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和评价卢美丽? 2012-10-19 12:31:25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京)2012年4期【英文标题】 Building and Eval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作者简介】卢美丽,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太原 030031【内容提要】城乡物流一体化就是统筹规划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促进城乡物流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发挥城乡全域物流 系统的战略协同效益本文从城乡物流发展的总体方向、内容建设、网络建设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框架模 式,并结合实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 A、B、C三地的物流一体化程度进行评价关 键 词】农村物流/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一、引言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学术界对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探讨已经起步王忠伟、章雪岩 (2010)提出我国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建设是非零起点刘宝(2008)针对我国物流发展正呈现出的城乡“二元”形态探索了其破解之道刘刚等 (2008)分析了湖北省三大物流圈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城乡物流衔接的三种模式。
唐红涛等 (2008)从第三方物流的角度研究了城乡物流,认为第三方物流对于构建城乡物流体系有重要作用白晋湘(2008)分析了湖南湘西的物流一体化建设思路,指出了其城乡物流构建模式张立国 (2009)提出了基于城乡协同的桂北物流业建设策略以上成果分析了我国城乡物流的特点,结合具体区域或从某一角度,研究了物流一体化的建设策略或模式构建本文借鉴已有成 果,从城乡物流发展的总体方向、内容建设、网络建设及基础建设等方面,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全面框架模式,并基于 AH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探讨客观评价城乡物流一体化程度的指标体系二、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模式本文构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框架模式,包括基础建设、网络建设和内容建设三个大部分以及一个总体目标,即以三大平台 (交通网络、信息网络、政策环境)为基础,重点建设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主要节点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其中城市物流以城市配送物流、产业基地物流和行业分拨物流为主要建设内容,农村物流建设内容包括农村生产资料物流、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农产品集散物流及乡镇工业物流总体目标是城市物流向农村物流延伸,农村物流向城市物流渗透,最终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
一)总体方向城乡一体化的物流,既强调城市服务农村,也强调乡村服务城市,两者互相依存、优势替补、彼此促进一体化体系建设强调渗 透的力量和作用,一方面依托现有基础的城市节点物流体系向农村方向扩展,另一方面尚待加强的农村物流需要积极延伸,与城市物 流相汇合同时城市物流节点体系能完成的农村物流活动由城市物流节点体系承担,城市物流节点体系难以承担的部分,在农村物流 体系中进行全面建设,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图1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框架模式图(二)内容建设城市物流发展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城市配送型物流,力争形成辐射城乡区域的消费品配送物流服务中心;二是产业基地型物流, 以基地物流建设促进地区产业发展;三是行业分拨型物流,利用公司总部集聚和行业龙头市场优势,合理布局分拨配送中心,积极发 展跨地域分拨配送农村物流建设要为工农业生产和商贸流通服务,应完善城乡农产品交易市场,健全和提升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加快构建农村 新型流通网络农村物流建设包括农村生产资料物流、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农产品集散物流及农村农产品深加工及其他工业物流三)网络建设物流网络布局是物流发展的关键各级管理部门应强化物流集聚功能,进行物流站场规划和建设,实施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提高 运输企业活力和物流发展设施平台整体技术水平。
构建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础、配送网站或农村物流 站点为补充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层次匹配、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一体化物流基地体系物流园区是综合性、大规模的节点,是多家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规划建设 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综合物流园区,可以实现物流企业和资源在园区的集结互补,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和多项物流服 务的有效衔接,实现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集约使用物流中心是某一专业范畴的综合性物流节点,一般规模相对较小,功能和服务对象比较单一规划建设专业的物流中心是对物流 园区功能及其布局的重要补充,其业务可以与干线运输相衔接,也可以从物流园区转运物流中心的建设以专业化和特色化为发展方 向配送中心是面向最终用户末端运输的专业清晰、规模适应需求的专业性物流节点其上游一般是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下游是批 发商或零售商,物流特点是处理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商品配送站点或农村物流站点是配送中心业务的延伸,作为局部区域性单一业务的节点,是整个物流网络的末梢配送站点的培育将 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物流的运营模式和网络布局。
