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古城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335199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古城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古城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古城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古城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古城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大师”的释义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简言之,成为大师,有两项条件:有造诣、被尊崇。于是,大师的存在,便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存在,而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存在。他们的存在,遮蔽着他人与群体,同时也遮蔽着历史。他们是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存在的。芸芸众生死去,只有他们永生。思想的不朽与伟大愈发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人们确立了大师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当人们试图透过对大师的解读逼近原始

2、的历史,更发现历史已经被他们垄断。大师是山峰,也是鸿沟。当我们站立在国家图书馆望不到首尾的书柜旁,我们会感到一种阅读的恐惧,读书越多,恐惧便越深,因为我们发现所有的思想都被表达过,所有的情感都被倾诉过了。当文学家面对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当哲学家面对庄子和尼采,当经济学家面对马克思和萨缪尔森,他们都可能染上一种疑难杂症失语。像孔子说的“予欲无言”大师的存在足以令后人乱了方寸,就像婆婆怒目之下的小媳妇,不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们实在不能断定大师的存在是成全了我们还是妨碍了我们。朋友说:“纪念碑令我望而生畏。”这确是悖论。大师活水般的思想成为经典,其经典又在时间中风干成僵死的教条。对经典的阅读,永

3、远都不可能是平等的交流。在阅读开始之前,阅读者便带有了明显的期待心理和意向性,而这种不平等又往往导致对思想的误读或者原意的遮蔽。然而,我们却大多是这样过来的,在自以为是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大师的改写与其说是对真理的向往,不如说是对权威的崇拜大师的名字成为符号,它使我们皈依了传统的拜物教大师的叙述记录了人类的灵魂史,经典则是大师们的精神遗嘱,然而,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读者的品质。换句话说,大师思想的流动毕竟是相对的,而时代与读者的流动却是绝对的,以绝对看相对,我们感觉不出自身在变,反会觉得大师在“变”,他们在世人心目中所处的位置,除了与其本身的“含金量”

4、有关外,更与阅读者的精神状况有关,即:所谓大师,实际上是经过了阐释的大师这涉及到接受美学的范畴,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个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显得尴尬而可笑这样讲可能极端了一些,但至少,大师的“季节性”变化却在所难免比如高尔基、索尔仁尼琴、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相同。因而我们说,大师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而后人超越了时代的困囿反观大师时,大师也已不再是个体化的大师,而是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的文化存在,在时间中经历着升值或贬值的自然过程。(节选自重读大师作者祝勇)1下列关于“大师”的相关表述,符合原文

5、意思的一项是( )A大师的存在,遮蔽着他人与群体,同时也遮蔽着历史。他们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存在。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他们与芸芸众生不同,因而获得了永生。B大师垄断了历史。他们是山峰,也是鸿沟。但他们被解读后,人们便逼近了原始的历史。C大师的话语权被人们确立的同时,也使得人们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在不朽与伟大的思想面前,人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D大师的存在,令我们无所适从,不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们都染上一种疑难杂症失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师的存在是妨碍了我们。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纪念碑令我望而生畏”是个悖论。大师的思想成为经典,其经典又在时间中风干

6、成僵死的教条。B阅读者对大师思想的误读或者原意的遮蔽,源自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所带有的明显的期待心理和意向性。C我们大多在自以为是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大师的改写。与其说是对真理的向往,不如说是对权威的崇拜。D经典则是大师们的精神遗嘱,然而,读者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品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觉得大师在“变”,除了与大师本身的“含金量”有关外,阅读者的精神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师在世人心目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谓大师,实际上是经过了阐释的大师。B高尔基、索尔仁尼琴、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

7、法就绝不相同,这说明了大师的“季节性”变化却在所难免。C大师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后人超越了时代的困囿反观大师时,大师也已不再是个体化的大师。D被后人重读的大师,已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存在,在时间中经历着升值或贬值的自然过程,于是他们有时被奉为圭臬,有时一钱不值。参考答案: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 “天象盖笠,地法覆盘”。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起源于周初。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

