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8320020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职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职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职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职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职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蒙成摘 要 专业生产劳动是结合专业特点安排的实践性教学,是实施生产劳动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保障,是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为今后步入社会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农类专业培养目标,根据高职农类专业教学特点,分析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并根据教学经验谈体会。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教学实践;体会 G712 文献标志码 A 2096-0603(2020)39-0178-03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

2、速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新装备、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因此,社会对农业专门人才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农类专业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专业生产劳动课教学内容与要求,培养学生的学农爱农思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创业、就业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农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农类专业学生来源呈多渠道现象,学生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差别较大。为发展广西农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

3、生吃苦耐劳、深入基层、服务农村的思想作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行农类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与原有实践教学(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论文设计等)并重的基础上,增加开设专业生产劳动课程,属于实践性教学,4个学分,开课学期为14学期,共64学时,每学期16学时。一、专业生产劳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也为高职教育如何培

4、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2。开设专业生产劳动课,实现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使命,对培养学生扎根基层,献身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专业生产劳动课是高职农类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实施素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农类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从而获得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

5、要作用3。二、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类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普遍存在“产、学、研”三结合体制难以有效运行、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激励教师投入实践教学的机制不够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难以建立等问题,使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4。近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将专业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开设,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所开设的专业生产劳动课程,因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授课任务安排随意性较大,往往安排课时少或者非专业的教师担任,因此,常导致指导教师轻视,教学积极性不高,而非专

6、业课教师由于受学科知识限制,难以指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从而使专业生产劳动成为学生体验农民生活的课程,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专业相同的班级所开设的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标准不统一,各班级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根据具体条件进行教学安排,甚至存在与专业生产劳动无关的教学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大多只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学无所用,学习积极性严重被打击,学生基本上都是为了学分而应付了之。(三)没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因为没有课程标准,所以也就没有具体的评分标准,这就造成成绩评定标准随意性大。而专业生产劳动课为必修课,需要修满学分才能毕业,因此,在教學

7、中,指导教师不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标准进行评分,而只能依据上课考勤和学生参与劳动的态度进行评分。(四)教学条件不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与园艺系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较小,40多个教学班每个班分配用于专业生产劳动的基地面积约0.250.30 hm2,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因而有的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不积极,认为人多地少让几个班干做就可以了,慢慢形成一些学生虽然到场但不参加生产劳动。再有,因实训基地严重不足,无法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生产设施,学生只能扛起锄头从事最简单的劳动,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三、提高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师资队伍专业生

8、产劳动课指导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受教育学生的技能水平。因此,加大专业生产劳动课指导教师培养力度,是提高专业生产劳动课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学校扩招,教學班数不断增加,师资队伍人数也相应增加,而所增加的教师大多为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实践锻炼少,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随着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一些老教师也需要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培养途径为:(1)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实践基地,全程参与整个生产周期工作;(2)到农业龙头企业实践锻炼;(3)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在此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掌握各项最新技术

9、、新装备的应用;(4)为社会服务,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除了多途径培养人才之外,还可以外聘有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的高级技能人才担任指导教师。总之,学校应该多渠道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或引进高级技能人才充实队伍,打造一支过硬的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师资队伍。(二)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实践研究表明,课程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达到教育教学目的5-6。按教学计划,专业生产劳动课开课设置为第1至第4学期,在这四个学期中,学生所学知识从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因此,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每个学期所学内容的衔接,避免重复和间断,每个学期的重点内容可紧扣所学知

10、识来确定。第1学期,一般开设基础课和少量专业基础课,学生尚未了解掌握专业知识;第2和第3学期,重点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3学期结束时已经学完部分专业课,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应循序渐进,具体操作为:第1学期,重点培养学生对农类专业的感性认识,结合土壤肥料等课程的学习,开展作物施肥技术、生育期和形态学观察的实训,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同时掌握作物常规栽培技术措施;第2和第3学期,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结合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增加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内容,并开展比较试验;第4学期,结合毕业论文及教师科研活动开展专题研究,如新品种选

11、育、新品种制种、新品种比较试验以及一些适用于当地主要作物的栽培新技术的应用等,也可与企业对接,承接一些如新品种示范、种子生产、农药药效试验等业务,为学生步入社会前提供仿真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制订多元化成绩评定标准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索信息、资料,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教学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的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7。评价具有诊断、改进、鉴定、激励和导向功能。在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做到全面性,评价过程开放、多元、内容全面,评价手段多元化,给学生

12、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可采取指导教师打分、学生分组组间评分、学生自我评分分别占40%、30%、30%的“四、三、三”综合评分办法。评分内容包括考勤、劳动态度、劳动难度、劳动效果、劳动效益及劳动技能掌握程度等,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具体实施:有缺勤或未完成规定的劳动次数、劳动态度散漫、劳动效果差(评分60分以下);能够参加劳动并完成规定的次数、劳动态度端正、劳动效果一般、基本掌握劳动技能(评分6070分);能够参加劳动并完成规定的次数、劳动态度积极、劳动效果较好、掌握劳动技能,并完成1篇“劳动体会或技术”总结(评分7180分);能够参加劳动并完成规定的次数、劳动态度积极认真、劳动效果

13、良好、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并完成至少2篇“劳动体会或技术”总结(评分8190分);能够参加劳动并完成规定的次数、劳动态度积极认真、劳动效果良好并产生较好的劳动效益、能够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并完成至少2篇“劳动体会或技术”总结(评分91100分)。也可以采取考勤、劳动态度、劳动难度、劳动效果、劳动效益及劳动技能掌握程度单项评分,最终取平均分数作为生产劳动课的综合成绩。(四)完善教学实训条件专业生产劳动贴近企业实践,为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完成,需要有相应的现代化作业装备、充足的实训基地和生产资料。因此,应扩大专业生产劳动课程的生产实训用地、补充完善现代化作业装备,使生产劳动安排更加科学,从而增强生产劳动

14、实践效果。四、体会(一)在专业生产劳动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农村、基层是高职院校农类学生就业的大舞台,“三农”的发展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大量的涉农创新型专业人才来支撑。然而,当下“学农的不做农、不爱农”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学农的学生普遍不愿意服务基层和农村。因此,必须在专业生产劳动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在开展生产劳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立志扎根基层为“三农”服务的思想。(二)专业生产劳动课程教学内容应与专业有机融合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应用到实践,使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印证。专业生产劳动课与专业课的关联性紧密,应当有机融合,循序渐进地

15、安排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内容,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得到锻炼,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三)安全教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安全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把安全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是专业生产劳动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提高学生安全生产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8。实训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安全隐患集中的场所。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理念滞后、安全知识和技能缺乏等问题,在开展劳动教学的同时,按照“案例教育、预防为主、技能培训、准入制度”的安全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安全意识、

16、安全理念、安全知识和技能并落到实处,确保生产劳动安全顺利完成。教学中还应当以学生为本,给予人文关怀。比如,在上课前一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天气情况等因素,提前通知学生做好穿戴等防护,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又做到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紧密围绕农类专业教学目标,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分专业编制统一的课程标准、制订多元化成绩评定标准、完善教学实训条件,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农类专业生产劳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做到生产劳动到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教学实施过程做到安全教学。这样,才能通过专业生产劳动课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