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探究题(共5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6.50KB
约5页
文档ID:225535906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探究题(共5页)_第1页
1/5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如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拨打,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他听到的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3.在下图中,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 “土”1)他们用“土”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如果在用土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4)如果把细棉线改成细金属丝连接土,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在把细棉线改成细金属丝进行试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应保持在前后两次实验时两人的________一样,讲话者以同样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征”)讲话,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叫________4.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通过这一实验,你认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______.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 左右,声具有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 有关,关系是 .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______(上/下)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______(上/下)拐弯.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2)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是声音一定要在介质中传播3) 说明了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 声调不同8.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________.9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  ,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  (能/不能)成功.实验乙  成功,这是因为  .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  .10.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 (填“高”或“低”)。

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 ,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 ,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 (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11.小明、小红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红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笔尖在纸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他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共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验证问题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写出你的设计12.小明同学在生活中发现当两个人离得很远时,无论你怎么大声讲话,都很难听见;而对一群人讲话,有的人能够听见,有的人却听不到。

提出猜想】小明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猜想1)对此现象你的猜想是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 (填出一个因素即可)有关实验探究】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利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和小华同学一起进行了探究实验2)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旋钮置于5 Hz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改变音量的大小,始终听不到声音,一段时间后,实验者产生烦躁的感觉此现象说明: 写出一条即可)(3)将音频发生器的频率旋钮置于200 Hz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至合适位置,距离信号发生器5 m时能听到声音,向前走到8 m时完全听不到声音此现象说明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 有关4)小明和小华都站在距离信号发生器10 m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小华听到声音时,小明仍然不能听到要使小明能听到,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在生活中,扩音器与此目的相同扩音器中的扬声器是一个把 信号转化为 信号的装置实验扩展】(5)不考虑空间因素,如果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时演示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成功利用上述设备还能研究的问题是:(可添加其他仪器等,写出一条即可)1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一次性喝水用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1)他们用“土”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则听到 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上图(右)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即粗细)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③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14.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有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右表中的数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