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一:世界现代史 学术动态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220273059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宁一:世界现代史 学术动态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杨宁一:世界现代史 学术动态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杨宁一:世界现代史 学术动态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杨宁一:世界现代史 学术动态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杨宁一:世界现代史 学术动态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宁一:世界现代史 学术动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宁一:世界现代史 学术动态(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宁一:世界现代史学术动态一、关于世界现代史的主题关于世界现代史的主题,我国学者以往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世界现代史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第二种倾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把世界现代史分为两个时期,分别为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近年来,史学界对世界现代史的主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其中从现代化的角度认识世界现代史的看法尤为引人注目。 有学者提出,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存在着许多线索,这些线索有交叉、有平行,涉与方方面面,如生产发展、阶级斗争、思想冲突、政治变革等。我们可以用所有这些线索来观察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但所有这些线索却都有一个共

2、同的主题,即现代化。由于现代化,世界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成为现代世界。现代世界是一个漫长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叫做“现代化”。我们考察过去几百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一不是在“现代化”这个主题下进行的。在政治方面,我们看到战争、革命、突变、改良等,这些都是由现代化的进程引起的,最终发展出一个现代的政治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整合复杂的现代世界。在经济方面,我们看到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些也都是现代化过程的一个侧面,表现出现代社会巨大的生产能力,以与对自然的征服力和破坏力。思想、文化、社会的变化要么为现代化创造条件,要么是现代化的直接后果。条件和结果有可能互为因果,现代化

3、就在这种递进关系中滚滚而动,最终席卷了全球。所以,所有那些历史的线索都可以归结为一条主线,即现代化。几百年的近现代史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近现代世界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现代世界历史即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这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继承了工业革命以来的成果,把现代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化在全球X围的展开 现代化进程最早开始于西欧,不断向全球扩散,到19世纪末,经历了近四百年的时间。但是,此时真正走上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国家主要局限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日本,亚、非、拉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尚未启动。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亚、非、拉地区自身现代因

4、素的增强,民族XX运动持续高涨。20世纪上半期,东欧和亚、非、拉地区一些国家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不过,在这一时期,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仍然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现代化的启动举步维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XX运动汹涌澎湃,不仅殖XX义体系彻底瓦解,而且东亚、东南亚、北非和拉丁美洲一些民族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推翻了旧制度,建立起现代政治体制。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无不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现代经济,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到20世纪末,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主动加入或被动卷入了现代化的历史潮流。 2多种现代化模式的

5、诞生 20世纪以前的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各具特色,如从动因的角度分类,西欧被称为原发性内发型的现代化,日本被称为传导性外发型的现代化,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从社会制度角度来说都属于一种模式,即资本主义模式。20世纪的现代化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首先,必须提出的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尽管如今苏联已经解体,但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必然性与其伟大意义是不能被否定的,它在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开创性的划时代的意义。 20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些落后国家难以按照资本主义模式达到富强的目的,纷纷选择了社会主义模式,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X围

6、。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其首要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推进现代化。能否把握这个中心,关系到社会主义模式能否存在下去这个根本问题。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进入最后灭亡的总危机阶段,改变了列宁时期极其有益的探索,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最终导致苏联的剧变。可喜的是,中国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在理论的指导下,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明确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不断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还表现在新兴

7、独立国家的探索上。亚非拉地区大多数国家独立以后,采取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们所走的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完全效仿欧美国家,在发展战略、国家干预等许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有很大不同的传导性现代化模式,或者说赶超现代化的模式,其中东亚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赶超模式本身也不是单一的,内部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反映出历史发展既是统一的,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同时历史发展又是多样的,各民族有必要也有权利根据本民族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3现代化进入新的高级阶段 现代化从16世纪开始启动,与20世纪的现代化水平相比,也许只能算作

