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神经系统内容总结(共19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2.50KB
约19页
文档ID:245069393
神经系统内容总结(共19页)_第1页
1/19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神经系统的区分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脑桥 脑干 (CNS) 延髓 脊髓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PNS)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胞体神经元的构造 树突 轴突神经神经元的分类 双极神经元形态分类 假单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功能分类 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感受器 → 感觉神经元 → 中枢 → 运动神经元 → 效应器神经系统常用术语(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1.灰质: 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中的部位, 在新鲜标本中色灰暗2.皮质: 大、小脑表面的灰质3.白质: 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色泽白亮4.髓质: 位于大、小脑深部的白质5 神经核: 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的团块6.纤维束: 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7.网状结构: 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眼内散布着大、小不等的神经核(二)在周围神经系统内:1.神经节: 神经元的胞体集聚处2.神经: 神经纤维集聚在一起,外包结缔组织膜中枢神经系统 脊 髓 :传导,反射(一)位置: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L1下缘,新生儿平L3(二)外形:前、后稍扁的圆柱形2个膨大 颈膨大(C4 ~ T1) 腰骶膨大(L2 ~ S3) 前正中裂 6条纵沟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走出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的部分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组成(三)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与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脊髓节段,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节(颈8、胸12、腰5、骶5、尾1)脊髓节段平对椎骨的序数举例C1 ~ C4同序数椎骨C3平对第3颈椎C5 ~ T4同序数椎骨-1T3平对第2胸椎T5 ~ T8同序数椎骨-2T7平对第5胸椎T9 ~ T12同序数椎骨-3T10平对第7胸椎L1 ~ L5第10 ~ 12胸椎S1 ~ S5, Co1第1腰椎二、内部结构:(一) 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内含脑脊液,在脊髓圆锥内扩大成终室(二) 灰质:呈“H”形或蝶形,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中间带三部分 后脚边缘核: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 后 角 胶状质:分析脊髓的感觉信息,特别是痛觉信息起重要作用 后角固有核: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其轴突至对侧白质组成脊 髓丘脑束,此外还接受大脑皮质下行纤维  胸核(C8 ~ L3):发出纤维经同侧白质上行,止于小脑 中间带 中间内侧核:接受后根内脏感觉传入纤维 中间外侧核(T1~L3):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骶副交感核(S2~4):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前角内侧核:支配躯干肌 前 角 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 (三) 白质 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 三个索 外侧索:前外侧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后索::后中间沟与后外侧沟之间白质前连合:由横行的越边纤维组成网状结构: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白质交织区1. 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起止:损伤后表现:纤维束名称位置传导信息薄束后索内侧部同侧下半身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楔束后索外侧部同侧上半身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脊髓丘脑束外侧索和前索肢体对侧伴痛、温觉和粗触觉及压觉 下行纤维束:来源:损伤后表现:纤维束名称位置传导信息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同侧骨骼肌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前索双侧躯干肌随意运动(一) 上行纤维束1、内侧丘系 × 丘系交叉薄、楔束 <○ <○ 薄楔束核 内侧丘系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功能: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的精细触觉和本体感觉2、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束 <○ 脊髓丘系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3、 三叉丘系 ×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 <○ <○ 三叉神经脑桥核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功能: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二) 下行纤维束——锥体束 锥体束 交叉的纤维 → 皮质脊髓侧束○ 不交叉的纤维 →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束功能:与运动控制相关。

皮质脊髓侧束 主要支配四肢肌(远端),皮质脊髓前束 主要支配四肢肌(近端)及躯干脑干的外形:(一) 脑干的腹侧面 锥体:锥体束 锥体交叉:锥体束的大部分交叉到对侧 延髓 橄榄:下橄榄核 前外侧沟:舌下神经 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基底沟:基底动脉脑桥基底部 三叉神经脑桥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桥小脑三角:延髓、脑桥和小脑交界处大脑脚底:下行纤维束中脑 脚间窝: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后穿质(二) 脑干背侧面 上部:菱形窝的下半延髓 薄束结节:薄束核 下部 楔束结节:楔束核 小脑下脚 构成菱形窝的上半 脑桥 小脑上脚上髓帆:其上方有滑车神经出脑 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上丘臂中脑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 下丘臂(三) 第四脑室1. 位置: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2. 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3. 第四脑室顶 前部:上髓帆 后部: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第四脑室脉络丛 三个孔:第四脑室正中孔(1),第四脑室外侧孔(2)3. 连通关系 中脑水管 →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 正中孔、外侧孔 → 蛛网膜下隙 第三脑室 1.位置: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 顶:第三脑室脉络组织  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 2.境界 前界:终板 后界,松果体和后连合 侧壁:背侧丘脑和下丘脑 两侧:经室间孔→侧脑室3.连通 后方: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脑神经核1. 一般躯体运动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动眼神经核中脑上丘Ⅲ上睑提肌,上、下、内直肌,下斜肌滑车神经核中脑下丘Ⅳ上斜肌展神经核脑桥Ⅵ外直肌舌下神经核延髓Ⅶ舌肌2. 特殊内脏运动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Ⅴ咀嚼肌面神经核脑桥Ⅶ面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镫骨肌疑核延髓Ⅸ,Ⅹ,Ⅺ软腭、咽、喉及食管上部骨骼肌副神经核延髓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动眼神经副核中脑Ⅲ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上泌涎核脑桥Ⅶ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下泌涎核延髓Ⅸ腮腺迷走神经背核延髓Ⅹ颈部、胸、腹腔大部分脏器4.内脏感觉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孤束核延髓Ⅶ,Ⅸ,Ⅹ味觉和内脏一般感觉4. 一般躯体感觉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三叉神经中脑核中脑Ⅴ咀嚼肌的本体觉三叉神经脑桥核脑桥Ⅴ头面部触觉三叉神经脊束核延髓Ⅴ头面部痛、温觉5. 特殊躯体感觉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前庭神经核脑桥、延髓Ⅷ平衡觉蜗神经核脑桥、延髓Ⅷ听觉(一) 小脑位置和外形和分叶:1. 位置:位于颅后窝,脑桥与延髓背侧,藉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  小脑蚓 :小脑中部比较狭窄的部分 2. 形态 小脑半球:两侧的膨大部 小脑脚:上、中、下三对小脑扁桃体:靠近枕骨大孔,当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小脑扁桃体疝(二)小脑的内部结构1.小脑皮质:内---外 三层——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分子层2.髓体:小脑内部的白质 齿状核3.小脑核 中间核:球状核、栓状核 顶核(3) 小脑的分叶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前庭小脑):与维持人体平衡有关小脑前叶(旧小脑、脊髓小脑):与肌张力的调节密切相关小脑后叶(新小脑、大脑小脑):参与精细运动调节,运动的起始、计划、协调。

四)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原小脑综合症:平衡失调,眼球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