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教育论文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7351334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教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教育论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 因分析摘要在中学生个案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产 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的主观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成 也父母,败也父母已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 关键词心理咨询 家庭教育 家长我们在近十年的上百个青少年个案咨询工作中发现,相对于其他年 龄段的青少年来讲,中学生在个案心理咨询中无论内容、形式还是咨 询效果都有其独特性。总括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内容多为学习问题。涉及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计划、生物 钟等;二是表现比较强烈。如与父母、同学关系出现问题之后负气离 家出走、心灰意冷的;三是极端化倾向。一次考试成功会使

2、他们觉得 自己不得了,飘飘然溢于言表,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 地狱;四是心理表现的表面性和简单化。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面对 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尽管表现强烈,但大多很肤浅简单, 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绪反映;五是可塑性强。处 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从认识上、情意品质上还是个性特征上都处于一个质的转折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合情合理的 引导、推心置腹的沟通、没有任何条件的尊重接纳以及通情达理,都 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六是家长的配合是咨询效果的最基本保 障。中学生来咨询百分之九十五是有家长陪伴,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 中学生咨询模式很特别:家长学生家

3、长家长学生。在此 模式中,家长的地位很重要。这不仅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并 通过实践证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 其家长有高的相关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也离不开家长的全心 全意配合,与其说家长想通过咨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不如说是家长 通过给孩子咨询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结果是家长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 所谓问题也就解决了。通常的情况是家长生病,孩子吃药,也就是说当 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的心理问题 有关系,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 子治病,甚至把孩子弄到精神病院吃药打针。然而在我们的中学生咨 询模式中,家长最终意

4、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才是孩子心理问题滋生的 关键,孩子真正的病根是家长。既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全家总动员共同 解决问题,家长生病家长吃药。这样的效果在个案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大的,由此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 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因素, 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二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家庭教育的特点表现在 以下几点:从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更多 层血缘关系0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 性的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与亲切感,因 而,对父母的教诲愿意听取。父

5、母的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 间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时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觉的影响;从家庭教育的影 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 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严密计划和系统性 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有两种形式:一是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 定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进行影响。比如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等,这是一种显性教育;二是家长利用和控制家庭环境并使之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布置家庭环境等,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两种 教育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表现出熟知性和继承性。父母子女朝夕相处, 彼此了解最多,所谓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便说明了这一点。长 期的家庭

6、教育熏陶使子女自然而然地把家庭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即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其实质就是人的人格心理形成的生理基础。所谓 塚风塚传就是家庭教育继承性的一种证明;从家庭教育实施的时间看它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表现为早期性和终身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 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李全彩,2000)。正因为此的家庭教育特点也就必 然带来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而家庭教育中最关键的也是最能动 的因素是家长,家长在家庭中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主要由于其有意无 意中对客观存在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忽视太主观 所造成。我们在咨询中家长的主观性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想当然的家长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水平,无论是低文化水平的家长还是高文 化水平的家长,他们在孩子未岀现严重问题之前都固守自己的教育方 法方式,认为自己的教育没问题,而有问题的是孩子,因此一般带孩子 来咨询的家长总是把孩子的缺点数落的很多而且非常生气,恨铁不成 钢之情益于言表。这类家长的教育观念与他们的自我中心思维紧密关 联,在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孩子其实只是他们的一部分或者延续,因 此必然的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当然 这种观念不仅仅制造了许多问题青少年,而且造就了大批缺乏创造性 的平庸者。家长的欲望就是孩子服从,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为所 欲为的对孩子实施他的

8、教育,也就是说家长认为的好的教育都能够在 家庭中进行,这是由家庭教育不可控的特点所决定的,有多少个家庭就 有多少种家庭教育。尽管孩子会有不同形式的反抗如婴儿可以哭闹来 反抗家长肆意的更换奶品,幼儿利用逐渐灵活的身体动作挣脱家长的 手,甚至小学生学习撒谎来反抗父母的附加作业,但客观上的力量悬 殊、脑力的巨大差异,孩子绝对不是家长的对手,最终的结局,至少是短 暂的结局孩子输多赢少,家长是赢家。也就是这个赢家满足了家长的 统治欲、权利欲、占有欲,但恰恰牺牲孩子的敢为、敏感、求新求异、 自我保护、抗挫耐挫、自信自尊、爱、理想等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任何心理品质都是一个养成的过程,一旦过程中的教育刺激是不

9、良的, 尤其是当个体的主观经验还不足以对刺激甄别的情况下,隐患是巨大 的。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就是这些隐患的突显时期,前来咨询的 青少年尽管问题不同,但根源性问题是一致的:普遍的家长都有自我中 心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家庭教育尽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但反应的 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外向孩子反应强烈,有的内向孩子反应舒 缓甚至表面很平静。前者从客观上会引起家长的关注、会造成矛盾的 激化,使成长问题明朗化,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后者的成长 问题则往往被家长忽略,许多家长说孩子一直都很乖,没想到会弄成这 样。如一位叫小敏的初三复读生在新学