8、现代化进程中的初级阶段。20世纪的现代化呈现出以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20世纪,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经历了两次巨大变革: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虽然兴起于19世纪末期,但它的广泛应用和普与是在20世纪的前30年,以至于有人称20世纪20年代奠定了现代人生活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至今方兴未艾。当前,又兴起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虽然对它作出全面的论断为时尚早,但它已经显露出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以与对社会生活全面的深刻的影响。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煤炭业、钢铁业、纺织业等。进入20

9、世纪后,先是电力、汽车、化工、航空等部门的发展,后是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部门的兴起,产业类型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继而转向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增大,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经济结构的变化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所有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农业人口减少、工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由于社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多,体力劳动者减少,世纪之初为数尚少的所谓的“白领阶层”在扩大,传统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逐渐转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结构,中间阶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体。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马克思在评价第一次工业革

10、命时曾说:“工业革命创造出的生产力超过了有史以来的生产力的总和。”其实,马克思的这段论述用于评价20世纪科技革命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更为贴切。由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有效措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美国学者罗斯托提出的现代化发展的后两个阶段“大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政治XX化深入发展。从国家政体上看,君主专制政体一个个被推翻,大多数国家采取了XXXX制,即使保留了君主制的国家实行的也是君主立宪制。从XX制的内容来看,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区别,但不论在哪类国家中,XX的内涵和享有者的X围都在显著地扩大。 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得以更新。人们越

11、来越多地从XX愚昧中解放出来,运用理智和科学进行思考,人的独立性和权利日益受到尊重。传统的家族、家庭逐渐解体,社会生活出现同质化的趋向,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毋庸讳言,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并不平衡。现代化兴起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首先产生于欧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然后逐步向外扩散。20世纪现代化的进程也不例外,欧美国家的现代化居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前列。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展示的是后者的前景,因此,后进国家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是原发性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原发性现代化的许多特征并不适用于后发性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也

12、只是现代化的一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固有矛盾。因此,后发性现代化国家只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创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4现代化带动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限制了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表现。 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虽然已经形成,但仍然处于自发阶段,人们还没有自觉地认识到它的存在与其重要性,更没有采取顺应整体世界形成的措施。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整体世界发展规律所造成的恶果。第二次世

13、界大战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整体世界的发展更加迅猛,全球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世纪整体世界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经济的全球化,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X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同时,在国际政治中呈现出国际关系XX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民族自决权由理论变为现实,民族国家成为国际关系中相互平等的主体,少数大国主宰世界的历史已经一去不

14、复返。不同文化越出民族的X围进行接 触、交流,相互吸收、融合。整体世界的发展也带来了资源、 环境、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协 商解决。 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战略的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 美苏冷战,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整体世界被人为地割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冷战违背了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正因为如此,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得以迅猛发展。 但是,由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居于世界前列,在整体世界中居于主导地位,由此形成了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种状况阻碍了整体世界的发展,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进展,必须予以改变。不平

15、衡发展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化与其引发的不平衡发展是现代历史主要的冲突来源。二、苏俄时期政治体制的创新 俄国十月革命创立了新型的XX政治体制苏维埃制度。史学界对这一体制创立的原因、特点与其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苏维埃首先出现于俄国1905年革命中,是工人为组织和领导罢工而自发选举出的领导机构。这是俄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二月革命时,苏维埃这种组织形式很快重新出现并扩大开来,在1917年3月,全俄国已经有六百多个苏维埃,其中多数为工人代表苏维埃,还有大批的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并且有不少联合形式的苏维埃。苏维埃是广大劳动者自己选举出的组织,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为苏维埃是在和专制政权斗争中产生的组织,所以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武器,尤其是士兵代表苏维埃,直接就是革命的武装力量。 苏维埃出现后,列宁十分重视这一新生事物,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列宁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苏维埃是革命政权机关和政府的组织形式。列宁针对当时的不同认识,认为苏维埃不是工会式的组织,也不仅仅是起义的领导机关,而是工人政府的萌芽,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在革命中把国家政权从地主资本家手中夺过来交给工人和贫苦农民的政府,而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列宁强调,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 第二,苏维埃是高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