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可移位因子的类型4.2 转座子4.3 LTR逆转录转座子4.4 无LTR逆转录转座子4.5 花椰菜病毒中的逆转录酶 4可移位遗传因子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可移位遗传因子的发现 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一般是稳定的,它们的遗传方式也是遵从孟德尔方式的但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Barbara McClintock发现了遗传因子的转位现象,她是在对玉米籽粒颜色变化的研究中发现这种现象的,并在1951年发表了她的研究结果,对转位因子作了精确的描述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可移位遗传因子的发现 在美国,人们见到的玉米籽粒大多是黄色的,但是在玉米的发源地中、南美洲,野生型的玉米籽粒却可以是蓝色、棕色和红色的玉米粒的颜色取决于籽粒胚乳表层的色素,而这种色素的合成是受基因调控的人们可以见到在同一个玉米棒子上存在着几种颜色的玉米粒,这种现象称为“斑驳”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可移位遗传因子的发现 20世纪30-40年代从事玉米遗传研究的McClintock遇到的斑驳现象,用传统的孟德尔定律解释不了当按照孟德尔定律应是全部黑色籽粒玉米的时候,却出现了全黑:花斑:白色为12:3:1的分布。
她在大量实验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这些斑驳变异是特殊基因成分活动的结果她把这些基因成分称为控制因子原来,决定胚乳色素和其他特性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她发现,9号染色体上有一小段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时,就会出现斑驳现象,她将具有改变邻近基因功能的遗传材料称作“控制因子”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可移位遗传因子的发现 1950年她进一步发现玉米染色体组中存在着一个激活解离系统该系统由激活因子(Ac)和解离因子(Ds)构成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定,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Ds的功能是抑制邻近基因的表达,同时由于它的跳跃(即转座)而引起原来染色体的断裂和缺失Ac的功能仅仅在于激活Ds这种能跳跃的遗传成分就是“转座基因”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可移位遗传因子的发现 当时她的工作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大肠杆菌中也发现了转位因子,这才引起了对McClintock工作的重视,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此McClintock因其开创性的工作而获得了1983年的生理学及医学诺贝尔奖现在发现这类可移位的遗传因子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它们可以较频繁地在染色体DNA上转移位置,所以也称它们为跳跃基因。
它们位置的转移,会影响别的基因表达,造成表型上的改变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3for her discovery of mobile genetic elements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old Spring Harbor, NY, USABarbara McClintockb. 1902 d. 1992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转座子 转座子(transposon)是一段可移位的DNA片段,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有1个或几个基因玉米中的AcDs就是McClintock发现的转座子转座子的移位过程称为转座(transposition) 转座子的大小通常为几百到几千碱基对,大部分基因组含有几种转座子,每种转座子又有几个到几百个拷贝,所有转座子也是基因组中的一种散布重复序列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典型转座子结构模式图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转座的两种方式 转座子可以被一些未知的信号激活,在染色体上从一个位点跳到另一个位点转座作用需经转座酶催化,有些转座子的编码区就编码有转座酶。
当转座酶基因受某种信号激活表达后,产生的转座酶能识别转座子两端的反向重复序列转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保守型转座,它将转座子从原位点切下,再插入到一个新的位点,在插入位点处产生短的同向重复序列另一种方式是复制型转座,转座子发生复制,复制的拷贝插入新的位点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在转座子插入处产生短的同向重复序列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直接转座和复制转座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直接转座和复制转座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某些细菌转座子(IS)的特征插入位点处产生的正向重复序列转座子两端的反向重复序列IS:insertion sequences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Tn转座子和复合转座子 Some transposons carry drug resistance (or other) markers)in addition to the functions concerned with transposition. These transposons are named Tn followed by a number. One class of larger transposons are called composite elements, because a central region carrying the drug marker(s) is flanked on either side by arms that consist of IS elements.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复合转座子的特点 Composite transposons have a central region flanked by an IS element at each end. Either one or both of the IS elements of a composite transposon may be able to undertake transposition. A composite transposon may transpose as a unit, but an active IS element at either end may also transpose independently.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含有同向IS的复合转座子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含有反向IS的复合转座子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自主转座子与非自主转座子 编码有转座酶的转座子是自主的,它们能够启动自身的转座。
