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35613424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篇一:民俗风情论文民俗风情论文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二班学号:汝州民俗风情节会习俗摘要:本文主要对河南省汝州市民俗风情之一的节会习俗,主要包括节会历史,举行时间,节会内容,举办意义等进行简单介绍,展现河南省汝州市的魅力人文。关键词:汝州民俗风情节会前言: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中国中部经济实力20强县(市)。汝州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人杰地灵。为仰韶、龙山、裴李岗的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收录于诗经的汝坟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汝州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汝

2、瓷、汝石、汝帖并称“汝州三宝”,久负盛名,汝瓷位列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汝州名胜古迹众多,风景秀丽。主要风景名胜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风穴寺,该寺依山傍势、错落有致,既有北方寺院的独特风格,又富有南方园林特点,其中唐塔、宋钟、金殿被列为三大国宝,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还有全国唯一的汝瓷博物馆、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九峰山省级森林公园等诸多景点。张公巷窑址经中国古陶瓷学会国内外专家研讨会确定为北宋官窑遗址,为破解北宋官窑的“千古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被确定为河南省2004年十大考古新发

3、现之一,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是河南省四家地质公园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气势恢宏的时代篇章。正文:汝州节会活动较为丰富,分为庙会、春会、时令会、物交会等地方特色浓郁,深受群众欢迎。一、庙会汝州的庙会历史悠久。庙会既是民间贸易交易的主要形式,又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具有重要联系,同时又是老百姓亲朋聚会、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庙会一般在庙宇附近,故又称古刹会。旧时大小庙宇遍及汝州城乡,仅城区就有20余处。全市有200多处,且各有特定的会期,让当地群众或远方香客朝庙进香

4、,诵经念佛,甚至边念边舞,煞是热闹。旧时较大的庙宇前都建有戏楼,每逢该庙会期,便请来剧团演出,有时竟请两台以上进行对戏(比赛),给庙会助兴。民国以后,由于庙宇的毁废与改建,大多已不存在,庙会会址多移至附近村庄,并以村名呼之。如骑岭乡四月十五原为金刚寺会,因该寺改建为原临汝县园艺厂,会址就移到附近的许寨村,改称许寨会。只有一部分庙宇仍保持着庙会。赴会人员大多是探亲会友、烧香拜佛,其次才是货物贸易和娱乐活动。(一)、风穴寺庙会会期应为夏历六月十九日,其实从六月十七日就已开始,到十八日夜达到高潮,是汝州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古庙会。六月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而风穴寺气候宜人,到了夜间人们仍不散去,吹拉弹

5、唱,彻夜不眠。寺内僧侣也有一班笙乐与众同乐,盛时竟有地摊戏、鼓子曲、唢呐班数十摊,其盛况可以想见。同时,还有和尚和善男信女在各殿内诵经,于是寺内寺外,诵经声、歌唱声、器乐声融会交织,悠扬悦耳。漫山古柏间,对对情侣借此良辰美景而谈情说爱。佛门自称为清净之地,如此经俗家“污染”,自是应该荡涤,因此每年会后大都要下一场“净寺雨”。(二)、纸坊街火神庙会会期是夏历正月二十八日。火神庙内的火神塑像,原在一乘木制轿内,平时抽去轿杆置于殿上,需要时可用轿杆抬走。每当过罢元宵节,就会有附近村里的人将火神“偷”走,然后向发起火神庙会的火神社透露火神的下落。到会期的两天前(正月二十六日),社中人带上金瓜钺斧、龙凤

6、旗幡等全副仪仗,抬上供食,一齐出动多路铜器,放着冲天火铳,到“偷”神的村前迎接火神。“偷”神的大多是缺乏文娱活动的村庄,借此换来一场热闹,皆大欢喜。火神迎回后,即搭台唱戏,庙会上的商业活动正式开始。(三)温泉庙会汝州温泉庙会是河南省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庙会之一。汝州温泉素以温高、涌量大、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而著称,历史上曾有9帝13妃到此洗浴。公元1161年3月10日,金暴君完颜亮于洛阳赴温泉打猎沐浴。4月17日下诏,150里以内的州县一律派商贾来温泉“置市”。其后渐成习俗。每年的农历初五、初十,汝州、汝阳、鲁山三县的群众云集于此,多时达数万人。二、春会每年开春以后的会叫“春会”,其中多数是庙会。仅

7、夏历三月之内全市就有45处之多。处于同一个地区的村庄,往往把春会的日期错开,互不重复,致使春节过后到春耕大忙之前,几乎天天都有会。遇到春会,主办村便请一台大戏,少者唱一天,多者连唱三天三夜。也有演电影、请唢呐班子演奏的。三、时令会汝州部分村庄的会,是根据时令需要而设置的。如有些村庄在清明节举办的“清明会”,是以会为依托,进行祭扫祖墓活动的;有些村庄在小满节气到来那天举办的“小满会”,是为老百姓在麦收之前置办杈、耙、扫帚、镰刀等劳动工具而设的;腊月内的会一般都叫“年会”,是群众置办年货的盛会。四、物交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繁荣地方经济,全市各乡镇甚至较大的村庄都频频兴

