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共21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9.50KB
约21页
文档ID:217939807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共21页)_第1页
1/21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老 年 社 会 学第一章 老年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老年的概念通常的“老年”是指个体其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年龄段,在含义上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l 时序年龄,也称年代年龄、历法年龄,是按每个人出生年代逐年相加的,适用于一切社会人l 生物年龄,是同一机体状态人群的年龄的平均值,是随着时序年龄增长而增长l 心理年龄,是按心理状况来判断人的成熟和衰老程度的,通常以精神面貌表现出来l 事业年龄,也称为学术年龄,是可供人们从事某项事业(或活动)的时间l 社会年龄,是某一社会规定的年龄老年的实质是:与生物年龄、心理年龄、事业年龄相关的社会规定退休的时序年龄界限以后的一段生活历程二、老年起点l 在人口统计中,50岁、55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l 生理机能的变化是老年起点的生物学基础 l 劳动能力的丧失是老年起点的现实标准三、老年的分组l 老年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所组成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口问题,需要将老年人口按年龄分组 l 按年龄的自然序列作为组距(1岁1组)是最基本的年龄分组最常用的是5岁或l0岁为组距的年龄组。

l 老年人口的年龄分组(大组)标准是有差异的,老年起点有从60岁开始,有从65岁开始有的分三大组,有的分四大组,也有的分五大组等等l 我国的分组情况: 60一69岁 低龄老人 70一79岁 中龄老人 80岁以上 高龄老人其中,第一个5岁组的老人(60一64岁)为“初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老年人口的分组,最终取决于人们实际的需要与使用的方便四、老年社会学的含义老年社会学是研究的人口老龄化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与老年生理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互相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人的老年现象的老年学它的具体研究范围:老龄问题的总体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险制度: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家庭与闲暇时间利用,老年人就业或人才开发利用,以及其它有关的社会问题等五、老年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领域和问题1、范围l 个体:社会因素对个体老化过程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l 群体:老年群体的形成、类型、状况、演化、行为方式等l 社会:老年个体、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2、领域(根据胡汝泉的观点)l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l 老年群体的特殊要求及其社会保障(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精神状况、社会活动能力)l 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特点l 老年群体的社会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及未来趋势)具体领域3、老年问题l 代际沟通、越轨、自杀、婚姻家庭、侵害老年人权利问题l 核心问题如何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健康老龄化六、老年社会学的由来和发展❀ 从个体老化到社会老年化(一)、个体衰老是一个自然历史(生理社会)过程1、生理过程古往今来人们对个体衰老的认识,是逐步的从生理的衰老心理的和社会行为方面,但归结原因主要在于生理机能的逐步衰退,也就是自然属性方面2、社会过程虽然个体的衰老以其生理衰老为自然基础,但是,“年老”和“非年老”一直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个体衰老不单纯是一个生理过程,而是一个生理社会过程研究老年课题更需要从社会角色入手,“老年学”的研究不得不拓展到社会学领域二)、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所谓的人口老龄化也称为社会老龄化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尤其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时,则被称为老龄化了,这其中包含着过程和程度两个方面涵义对老龄化的关注,最初从西欧个别国家发展为全世界共同关注。

1、从社会层面关注老龄化对老龄化的关注以1940年雷蒙 帕尔发表的《人口的老龄化》和1948年法国的索维发表的《西欧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为标志,都是从社会层面加以研究的2、联合国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老年问题由最初的个体性问题,上升为社会性问题;由个别国家的问题上升为世界范围的问题❀ 学科发展历程1、社会老年学的提出l 对老年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的研究引起关注之后,1943年斯蒂格利茨首先提出了“社会老年学”,后为蒂比茨所发展l 1999年邬沧萍教授主编的《社会老年学》是我国第一部论述该学科的著作其中的论述人口老龄化问题,有表现向老年社会学过渡的迹象2、老年社会学的争议这有两个方面的情况:l 其一是有的学者将“社会老年学”和“老年社会学”未加以区分(或者尚未意识到其中的区别);l 其二是认为这是运用社会学观点方法研究老年问题的开端,可以作为“社会老年学”和“老年社会学”的共同起点❀ 学科研究现状 第二章 老年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侧重于老年个体的理论一、角色理论l 角色论社会学对老年社会最早的理论是从角色论的观点来解释的,研究者重点在于探讨老年人如何适应新的角色。

角色论发现角色转变基本上牵涉到1、抛弃成年人所扮演的典型角色;2、代之以老年人的新角色认为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老年人丢弃了很多原来的角色l 角色论的另一个要点是指出老年人的角色由退休前的工具角色转变到情感角色1、工具角色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扮演的角色,例如职业上的角色;2、情感角色是为舒畅身心的情感方面的角色,例如父母子女之间的角色角色论认定老年人在角色的量和质上都发生变迁能对角色变迁作出适当调整的晚年生活会比较成功和满足二、隔离论:是坤铭和亨利两人在1961年所提出的也称脱离理论)l 隔离论认为老年人的退出对社会是有功能的,不然会破坏到社会上正常的互动坤铭和亨利相形隔离是社会稳定和均衡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l 隔离理论最受攻击的论点是研究者对隔离的看法和老年人本身不一致,研究者认为是隔离的一些现象而老年人并不认为一定就算是隔离l 隔离理论也倾向于忽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时所起的作用 三、活动理论l 这种理论认为,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比没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l 基本上是与隔离理论相对立的,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与他的活动有关,也就是说,一个人越活跃就越满意。