还有一些转座子不含转座酶基因,它们是不自主的,必须在有相应自主转座子存在下,依靠自主转座子的转座酶而转座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玉米Ac-Ds家族 在玉米Ac-Ds家族中,Ac是自主转座子(活化因子),Ds是非自主转座子(解离因子)Ac因子长4563bp,两端各有一个11bp长的反向重复序列,从约300bp处开始至约4300bp处为转录区域,其中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形成一个长约3.5kb的mRNA,该mRNA翻译出一个807个氨基酸的转座酶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图44 玉米转座子 Ac 以及衍生的几种 Ds 结构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图45 Ac-Ds 转座使玉米籽粒颜色产生变异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Ds 因子的类型 按Ds内部序列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将它们分为型和型当型Ds因子插入某个基因时,通常会引起染色体断裂,回复突变率低;而型Ds因子几乎不引起染色体断裂,回复突变率高在结构上型Ds因子是Ac因子的简单缺失,型Ds因子却是两个相邻或是一个Ds反向插入另一个Ds中形成双Ds因子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Ac和Ds因子两端序列的作用 Ac和Ds因子两端的序列是转座酶的识别位点,两端反向重复序列的存在可以使转座子形成茎环结构,若插入基因中的转座子的末端序列发生了变化,它就不能再割离了,使突变成为永久性的。
将Ac因子引入烟草、马铃薯、番茄、胡萝卜、拟南芥、矮牵牛中,Ac因子能正常转座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寻找转座子的方法 由于对转座子编码蛋白了解很少,并且这些蛋白的含量也很低,难以检测和纯化,所以一般不用分离其mRNA再做成cDNA克隆、制备cDNA探针的方法来寻找转座子,而是找出带有转座子的突变基因,再从中找出转座子的方法来寻找转座子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Spm家族 Spm家族(Suppressor/Mutator)由自主的Spm因子和大量的非自主的dSpm因子组成Spm长8.3kb,两端为13bp的反向重复序列,中间编码一个5.8kb的前体mRNA,通过对前体mRNA的不同加工,产生2500bp(tnpA)和6000bp(tnpB)两种不同的mRNA,合成出两种不同的蛋白,即67kD的TNPA和132kD的TNPB,TNPA的表达量比TNPB高100倍Spm的插入在插入位点产生3bp的正向重复序列dSpm是Spm缺失所成(图46),因Spm-w只缺失了内含子部分,所以它有弱的自主性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图46 玉米转座子Spm以及 几个非自主衍生物的结构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转座子转座与基因表达 转座子的转座可以起到一种开关作用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引起暂时性的突变。
也有一些转座子由于丧失了从染色体上割离下来的能力,而使突变成为永久性的因转座是经常发生的,所以由转座子转座引起的突变最显著的特点是其不稳定性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转座子转座与基因表达 当转座子插入到一个基因的启动区或调节区,会抑制或促进该基因的表达当转座子插入到一个基因的编码区,往往会使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失去功能比如说一个转座子跳到一个参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基因中,就可能产生一个突变体,使本来开紫花的植物变成开白花在一般情况下,由转座子转座产生的突变体不太稳定,因此,一旦该转座子从该基因中转移走,又可以恢复开紫花的表型转座子的转座若发生在性细胞中,可以产生较稳定的突变体后代,由开紫花的亲本变成开白花的子代若转座发生在体细胞中,则可以开出不同颜色的花,甚至在一朵花上出现不同颜色的花瓣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转座频率 转座子的转座有一定的频率,细菌中的转座频率为每世代细胞105107,切除频率为每世代细胞1061010果蝇copia的转座频率为每世代细胞103104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图48 转座子移位导致靶基因 DNA序列的突变 转座子插入染色体靶位点转座子移出靶位点转座子被不完全切除转座子被完全切除,留下短序列重复转座子切除后,留下额外反向靶位点序列切除时,造成靶位点缺失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逆转录转座子 真核生物中有一些可移位遗传因子,它们在转座时必须有逆转录发生,故把这类可移位因子称为逆转录转座子,并把它们的转位过程称为逆转座作用(retroposition)。
逆转录转座子又分为病毒类逆转录转座子(LTR逆转录转座子)和非病毒类逆转录转座子(无LTR逆转录转座子)两类,前者的两端有长的同向重复序列,后者常含有3末端poly(A)序列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LTR逆转录转座子 逆转录转座子与某些病毒很相似逆转录转座子和逆转录病毒都是可移动的遗传因子,两者都含有促进它们在细胞中进行复制的信息,都需要逆转录的过程;病毒不同于转座子主要是在生活周期的某些阶段由蛋白质包装成病毒颗粒为了更好地了解逆转录转座子,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逆转录病毒的结构和生活史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具有单链正义RNA基因组,大多数植物病毒也是具有单链正义RNA基因组,但逆转录病毒生活史中须经过逆转录,而具有单链正义RNA基因组的植物病毒的生活史中没有逆转录过程已知的逆转录病毒只侵染动物细胞 分子生物学第04章可移位遗传因子逆转录病毒生活周期模式图 逆转录病毒由单链RNA、逆转录酶、衣壳蛋白、外膜蛋白组成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都是逆转录病毒 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