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创建山东空间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3980214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创建山东空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创建山东空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创建山东空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创建山东空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创建山东空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创建山东空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创建山东空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创建山东空间基于全国新课标地理卷的高考研究高考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指挥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和 学生总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翩翩起舞。毫无疑问,高考研究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意义重大。2016年高考山东省文科综合将冋归全国卷,这一变化意味着命 题权力的移交,无疑将带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显著的变化。在高考重 大变革期,如何引导我省高中地理学科由山东走向全国,实现平稳过 渡的同时在全国高考新坐标上开创山东空间,基于全国新课标地理卷 的高考研究迫在眉睫。、研究背景从2006年起,山东省省高考文综开始自主命题,到2015年,实 行自主命题整10年。10年来,山东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始终坚

2、持能 力立意,并适当照顾知识覆盖面,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公平性,有良好 的区分度,符合高校选拔优秀生源的要求,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反拨作 用基本上是正而的。在努力创新的同时,保持了稳定性,形成了自己 的风格和特色。总体来讲,命题是成功的,多年来,经过多年跟踪研究,许多老师对于山东文综地理卷的特 点已经了然于胸,并已经形成一套成熟而有效的应考策略。2016年 高考山东省文科综合回归全国卷,给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三复 习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由教育部命题中心命制,从2007年开始命题, 起初是为宁夏卷命题,从2009年开始陆续有以前使用全国1、2卷(大 纲卷)的省份进入新课标高考,

3、改用这套试卷。2010年开始更名为 全国新课标卷。冃前全国高考文综试卷有两套,山东省将使用新课标 全国卷一,与山东省一同使用该套试卷的省市还有12个,包括两河 (河南、河北)、两湖(湖南、湖北)、三西(陕西、陕西、江西)、 川、渝、闽、粤、皖。这些省市都是高考生源大省,竞争压力大、应 试水平高。因此,全国新课标全国卷一的试题难度远大于新课标全国 卷二。山东省是最早进入本轮新课改的四个省区(含广东、海南、宁夏) 之一,山东文综卷的出现针对的就是新课程。因此,山东文综领先于 全国进入新课标卷,这是我省高中地理备考由山东走向全国的基础。由于山东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与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 有关规定高度一

4、致。同时,近三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已主动向全 国卷靠拢。因此,高考文综地理的考试内容和范围、试卷结构、题型、 赋分等已与全国卷基本一致。这是我省地理使用全国卷的有利条件。山东高考地理卷与全国新课标地理卷一致性远远大于其差异性, 表明我们过去的一些复习方法依然有效,可以沿用。应对全国新课标 卷,适应起来不会太困难,我们应该有信心、有底气。由于完全是两套人马,其命题思路和风格有很大不同,全国新课 标地理卷与山东卷客观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差异性的表现,有的 是外在的,比如全国卷选择题数量比山东卷少1道,选择题分值少4 分,综合题分值多4分等;有的是内在的,体现在命题思想、设计思 路、材料选取、设

5、问方式、答案组织等各个方面。这种题目内涵的差 异性尤其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寻方向,摸 清规律,有针对性地改变复习方法和策略,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有效应考。高考改革如火如荼,2019年山东省即将实彳亍新的高考模式,届 吋,地理学科将成为学考科目,地理将再次暂别高考舞台。此时,在 全省高中地理学科掀起高考研究之风,对于打好最后三年的高考备考 收官之战意义重大。二、研究意义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组织的考试,它决定了学生未来的生活。 在国家选拔人才的诸多形式中,高考的地位无可替代;高考对人才培 养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功绩不可抹杀。高考成绩,是对学生高中 三年学习成杲的最客观

6、、最权威的评价,是高中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 是学校的生命线。既然,高考这根指挥棒在不断舞动,我们就有必要 研究它,看清其所指方向,紧紧跟随着他前行。研究高考,首先要明确研究高考的目的,研究高考就是为了决胜 高考,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为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负责,是 满足家长期望和考生利益的现实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高考的指责不绝于耳,不少人把基础 教育的若干问题归咎于高考,把高考视为应试教育的罪魁,素质教育 的大敌。事实上,高考的改革与新课程改革在时间上是同步的,目标 上应该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成为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的推动力。课 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规定的学科内容、倡导的学习方式成为高

7、考命题 渗透、遵循和评价的标准。虽然在试题题型和试卷结构上均与大纲卷相差无几,但题冃的内 涵、情境设计、能力考查方式、试题呈现形式及风格等都发生了明显 变化。对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研究,教与学的调整、适应,有利 于地理素质教育的深入,有利于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化,并为即将推出 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做好准备。面对高考试题,我省多数地理教师存在研究不深入、不系统的问 题。有的不知如何下手,有的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人云亦云,拿 来主义。表现在复习备考上,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大水漫灌, 题海战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决胜高考的前提是了解高考,了解高考则 需要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洞悉高考试题的要求、特点

8、、命题思路、 解题方法等。高考试题是命题者在遵循考试大纲规定的前提下, 命题思想、研究成果、命题技术在试题中会鲜活地表现出来。最重要、 最直接、最有效的高考信息来源就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 题就如同和命题者对话,不难找出其命题轨迹和思考方向。研究高考 试题,有助于弄清命题专家的意图,把握试题的脉动,掌握试题的规 律。研究高考试题,才能明确高考命题趋势,准确预测高考。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高 考要求的差距,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改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进行 有目的、有效率的复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益,减轻考生学习负担, 提升高考成绩。高考地理试题最大限度地体现

