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051674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反应物的浓度 B、反应温度C、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参考答案:D略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的摩尔质量是2g B.1mol氧的质量是16g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D.2g H2含1molH参考答案:C略3.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A. 甲烷的产量 B. 乙醇的产量 C. 乙烯的产量 D. 苯的产量参考答案:C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

2、平的标志。答案选C。4. 现有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分别与X、Y、Z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每个甲、乙、丙分子中均含10个电子,Y和Z化合生成丁,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WZY甲丙D. Y与W、Z都只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参考答案:C【分析】W、X、Y、Z 四种短周期元素,W分别与X、Y、Z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甲、乙、丙分子均含有10个电子,由反应:单质X+乙单质Y+甲,可知X为F2、乙为H2O、Y为O2、甲为HF,则W为H元素、X为F元素、Y为O元素,再由反应:丙+氧气丁+水,可知丙是NH3或CH4,丁是NO

3、或CO2,Z为C或N元素。【详解】由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F元素、Y为O元素、Z为C或N元素、X为F2、Y为O2、甲为HF、乙为H2O、丙是NH3或CH4。A.W为H元素,X为F元素,Y为O元素,Z为C或N元素,则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WXY甲丙;若丙是CH4,沸点比HF低,仍然存在关系乙甲丙,C正确;D.O与H可生成H2O、H2O2,O可与C生成CO、CO2,与N生成NO、NO2、N2O3等多种氧化物,不是都只能形成两种化合物,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的知识,关键是掌握氟气与水的置换反应,注意常见10电子、18电子物质,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归纳总结中

4、学常见连续反应、三角转化、特殊置换反应等。5. 质量相同的氢气分别与足量的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在(1)生成液态水,(2)生成水蒸气两种情况下()A反应(1)放出的热量多B反应(2)放出的热量多C(1)(2)放出的热量一样多D无法比较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参考答案:A解析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故A正确。6. 下列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CO+CuO Cu+CO2 B2Al+Fe2O3 Al2O3+2FeC2O3 3O2 DCl2+2FeCl2=2FeCl3参考答案:A略7. 现有三组溶液: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39的乙醇溶液 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

5、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参考答案:C8. 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光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D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扑灭参考答案:D考点:钠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A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过氧化钠;C根据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分析解答;D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用来灭火的物质和金属钠以及钠燃烧后的产物也不反应;解答:解:A钠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故A错误;B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被氧化成氧化钠

6、,钠燃烧生成的是过氧化钠,故B错误;C金属钠是具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硬度小,熔点低,故C错误;D沙子的成分为二氧化硅,与钠与过氧化钠不反应,沙子本身不易燃,能将金属钠和空气隔离,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注意金属钠以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灭火的原理,题目难度不大9.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CO2B. 用排气法收集氨气C. 将干海带灼烧成灰D. 除去Cl2中的HCl参考答案:A【详解】A.大理石是块状固体,与盐酸在室温下发生反应制取CO2气体,能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B.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

7、通过短的导气管进入集气瓶,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B错误;C.灼烧干海带应该用坩埚灼烧,不能使用烧杯,C错误;D.Cl2也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10. 为测定人体血液中Ca2的含量,设计了如下方案:血液样品试样 CaC2O4 H2C2O4记录数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若血液样品为15 mL,滴定生成的草酸消耗0.001 mol/L的KMnO4溶液15.0 mL,则这种血液样品中的含钙量为 ()A0.001 mol/LB0.0025 mol/LC0.003 mo

8、l/LD0.0035 mol/L参考答案:B解析:据题意,15 mL该血样中Ca2的物质的量等于草酸的物质的量。n(Ca2)n(C2O)n(H2C2O4)2.5n(KMnO4)2.50.001 mol/L0.015 L0.0375 mol。所以这种血液中含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25 mol/L。11. 有3 mL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恰好用去3 mL氧气,则此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体积比是A.11B.12C.21D.任意比参考答案:B12.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B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减少污染C

9、减少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建立环境友好型化工体系参考答案:B略13. 为了防止FeSO4被氧化而变质,实验室在配制FeSO4溶液时,最好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 A铜粉 B铁粉 C锌粉 DFe2(SO4)参考答案:B14. 对于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有0.1 mol KMnO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转移电子0.5 mol B生成Cl2 0.5 molC参加反应的HCl为16 mol DCl2是还原产物参考答案:A略15. 门捷列夫在绘制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

10、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与硅处于同族),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还原为X C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DX的半径比Si的大参考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一氯化碘(沸点97.4),是一种红棕色易挥发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制备一氯化碘。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拟利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其装置如下:(已知碘与氯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各装置连接顺序为A_;A装置

1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B装置烧瓶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D装置的作用是_。(2)乙组同学采用的是最新报道的制一氯化碘的方法。即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设计简单实验证明:ICl的氧化性比I2强:_。ICl与乙烯能发生反应:_。参考答案:(1) CEBD MnO2+4H+2Cl- Mn2+Cl2+2H2O 防止ICl挥发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2)3I2+6HCl+NaClO36ICl+NaCl+3H2O (3)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 在ICl的乙醇溶

12、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分析: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A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先用饱和食盐水(C)除HCl气体,再用浓硫酸(E)干燥,将干燥的氯气通入B中与碘反应,制备ICl,而ICl挥发,所以B应放在冷水中,最后用氢氧化钠(D)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结合问题分析解答。ICl挥发,所以B应放在冷水中,防止ICl挥发;氯气有毒,用氢氧化钠(D)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2)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碘元素总共升2价,氯元素总共降6价,化合价升降应相等,则碘单质应配3,再由原子守恒可得3I2+6HCl+NaClO36ICl+NaCl+3H2O;(3)根据氧化性强的物质制氧化性弱的物质,可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即证明ICl的氧化性比I2强;一氯化碘是一种红棕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则颜色褪去,即在ICl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说明ICl与乙烯作用发生加成反应。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过程的控制,物质的分离提纯等知识点,为高考频点,注意掌握物质性质灵活运用,善于提取题目的信息。第(3)问是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注意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即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和题目中隐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