8、起物资交流会,主要是进行商品贸易,也往往搭台唱戏,但一般没有宗教活动。从1989年开始,汝州市将传统的城区九月会定为全市物资交流大会,会期一星期。还请周边地区商家参加。其中数届与市艺术节合并举办,以突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特点。至2000年,办得一年比一年红火。各乡镇也在政府驻地举办物资交流会,一般会期五天。参考文献:课程心得:早在进入大学开始第一次选修课程时,就曾尝试过选择民俗风情这门课程,因为那是听说这课有趣,尤其是介绍各个民族那些特色风光,特色食物,特色服饰,特色建筑以及许多其他特色事物,会使你不用真实的去那个地方就可以先了解那个地方的魅力。同时,通过这个课程,你可以了解到许多不同的

9、风俗习惯及他们的一些禁忌,让你在走进那个民俗以免犯下一下误会等。而今,真正的走进了这个选修课,很喜欢老师课件中的美丽图片,那些东西都勾起了我对那些特色民俗的向往,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真正走进去体会。总之,感谢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带给了我们这么多欢乐,自己的小小想法还希望老师能接受。最后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篇二:民俗风情论文民俗风情课程论文任课老师:周大明题目:东北有二人转,山西有二人台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姓名:宋聪敏学号:222011314011248班号:2编号43东北有“二人转”,山西有“二人台”东北的二人转随着赵本山师徒的爆红也红了起来,在这个学期上的民俗风情课上

10、,周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二人转的视频。在欢声笑语之中想起了我们老家的“二人台”。于是就有了写这个题材论文的念头,希望老师看了我的介绍,以后在介绍东北二人转时也提到我们山西的“二人台”。“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道出了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喜爱程度。而在西北地区,“二人台”同样享有“宁卖二亩地,也要闹家戏(包括“二人台”在内的地方小戏)”的称誉,表明“二人台”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二人台”是流传于晋、内蒙古、陕、冀等地的一个地方小戏,与东北“二人转”堪称艺术“姊妹花”,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和地方曲艺。“二人台”是以扮人物为主的小戏,“二人转”则是以说、唱、舞为主的曲艺演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金

11、湘认为,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二人台”和“二人转”有许多共同点:产生年代大致相同,最初都叫蹦蹦戏;都产生、发展、继承于民间,都是地方民间艺术;台上表演都以两个人说唱为主,道具都有长绸、扇子等;两者均为喜剧形式,语言都是当地方言等。两者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二人转”的优势在于东北方言没有语言障碍,而“二人台”运用的西北方言土语较难让外地观众听懂;“二人转”有著名演员赵本山、潘长江等一批高水平的演员、编导的热心扶持和传播,发展比较快,而“二人台”区域内晋剧、河北梆子、秦腔等其他戏剧品种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们对“二人台”的注意。但“二人台”的唱腔更为丰富,艺术形式更为完整,只要对其语言

12、进行适当规范,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扶持,“二人台”应该同样能够走向全国观众。二人台的音乐是以当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艺”中的的殃歌小调和道情戏中的部分乐曲基础,又吸收了内蒙民间小曲以及陕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调的特征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采。分硬码戏、带鞭戏与对唱三大类。硬码戏注重唱、念、做,要求表演者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带鞭戏注重舞蹈表演;对唱由二人交替演唱。二人台的的唱腔,基本上是专剧专曲,一曲一调。根据剧情变化,演唱时用慢、中、快的三拍式速度。二人台主乐器有“三大件”枚、四胡、洋琴。艺人称“枚为骨,四胡为肉,洋琴为衣着,”“三大件”互相配合,互相填补,各抒所长,成为协调,统一丰满华丽的音乐。之外,后来

13、在“三大件”之外还增加了二胡,中胡,琵琶、笙、阮、大提琴、等管弦乐器等,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二人台”,顾名思义,即二人一台戏。两个演员扮演一丑一旦,或两个小旦。“二人台”又名“二人班”,是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关于“二人台”的发源地,目前说法不一。较为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二人台”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流行于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四省区。明清时期,在民间社火玩意儿中盛行一种表演形式,配以笛子、四胡等乐器伴奏,“人们围坐,尽欢而散”,所谓“打坐腔”。随后,“打坐腔”又从“社火玩意儿”(如秧歌、高跷等)中汲取营养,并融入“戏”的要素,从而出现了“二人台”最初的雏形。“二人台”的兴起、

14、发展与清朝中叶以来内地贫苦老百姓走西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农民为生活所迫,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遥远的地区垦荒、挖煤、拉骆驼、做小生意,他们生活的苦、创业的难、真挚的情,化为早期“二人台”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和绵厚苍凉的醉人曲调。“二人台”成熟的标志是走西口问世。年,山西河曲县一老艺人在唐家会村发现了一份抄于清光绪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有走西口戏文手抄本,戏文反映的是“咸丰五年”即年发生的事情,虽然与现代走西口有一些差别,但已经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说明“二人台”已经演变成了“戏曲”,而且有了自己的代表剧目。“二人台”面临生存挑战。百余年来,“二人台”在沟壑纵横的

15、黄土地上,在九曲回肠的黄河岸边,在浩瀚的草原沙漠间,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其观众和市场呈萎缩之势。以山西省为例,过去“城镇有戏馆,寺庙有戏楼,村村有戏台,庙会娱神演戏成风”,而今这一切都已成了过去,仅有老百姓自发组织的草台班子还活跃在民间。“二人台”作为一种扎根在我国黄土高原民间、已经流行几百年的地方戏曲,虽然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二人台”在很多老百姓篇三: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

16、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