四、连续理论l 按照连续性理论,老年人用新的角色取代失去的角色,并继续保持适应环境的特有方式这种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不论年轻或年老,人们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l 这种观点声称,从根本上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更象年轻时的样子l 按照连续性理论,这就是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因此,个人为结果良好的衰老规定自己的标准,而不是试图适应共同的规范侧重于老年群体的理论一、亚文化理论l 老年亚文化理论由罗斯在1965年提出的l 所谓亚文化是指社会上一些与主流文化不一样的文化l 这种亚文化通常是由于某一团体内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比成员与其他团体互动要频繁的多l 罗斯认为老年人在人口特征上、社会组织上、地理分布上皆有相似的地方,因此会发生类似的行为模式或者规范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行为该法规范不一样,也就是老年亚文化正如青年人有青年亚文化一样l 它的正功能是产生一种团体意识,但是,负功能却是社会上对老年人产生一种怪异的感觉,或者归类老年无用因为老年亚文到底与社会主流文化不同二、年龄分层理论 认定社会不仅按照阶级将人们分类而且也按照年龄把人们分类分等不同年龄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社会角色、权势,以及义务。

这些情况与阶级不同者很相似阶级社会实际上就等于年龄阶层,社会流动亦等于老化因此,社会阶层理论的观点可用来研究老年人社会生活圈三、社会环境理论它的重点在于强调社会和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活动形态的直接影响社会环境理论着重团体内成员年龄是否相近和环境内年龄是否和谐侧重于互动的理论一、符号互动理论l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兴趣在研究互动的性质与过程,因为社会只不过是由一群互动中的个人所组成的个人的互动行为一直不断的在修改和调整,因此社会也会不断的在受变迁l 符号互动论认为在人于人的互动过程里个人总是先将对方的想法和观点加以吸收和解释,然后依此反应l 符号互动论的中心概念是符号包括各种语言、文字、手势等各种符号,符号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其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默l 该理论着重描述老年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认为老年人的互动自有其一套符号的解释和判断方式,要想了解老年社会就先要了解他们的符号互动方式二、交换理论l 交换理论认定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自我需求和目的社会互动的动机是朝向获取人所希冀之喜乐与物质的满足,因此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面的交换行为此种交换行为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在交换过程中,个人必须考虑到利润的问题。

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霍曼斯 l 从交换理论来看,老年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老年人缺乏可以用来交换的价值,他们无法跟社会讨价还价l 交换理论强调取和给,强调社会互动的目的是取得利润,老年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对后者毫无利润可取, 因此双方互动就少老年人在社会上受冷落正因为他们缺少付给别人的利益三、冲突理论l 冲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其理论重点是在社会变迁的解释上,认为社会变迁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急剧的,社会变迁的后果是破坏多于建设l 他们认为社会阶层的存在是因为社会里拥有财势与地位的人不愿意改变现状所致才干并非是社会阶级地位的主要决定因素,权力和背景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社会阶层的存在并非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财富和权势分配不均所造成的l 老年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上拥有权势的团体主要是由一批青年和中年人所把持,这些人不愿改变其既得利益,因而置老年人于不顾换言之,老年问题的发生视因为在年龄阶层里权利分配不均的结果侧重于社会整体的理论一、结构功能主义l 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墨顿、戴维斯、斯美塞等人l 功能学派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它是指一种对维持社会均衡有用的适当活动。

他们认为社会里每一个部门或单位都是有其存在价值的,也就是有功能的l 老年人在社会体系的运行中,也是有其价值、功能的老年人对社会最主要的功能是对于下一代的社会化,老年人历经沧桑,积累长期经验,是文化的传播者,使文化持续不断的延续下去l 功能学派理论应用在老年问题上,是比较乐观的,因为老年问题的存在将只是暂时性的失调,也必将引起其他部门的调整,以达到社会均衡二、社会生物学l 社会生物学,它是应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的概念来解释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认为符合适应社会的社会行为会被保留发展,不符合的则会被禁止和淘汰l 社会生物学在老年问题上有相当消极、否定的影响认为老年人已不适合于生存竞争的要求,因此社会不应勉强加以扶助,应让老年人自然淘汰,这才符合生物进化的原则换而言之,老年福利是不必要的,是违背自然的三、社会福利观(古今中外)四、孝文化 五、现代化理论(姚引述)l 美国学者考吉尔和赫尔姆斯,在讨论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现代化关系时提出了几个命题,我们称之为现代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社会与老年人的关系具有两重性:l 一方面推进了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又削弱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如何既保持现代化社会的水平,又有效的保护老年人的利益,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三章 老年的社会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