8、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丈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做“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

9、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却启发人们对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的认识。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磨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

10、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的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看起来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其实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当我们探索宇宙越深入,就越发现我们人类是与宇宙紧密相关的。例如,现代天文学探索宇宙中的地外生命,就是出于对我们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只有当我们关心人,才可能更好地探索宇

11、宙;也只有当我们更多地了解宇宙,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摘编自孙小淳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1下列对于盖天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种对宇宙认识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B盖天说对天地结构的认识比较直观,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有一种星图叫 做“盖图”,可能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C周髀算经试图用盖天说的天地几何模型来说明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有“千里差一寸”的误差,结果不理想。D盖天说起源于周代,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很有用。我国古代天体的赤道坐标“入宿度”和“去极度”

12、,与盖天说有一致之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汉代出现了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这是张衡对天地形象的比喻,代表了东汉对宇宙的整体认识。B宣夜说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实际作用。这种宇宙论认为“天”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在气体中飘浮游动。C朱熹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比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他的这种气漩涡论是根据汉代郗萌的气的宇宙论提出的新认识。D中国的星官体系和西方的星座体系完全不同,中国的星官体系不以神话事物为主,而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天上,有天地对应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 A浑天说这种对天球的认识认为地被天包在其中。在浑天说的影响下,出现了浑仪, 有可能会使人们对天体位置的测量越来越精密。 B根据朱熹的“气漩涡论”,地是在中央的,是阴阳二气旋转摩擦出的渣滓,日月星辰 是在地之外周转不停的,是阴阳二气之清者。C探究天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目的,这源于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地人的相互对应,天地对应使得天人之间很接近。 D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在宇宙中位置并非越来越不重要。现代天文学探索宇宙 中地外生命,就是出于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参考答案:1 C 详细解析:“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有千里差一寸的误差”表述不当,原文是“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

14、有误”。2 A详细解析:“代表了东汉对宇宙的整体认识”不妥当。只能说代表了浑天说这一派学者对宇宙的认识,宣夜说也出现在汉代,盖天说在汉代也存在,这些学说不这样看宇宙。3 C详细解析:“天地人的相互对应”不对,原文是“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爱因斯坦并不是个早慧的孩子。1879年3月,他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上小学后,和其他孩子一样,阿尔伯特接触了宗教。10岁时,他进入了古典氛围很浓的路德中学。对爱因斯坦的人生起关键作用的几年,便是这之后的几年。12岁时,爱因斯坦便读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并自己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13岁时,他读了康德的哲学名著纯粹理

15、性批判,他读完了长达12卷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他明白了自然现象有其固有规律。这些书籍中止了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然而,他所就读的学校渗透了浓厚的军国主义精神,这使他感到窒息和痛苦。他没忍受更久。1895年,在他父母因生意失败移居米兰后不久,1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学校去了意大利。1936年,他写道:“依我看,学校若是主要以恫吓、威胁和人为的权威教学,那是最坏的。这种教学方法摧残了学生们的健康感情、诚恳正直和自信心,培养出来的是唯唯诺诺的庸碌之辈。”这种厌恶如此强烈,以至他求父亲为他申请放弃德国国籍。1896年,申请获准。因为投考苏黎世理工大学失败,爱因斯坦勉强同意到瑞士的阿劳中学完成未学完的高中课程。但他对教育的成见很快就消失了。阿劳中学提倡教师有选择教学方法的自由,因此课上得十分有趣,学生们可以在实验室独立工作,高年级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也极为关心。除去在阿劳中学的一年,爱因斯坦没有更多的机会享受这种理想的教育。但他还是通过某种方式自我实现了。1902年2月,伯尔尼的报纸上,以这样一种方式,第一次出现了爱因斯坦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愿为大学生或中学生完全私人地补习数学和物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