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消费理论)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理论)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分配理论)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理论)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课 生活与消费一、 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统一:作为商品,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肯定没有价值;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有价值肯定有使用价值,是商品2)对立: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价值们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纯粹的自然物、自产自用、无偿捐献的不是商品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无使用价值的一定不是商品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3)启示:商品生产者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提高商品的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二.货币1.货币的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2.货币产生的标志: 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4.一般等价物: 大家无边乐意接受的商品,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一产生就固定在金银上,即: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5.货币的发展(略)6.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1) 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格: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2)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 支付手段: 提前支付、延迟支付、支付税款、地租、利息、工资等(4)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5) 世界货币: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 国与国之间转移7.纸币(1)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2) 本质:价值符号本身无价值8.纸币的发行(1)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得货币量为限度(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代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9.影响纸币购买力的因素(1)纸币发行量的多少(2)商品的供求关系(3)商品价值的变化三.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 物价全面持续上涨2.通货紧缩: 物价全面持续下跌四. 信用卡和支票1.信用卡: 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1)本质: 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2)功能: 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3)优点: 减少现金的使用, 简化收款手续, 方便购物消费2.支票: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1)类型: 转账支票, 现金支票五. 外汇1.含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 即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1)本币汇率: 100人民币兑换…美元(2)外币汇率: 100美元兑换…人民币3.汇率变化的影响(1)本币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利: 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出国费用降低、估计购买力上升、有利于偿还外债、国际经济地位提高弊: 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资、不利于扩大外需、不利于收回外债(2)本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利: 有利于出口、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扩大外需、有利于回收外债、有利于降低融资风险 弊:不利于进口、不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偿还外债、国际购买力下降、国际经济地位下降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一. 影响价格的因素1. 供求影响价格2. 价值决定价格3. 货币的价值影响价格4. 纸币的发行量影响价格5. 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价格6.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影响价格(哄抬物价)7. 企业降价竞争的需求8. 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国内市场价格9. 从众心理、趋利心理二. 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 影响: 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2. 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3. 劳动生产率上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商品价值量下降,价值总量不变4.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时间生产商品的数量上升三. 价值规律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交换的规律)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唯一)商品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与价格的波动具体是通过价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的过程实现的)四. 价格变动的影响1.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 一般来说,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2) 需求有弹性,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①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需求影响小(弹性小)② 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对需求影响大(弹性大)(3) 价格变动对需求的连带影响(替正补反)① 互为替代品(甲价格上升,甲需求量下降,乙需求量上升)② 互补商品(甲价格上升,甲需求量下降,乙需求量下降)2.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 调节产量(优化资源配置)(2) 调节生产要素投入(节约成本)(3) 促使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依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下降,利润下降,竞争更加激烈——技术管理创新,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本降低,扩大降价空间(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生存力)(4) 祖师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依据: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才能实现价值)价格下降,利润下降,竞争更加激烈——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导向——薄利多销——扩大市场占有率(份额)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一.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2.居民收入(直接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 当前收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 未来收入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③ 社会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善3.商品价值(客观因素)——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4.消费心理(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二.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消费总支出三. 消费类型1.钱货两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2.租赁消费3.贷款消费1.生存资料消费2.发展资料消费3.享受资料消费四. 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具有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等不利影响)2.求异心理(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 新产品的出现,要考虑代价和社会认可)3.攀比心理(不健康的)4.求实心理(符合实际,讲究实惠)五. 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心得劳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1.必背答题术语(1)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2) 消费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3)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5) 促进消费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6) 促进消费又开与又要消费出口和投资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7) 促进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减少国际贸易风险&2.如何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1)政府:发展生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们的未来收入预期,提升消费信心; 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水平;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2)企业:要不断开拓消费市场,要运用先进科技,通过生产调整,实现产品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消费者:要转变消费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社会再生产1.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对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2.社会再生产包括: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四个环节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者的关系 直接生产过程是其决定作用的环节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影响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三.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2)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3)坚持解放和大战社会生产力,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4)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四.基本经济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为什么要坚持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