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佘家坪乡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79228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佘家坪乡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佘家坪乡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佘家坪乡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佘家坪乡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佘家坪乡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在含2mol H2SO4的浓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粉,使其充分反应,则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放出的气体中除SO2外还有H2 反应结束时转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4mol只放出 SO2气体,其物质的量为1mol 反应结束后加入KNO3固体,Zn粉继续溶解A BC D参考答案:DZn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当为稀硫酸时,发生Zn+H2SO

2、4=ZnSO4+H2,由上述分析可知放出的气体中除SO2外还有H2,故正确;若只生成二氧化硫,转移2mol电子,该反应还生成氢气,反应结束时转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介于24mol,故错误;该反应生成SO2气体和氢气,故错误;反应结束后加入KNO3固体,没有氢离子,不具有强氧化性,则Zn粉不会继续溶解,故错误;故选D2. 取x 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 mL的NO2气体和672 mLN2O4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17.02g。则x等于 A8.64g B9.20g C9.00g D9.44g参考答案:B知

3、识点:元素化合物计算解析:N元素化合价降低 HNO3-NO2 n=8.96L/(22.4mol/L)=0.4mol 故转移电子数是0.4(5-4)=0.4molHNO3-N2O4 n=0.672L/(22.4mol/L)=0.03mol 故转移电子数是0.03(5-4)2=0.06mol故转移电子总数是0.46mol,设Cu amol Mg bmol根据题意可得 2a +2b=0.46 98a+58b=17.02 解得:a=0.092mol b=0.138mol故X=0.13824+0.09264=9.20g,故B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计算,主要运用氧化还原化合价变化,不需要写

4、出方程式,会使思路和做题过程变得繁琐,抓住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得失相等即可。3. 常温下,不可能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 D.氧化物 参考答案:B略4. 下列涉及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离子方程式评 价A醋酸钠溶于水:CH3COOH2OCH3COOHOH-正确B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错误,反应物中HCl电离出的H+、Cl比例为1:1C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3NH3H2O Fe(OH)3(胶体)3NH4+错误,Fe(OH)3应该是沉淀D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HCO3-+OH

5、-=CO32-+H2O正确参考答案:CA中醋酸根离子水解没有写可逆符号,所以A错。B中离子方程式正确,D中铵根离子也参与反应生成一水合氨,D错。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B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C液态钠可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D硅单质是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参考答案:D【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分析】A液氨气化吸热;B氧化铝的熔点高;C液态钠可导热;D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解答】解:A液氨气化吸热,导致周围温度降低,则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B氧化铝的熔点高,则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故B正确;C金属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

6、热介质,故C正确;D二氧化硅是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Si为半导体材料,故D错误;故选D6. 实验室里需要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以下配制溶液的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7.6g硫酸铜,加入500ml的水,B.称取8.0g硫酸铜,加水500ml配成溶液。C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参考答案:D略7.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pH=0的溶液中:Fe2+、Mg2+、SO42、NO3B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SO42、S2、SO32C常温下c(H+)/c(OH)=1012的溶液:Fe3+、Mg

7、2+、NO3、ClD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无色溶液:Na+、CO32、K+、ClO、AlO2参考答案:C【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亚铁离子;B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具有氧化性,能够一行硫离子、亚硫酸根离子;C常温下c(H+)/c(OH)=1012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D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无色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碳酸根离子、次氯酸根、偏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解答】解:ApH=0的溶液为酸性溶液,Fe2+、N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能使淀粉碘化钾试

8、纸显蓝色的溶液具有氧化性,S2、SO32具有还原性,在该溶液中容易被氧化,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常温下c(H+)/c(OH)=10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Fe3+、Mg2+、NO3、Cl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氢离子,CO32、ClO、AlO2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

9、: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8. 下列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后始终无沉淀有的( )ACaCl-2 BCa(ClO)2 CNa2SiO3 D饱和Na2CO3溶液 参考答案:A略5.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起始浓度/(molL1)反应后溶液的pHc(HA)c(KOH)0.10.19x0.2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 molL1 C. 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c(A)

10、c(HA)0.1molL1 D. 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 =c(H)参考答案:B10.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 2NH3 (g) H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平衡后加入N2,该反应的H增大B若平衡后升高温度,则平衡常数K变大C平衡后再充入NH3,达到新平衡时,NH3的百分含量变大D若反应前充入的N2与H2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比H2的高参考答案:C略11.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其中A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B的单质常用于自来水消毒;C是金属,其密度是所有金属中最小;D的一种气态氢

11、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的气态氢化物比A的气态氢化物稳定BA的常见氧化物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C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性最强的含氧酸D单质C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参考答案:B略12. 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和b,容器a体积恒定,容器b体积可变,在温度、压强、体积相同条件下往a和b中分别通入等量NO2,起始条件相同.发生反应:2NO2(g) N2O4(g),以下正确的是A起始时,反应速率VaVb B反应过程中,VaVbC两容器达平衡所用时间一定相同 D达平衡时,两容器内压强PaPb 参考答案:B13. (2011江苏卷)700时,

12、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 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反应时间/minn(CO)/molH2O/ mol01.200.60t10.80t2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D.温度升至8

13、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参考答案:BC本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t1min内H2浓度变化与t1的比值,而不是H2物质的量的变化与t1的比值。B.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常数不会改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似乎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H2O和1.20 molCO效果是一致的,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14、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转化率减小,H2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D.原平衡常数可通过三段式列式计算(注意浓度代入)结果为1,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14. 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pH由5.6变为4.3,说明水中溶解了更多的CO2B用一束强光照射经过煮沸的三氯化铁溶液有光的通路,说明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C常温下铜可溶于浓硝酸,铁不溶于浓硝酸,说明铜比铁更活泼D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可导电,说明二氧化硫是电解质参考答案:B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胶体的重要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