女工,用一些很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赞美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了白丝舞的最初形态,并在 汉族民间广为流传到了晋代,白纥舞逐渐受到封建贵族的喜爱,以至南北朝的齐代和梁 代以来,已经成为宫廷豪族的常备娱乐节目,表演极为频繁唐代的许多著名诗人,像李 白、王建、柳宗元、元稹等,都写过歌咏白丝舞的诗作,可见当时仍有流行这样一算, 白丝舞至少流行了 600年,可谓生命力很强了对于这样一种长盛不衰的舞蹈,古人的文字记数实在太简略了我们现今只能根据一 些诗作,看出白丝舞的大致面貌白丝舞衣不仅质地轻软,而且袖子很长这种长袖最能体现白丝舞舞蹈动作的特点 舞女双手举起,长袖飘曳生姿,形成各种轻盈的动态舞袖的动作有〃掩袖"、"拂袖"、〃 飞袖"、"扬袖"几种掩袖是在舞女倾斜着,缓缓转身时,用双手微掩面部,半遮娇态 拂袖与掩袖大致相同,都是轻轻地一拂而过飞袖比较迅疾,是在节奏加快以后,舞女争 挥双袖,如同雪花上下翻飞扬袖比较舒展,是在节奏较缓,轻舞慢转时,双袖徐徐扬起。

除了手与长袖配合而成的各种动作外,白丝舞还很讲究眼睛的神态,要求舞女用眼神配合 或急或缓的舞姿,在精神上与观众取得交流白丝舞的表演节奏,是从徐缓转为急促的舞蹈开始时,舞女的身体只是轻轻地移动, 似乎不是在走动,而是被推着行进,可能与戏曲舞蹈中的“云步〃有些想像节奏逐渐加快 后舞步和动作都随之加快,但仍然保持轻快的姿态,构成飘逸的舞蹈基调要在迅疾的 速度中表现绰约的舞姿,这需要很高的技巧,也很费体力 一段舞蹈跳下来,舞女都是〃 流津染面散芳菲“,也就是汗流满面了白纥舞有独舞和群舞唐代李白的《白纥辞》有“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 的句子,既然是"独立"那一定是单人起舞南朝梁代沈约,曾经奉梁武帝之命写成《四时 白丝歌》,分为《春白丝》、《夏白纥:》、《秋白经》、《冬白纪》、《夜白经》5章 表演《四时白丝歌》时,通常为五个舞女集体起舞,表演结束后,这些舞女还要向观赏表 演的王公贵族进酒在表演白纥:舞时,往往有声乐和器乐伴奏晋代张华的《白丝舞歌诗》有〃齐倡献舞 赵女歌”的句子,便是说的用清唱伴舞南朝齐代鲍照的《白丝歌》有“秦筝赵瑟挟笙竽” 的句子,则说明这种舞蹈的音乐伴奏有时还很丰富,要用筝、瑟、笙、竽等多种乐器。

正 是在统管交响、轻歌流唱之际,舞女翩翩起舞,献出她们的妙技因为白丝舞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而且先在民间流传,所以早期风格清新健康晋代以 后,白纥舞进入了宫廷豪门,受到绮靡奢华的贵族风尚的熏染,变得妖艳起来,正如唐代 杨衡白《绞辞》中所说:“芳姿艳态妖旦妍〃在豪门大宅中,流芳散雪的舞女,共同构成 豪华宴会的场景这时舞女已经不穿素雅的白纥舞衣,而穿起带有各种花纹图案的丝织舞 服,全身还佩饰着珠翠,连舞鞋上也缀有明珠在红烛照耀下一派珠光宝气,闪烁不定 他们的妖冶舞姿使朱门王侯们四座欢乐,但在她们心中,却埋藏着盛年流逝,供人欢乐的 悲哀情绪他们的低徊叹息,被许多敏感的诗人捕捉到,于是就有了“琴瑟未调心已悲, 任罗胜绮强自持,忍思一舞望所思,将转未转恒如疑"之类的悲凉诗句白丝舞是一种起源于汉末的汉族舞蹈,舞者着白色舞衣,质地细腻,色彩洁白,如同 蓝天上轻轻飘动的白云,而且袖子很长白纥舞的动作以手和袖的功夫见长,步法分轻缓 和快节奏当节奏开始时,舞者轻轻起步,两手高举好像白鹄在飞翔舞者有时折腰转身, 有时脚步轻移,舞姿飘逸,舞衣洁白,光彩照人舞蹈者还善于运用眼神,含笑流盼,如 诉如怨,产生了勾魂摄魄的魅力。

白纥舞发展到后来,舞衣已经不再局限于白色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