四)基础建设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和政策环境三大物流平台的建设,是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条件 三大平台建设应以原有条件为基础,强调总体规划和设计,注重城乡融合和业务信息的延伸交通网络平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充分尊重相关交通系统规划成果,对高速公路路网规划、机场规划、铁道规划系统的 适应性进行补充分析依托已有交通枢纽的资源优势,整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立体化、枢纽型的交通运输系统,推动物流园区 和物流中心建设信息网络平台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建设联系城乡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城乡物流资源 的有效整合和有序流动,通过网络信息发布收集,网上订货系统、展销系统、拍卖系统、物流系统等运用,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实现 产品价值链延伸和区域竞争力形成当前应着力整合农村与城市物流信息资源,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加强通讯网络建设, 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建立城乡一体互动的物流信息平台政策环境平台,就是结合物流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及特点,理顺城乡物流政策法律体系构建的逻辑脉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的城乡物流政策法律体系,从而提高物流政策法律体系的集约性、系统性,增强综合调控能力。
三、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方法(一)层次分析法对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评价缺乏充分的定量指标作为依据,需要物流专家实地考察后凭借自身经验和知识做出定性判断,之后运用 定量化技术将之转换为定量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层次分析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H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基本步骤为,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常包括目标层、标准层和决策方案层,其中标准层可以有一层或几层,通常为准则或指标为了使各个标准或在某一标准下各方案两两比较以求得其相对权重, 引入相对重要性的标度,将标准两两比较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并求得该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相应的值即为每一标准指标所占的权重根据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成对比较矩阵所求得的“标准的特征向量”和所有“单一标准下各方案的特征向量”,计算可得每一具体方案的权数,比较权数大小即可选择确定最优方案二)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实例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图1给出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构建体系框架,并结合区域物流发展情况,图 2设置了评估区域物流的城 乡一体化程度的相应标准和具体指标该体系评价的目标是建立一体化的城乡物流,标准层考虑四个方面:物流规划一体化、网络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发展 第三方物流。
物流规划的一体化是城乡物流一体化的“龙头”,结合地区经济发展 (以地区GD灰映)、产业结构现状及具体规划制定出反映一体化思路的物流规划;网络建设的一体化主要考察网络节点建设和分布情况;基础设施一体化由公路铁路分布、基础设施投 资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情况反映;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从政策角度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必将对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建设起着积 极的促进作用2 .分析指标针对标准层和指标层建立比较矩阵 (见表1〜5),并检验一致性本案例采用 MCE v1.0现代综合评价方法软件中的AHP(g次分析法)进行计算,程序中用方根法计算单层权重图2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评价层次结构图因各成对比较矩阵均有C山0.1 ,故可判定它们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3 .专家评分本案例由专家实地考察 A、B、C三地,运用德尔菲法收集、反馈、交流专家意见,针对每一具体指标得到成对比较 矩阵并检验一致性为简化表述,以下不逐一给出决策层针对具体指标的成对比较矩阵,仅以表 6的形式表达决策层对于各指标的比较情况,表7给出决策层相对各指标的计算权重和 CRfi由于所有C山0.1 ,故可判定决策层相对于各指标的比较矩阵均具有满意的 一致性。
4 .总体评价计算决策层A B C地的最终权重并进行综合排序B地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相对较高(见表8)四、讨论城乡物流一体化就是结合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特点,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对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两个系统进行 统一规划、网络整合,通过城乡全域物流系统的战略协同效益,从内容建设、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共同提高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评价应根据当地条件和特点制定适宜的衡量指标和权重,在当前城乡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水平时规划的 思路和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故本评价体系的四个标准中物流规划一体化的权重占到 50%以上随着物流水平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作动态的调整参考文献】[1]王忠伟,章雪岩.非零起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战略路径探讨.商业时代,2010(17):25 〜26.[2]刘宝.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 〜49.[3]刘刚,张旺明,刘红萍.基于中部崛起的湖北城乡物流衔接模式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30):69.[4]唐红涛,唐红帆.基于城乡发展视角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交通企业管理,2008(3):52 〜54.[5]白晋湘.湘西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2 〜65.[6]张立国.基于城乡协同的桂北物流业建设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09(12):238 〜240.〜110.[7]王忠伟.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内容体系的战略探讨一一以成都市为例.中国商贸, 2009(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