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改革热点面对面》⑥)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4154237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改革热点面对面》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改革热点面对面》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改革热点面对面》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改革热点面对面》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改革热点面对面》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改革热点面对面》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改革热点面对面》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改革热点面对面)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民日报(2014年08月28日 14版)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 10%,标志着我们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伴随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我国 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 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同时,养老保险存在多种制度并行,具有明显的 碎片化特征。如何加快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 求和热切期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回应百姓关切,吹响了新一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号角, 努力

2、完善养老保障安全网,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让每个劳动者都免除后顾之忧。一,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完善伴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家庭人”逐渐成为“社会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变 弱,社会养老保障应运而生。1889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 庭养老相比,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可最大限度分摊养老风险,提供安全可靠 的养老预期。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市到农村、从职工到居民的过程。 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基础上,我们用较短时间织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障网。同 时也要看到,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加之历史因素等影响,养 老保

3、险制度虽已初步建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尖锐,有些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公平性不足。因身份、地区、行业等不同,不同人群参加的养老保险制度类型也不同, 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差别较大。比如,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从2005年以来已连续提 高10次,目前每月为2000多元,而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只有55元;再如,有研究统计, 2013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 8倍,机关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 水平是企业退休职工的2. 1倍。可持续性弱。在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各方面主体责任不是很清晰,补充养老保险 发展滞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尚无具体政策,多层次保障体系尚未形成,使制度的可持续 性难

4、以保障。另外,养老保险基金缺乏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机制,保值增值渠道单一,也 影响了制度的长远发展。统筹层次低。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但实际运行中,省级调剂的力度 还不够,未充分发挥统筹共济的功能,大部分养老保险基金还处于分散统筹状态,造成地区 间负担畸轻畸重,影响了制度的效率。兼容性不强。多年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采取按人群设计、分部门管理、各地区实施 的“单兵突进、重点突破”方式,出现了人群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的状况。随着人员 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相关制度衔接不够、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原因,参保人员跨制度和 跨地区流动仍有不少障碍。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已达2. 69

5、亿,约占总人口的1/5, 因养老保险制度流动性差,他们参保积极性不高。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历史因素和现实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已经影响了社 会和谐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养 老保险制度,解决每个人的后顾之忧,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微评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就没有实行并轨的可能;不打破利益固化的制度,就不可能实现 社会公平。养老保险“双轨制”是最突出的“硬骨头”,必须拿出直面难题的勇气和全面详尽的破 解方案,再也不能回避。是否延迟退休年龄和如何进行改革都要顺应民意,反映民声,维护民利。养老问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让老年人老有所依

6、,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政府的 责任。二养老保险制度往哪儿改综观国际社保发展史,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都在不断变革中求完善。目前,全世界已有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其中比较成功的,无一不是植根于本 国经济、社会基础和文化传统之上的。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到底 如何“走起”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摒 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就是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下,以解决民众关注的迫切问题为突破口,尽快构建起更加完整、更加 严密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全覆盖”,让

7、全体人民进入养老“安全网”。把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作为优先 目标,通过法律强制和利益引导相结合,完善政策和工作推动相结合,把更多的人纳入制度 安排,体现“人人有份”的原则。要通过努力,使全国参加养老保险总人数,从2013年的 8. 2亿增加到2020年的10. 5亿,覆盖率达95%以上。解决“双轨制”,让大家在“一口灶”里吃饭。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多条腿走路”, 至少有4种养老待遇制度,分别是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的人把它称为“多重双轨制” 或者“多轨制”。下一步,就是要加快不同制度的并轨步伐,更加体现制度

8、上的公平性原则。 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已经开始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并轨方案也将 在2014年年内出台。逐步上水平,让基本养老金“水涨船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国家和地方 的财政实力增强了,就能拿出更多的钱来补贴基础养老金,让人们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保障水平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物价变动 等因素,实现养老金的合理稳定增长。强化多层次,形成“重担大家挑”的局面。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只有国家、企业、 个人多方参与,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目前在我国的养老体系中,国家和企业承担了大 部分,其他力量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下一步

9、要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调动各方积 极性,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养老保险,鼓励个人建立储蓄性养老保险,加快形成 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总的看,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是改革的方向,但在养老金待遇上不宜完全拉平,搞简单的 “一刀切”,从而产生新的不公。应按照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原则, 建立符合各类职业、各个群体特点的制度安排,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机会和权利。链接世界上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模式一是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现收现付制,即以同一时期在职人员的缴费,来支付退休者 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被称为“在职的养退休的”。二是以新加坡、智利为代表的基金完全积累制,即劳动者在职期

10、间,通过自己和雇主的 缴费建立并逐年积累个人养老账户基金,退休后山基金支付养老金,被称为“自己养自己”。三是以瑞典为代表的部分积累制,将前两种方式相结合,养老金一部分来自现收现付式 的筹资方式,一部分来自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声音胡晓义:制度并轨的方向是明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认为,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形成有特定的历 史原因。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双轨制”问题必须提上改革日程。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 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单轨制”变为特定时期的“双轨制”,再到今 后逐步“并轨”,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制度的最终 统一,也就是“并

11、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三城乡养老并轨怎么实施为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步伐,2014年以来,党和政府紧锣密鼓地出台 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21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建 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 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3天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出台。意见提出,“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制度。新农保、城居保的统一,表明我国养老保障在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 化上

12、迈出了一大步。目前,全国新农保、城居保参保人数已近5亿人,可以说这项新的制度 将惠及职工养老保险覆盖对象以外的城乡居民。统一新农保和城居保,不是简单的“1+1”,而是在总结成功经验基础上的改革创新。 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坚持“三个不变”,即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不变,个人缴费、集体补助、 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渠道不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 不变的前提下,将现有的两项制度有机整合,实现从制度名称到政策标准、管理服务、信息 系统的“四个统一”,统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一政策标准。原来新农保、城居保对每年缴费标准,分别设置了 5个档次和10个档 次,这次统一制度归并

13、为100元至2000元12个档次。这使城乡居民缴费有了同等的自主选 择权。统一管理服务。按照精简效能原则,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 建立统一的经办机构;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逐步推进 省级管理,按国家统一规定管理、监督和投资运营。统一信息系统。整合现有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管理系统,形成省级集中的城乡居民养老 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实时联网,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方便城 乡居民参保缴费、领取待遇和关系转移。当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后,并不意

14、味着每个参保人都领取同样的养老金。意 见强调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除了国家支付的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待遇主 要取决于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多少,有效体现了制度的统一性和政策的灵活性。晒政策城镇居民与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相互转移办法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 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可申请从城乡居民养老 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计发相应待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达到城乡 居民养老保险规定的领取条件时,按照城乡居民

15、养老保险办法计发相应待遇o摘自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怎么改从2010年开始,深圳启动了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对新录入的聘任制公务员,实行“社 会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全市近3000名聘任制公务员与企业 职工一样,按照一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深圳的探索,为全国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 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据统计,全国在职的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达到3000 多万。长久以来,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养老待遇有一定差距。前 者是由国家财政或单位负担,后者则是由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来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

16、 “双轨制”,一直备受百姓议论,迫切需要改革。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破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将“改 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订具体 方案。2014年7月1日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 企业职工在统一制度安排下,承担同样的缴费义务,享受平等的养老保险权益。建立养老“基金池”。按照统账结合的制度设计方向,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人均要缴费, 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互济,同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这是一种针对公职人员的补充性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进入个人账户,可以体现其服务贡献程度,也保障其合理的退休待遇。比如,深圳针对新进 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