9、了地理学科核心知识以及学科思 想方法。教师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可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索质,尤其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三、研究内容年年岁岁“点,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高考命题追求稳中求变、 稳中求新,按照“不重复”原则,每年高考命题总耍设计新题目、变 换新内容。高考试题常令人耳冃一新,既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 因此难以扑捉和预测。然而,在考试大纲不变,命题指导思想不 变,命题班子人员组成稳定的情况下,高考试题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 性,这种延续和传承,使得高考命题有规律可循。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视角,最根本的是耍弄清两个问 题,即考什么?和怎么考?历

10、来是教师和考生关注的焦点,也止是高 考研究的核心内容。首先,“考什么”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及学生学什么。“考什么”在 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中对考试范围与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必考 内容和选考内容。那么,研究考什么还耍意义吗?实则不然,通过考 点的细化分析、统计归纳,我们会发现在考纲所列的考点中有轻重和 主次之分,有的考点高频很高,而高频考点大多集中在主干知识与核 心知识上面。通过对试卷中所涉及课本内容进行概率分布统计,把握 课本各章节知识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从而有利于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突 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其次,“怎么考”决定了教师如何教和学生怎样学。研究“怎么 考”,应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对试题的立

11、意、情境的设置、设问的角度 进行剖析,弄清考查的知识重点、考核的能力目标、体现的学科素养。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深入研究试题材料的来源,反映的命题思想,关 注的社会热点等。在对二者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从整体上对试题特点进行 客观评价,总结命题规律,找准命题方向,分析命题趋势。致力于研究高考命题规律还不是最终冃的,我们想要解决的最主 要问题是教师“如何教”和学生“怎样学”。针对在研究高考试题中 得到的高考信息以及阅卷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从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分析教与学的误区,查找教与学的不 足,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怎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解决了“怎么考?考什么?

12、怎 么答?三个问题之后就相当于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总之,基于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涉及面很广。这里我归 纳了四个模块,十三个子课题。2011-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卷特点与命题思路分析。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1卷考点与考频统计与分析。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1卷主要特点归纳。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1卷命题思路分析2013-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卷与山东卷试题比较研究。全国新课标卷与山东卷地理试题的一致性。全国新课标地理卷与山东卷试题结构的差异性基于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1卷题型特点与应试策略。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1卷选择题特点与应试策略 。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1卷综合题特点与应试策略 。高考全国新课标地

13、理1卷选做题特点与应试策略 。基于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卷的答题思路模型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1卷命题趋势分析与复习策略。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1卷命题趋势分析 。基于全国新课标地理卷的自然地理复习策略 。基于全国新课标地理卷的人文地理复习策略 。基于全国新课标地理卷的区域地理复习策略如果只是满足于将近几年的高考题做一遍,显然谈不上研究高考题。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高考试题的研究?首先,收集试题,做题解析。高考一旦结束,第一时间在网上查阅文综和地理试题,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初步了解考情。然后 将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两套试题认真做一遍,边做边写解析,写感 想。一月后,收集一套WORD或PDF格式的高清重绘

14、版试题,并购 买一本解析较好的真题汇编,随时调用。其次,考点分类,整理统计。对试题按照考点细分,填入双向细 目表,统计出试卷考点章节分布、内容比例结构、能力层级。所谓双 向细目表指的是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是命题人的命题 蓝本,由试题推导出來双向细目表,仿佛是对高考试题密码的破译。 最好用EXEL表格,便于计算考频,并可以转换成柱状图,-0T然。第三,宏观研究,总结试题规律和特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 一隅。对高考试卷的分析应站在全局的角度宏观思考,进行纵横比 较、分析、总结、归纳。针对试卷整体,研究历年考题找共性,研究 近年考题找趋势,研究相同考点找规律,研究不同考卷找特点。纵向分

15、析,是以时间为线索,针对新课标高考全国地理卷进行定 性定量分析。将近5年考题还原成双向细冃表,会发现80%的考点是 稳定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必考题、常考题,或者高频考点。总结命题 的稳定性、周期性和随机性,分析高考试题内容的“变与不变”,把 握命题规律,揣摩命题导向,帮助我们把握命题重点、难点、热点。横向对比:指将新课标全国卷地理卷1同当年其他试题进行全方 位的比较分析,总结出试题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归纳命题特点。比如, 2015年新课标全国地理卷与山东地理卷的比较、2015年新课标全国 地理卷1与地理卷2的比较等。第四,局部探究,分析命题意图和思路。这里说的局部探究指针 对某道(组)题的研究,也

16、可以是针对某一题型的研究,如选择题研 究、综合题研究、选做题研究等。研究试题的立意、情境材料的来源、 设问的角度、考查的能力目标、命题技术微观上,研究考查意图和考 查重点、考核目标和能力耍求、设计思路和选材特点、设问角度和答 案拟制等。第五,专题研究,确立解题思路和备考策略。立足丁突破教学难 点和应考瓶颈,可以从不同侧面设立为课题对高考试题进行专项研 究。例如,从技能考查的角度,对光照图、地理计算、等值线、统计 图表等开展小专题研究;从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方面,对探究 性试题、研究性学习试题、开放性试题开展研究;从考核目标中与能 力耍求角度,对试题情景设置、设问角度,以及审题、答题等解题过 程和方法进行研究;从考查内容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人问地理、 区域地理、选修地理各自的考查方式和技术特点。通过研究揣摩命题 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