10、校学习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她 离家出走,家长动用警力被找回,后又割腕自杀而因刀不快未遂,按她 的原话就是想死刀都不快 o这位少女是不是真的对生活绝望了呢,不是!作为一个内向又刚刚转入新学校的复读生来讲,她的自尊因 为刚开学的一次课堂上表现不佳被老师罚站多达10节课,受到了近乎 完全的破坏。于是她多次向家长提出转学,但家长总以该生所在学校 教学质量高等理由拒绝;她多次向同学表达她对老师的做法的反感情 绪,以期试图从同学中找到缓解自己心灵痛苦的途径,但她又失败了, 因为已经习惯了老师做法的同学并没有与她产生共鸣。小敏最后选择 了前述的反抗方式。终于唤起了家长的注意。小敏在其父母等几个大 人的陪同下来

11、到了工作室。我与小敏只聊了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我 们就达成了共识:换一个环境,重新投入生活。小敏显得信心十足。/ 敏的悲剧性故事可以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作为 一名中学生家长,务必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只一味地按自己的想法和标 准想当然地去要求孩子,甚至于去逼迫孩子,就如小敏的父母,那不仅 不能培养岀人才,而且连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都危险。三口家庭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一个很难掌握的问题就是在教育子 女中,家长如何讲究分寸,把握尺度。有一种翠鸟,开始窝筑得较高,怕小 鸟摔死,便住下挪窝,一次又一次,最终把窝移得离地面很近,结果小鸟 被人抓了去。同样严格要求也是需要的,但过了度,不

12、讲分寸,就会成为 苛求,不但不能对孩子起积极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就 会束缚孩子个性的发展,使孩子成为一个萎靡不振、少年老成的小老 头。平等、民主、宽容自然是我们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但一 旦过了头,就会成为放任,姑息养奸,家长也会失去教育的主动权。马卡 连柯曾说:”不管你们采取哪一种教育方式,你们都需要一个尺度。因 此,也就需要在自己的身上培养分寸感。这话是颇有道理的。家庭 教育难就难在分寸的把握上。家庭教育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季成军丄998)若不能很好地把握这种艺术,教育的结果往往于希望相 反。 (一)追求完美的家长造就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休学女生 梦成第一次来咨询室

13、面询是爸爸妈妈陪来的。之前梦成的父母单独 来联系,他们介绍孩子情况的时候是声泪俱下的:17岁的梦成已经休 学一年,在过去一年里,去过国内许多大医院的神经科室检查过,结果 是没有生理疾病,也有家医院希望孩子住院进行精神治疗,因为孩子母 亲考虑名声不好拒绝;在家体养的梦成仍然念念不忘的学习,但一拿起 书本就胡思乱想,越是看不下就越着急、焦虑,便向父母尤其是其母亲 发泄,其母亲经常被打骂撕咬;新的学期如期到校,但很短的时间后,不 在愿意去学校,不仅如此,继而不愿出门、不愿意见别人,但母亲必须在 家里陪她,陪她的母亲就是她任意发泄的对象(其母说道此处哽咽不能 语)。梦成的父母一再请求救救他们的孩子。于

14、是我们约好了第一次 的面谈。父母在前,梦成在后。我仔细留意了梦成的举止:17米的个头,身材瘦 长;低头颔胸弯腰斜肩,漫漫踱进来。简单的介绍,我请其父母离开,并请梦成坐下单独交流。从走进咨询室时,我不能看到她的脸,坐进沙发的她头几乎与漆盖连在一起,更看不到。开始的半小时除了极个别的常规性人口学问题的答话外她没有主动说一句话,头也一直没抬。快到40分钟的时候,她才抬头用眼翻看了我一眼回答了我非常友善的问题咱们来想一想除了学习外你的优点?!她沉默了足以让我快要沉不住气的时候,伴随着再一次的抬头,看着我的眼睛,她说了一句我 永远都不能轻松的话我使劲地想了,要说优点一点也没有,但我的缺 点三天三夜都说不

15、完。(梦成的这一抬头和这样一句话让我接受了 这样一位服务对象,也找到了我工作的切入点:自卑和追求完美是症 结。经过了大约三个月十次的咨询,本案主基本能继续学业,后期的电 话追踪是她如愿考上高中。)后来与梦成的父母交流,了解到梦成的父母对孩子从小要求严格甚 至严厉。这是一种典型的苛求型家庭教养方式,是一种对子女要求过 高,成龙心切的盲目的教育类型。父母对孩子盲目地进行教育,给孩子加餐,把孩子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使他们没有一点娱乐、休 息和体育活动的时间。由加餐而承担的任务是孩子力所不及的, 他们会越干越没劲,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 口(二)家庭关系不和谐是中学生心理危机岀现的导火索口

16、一位叫静的初一女孩因吞吃安眠药被父母认为有精神病前来咨询。因为又瘦又小看上去不像中学生,从表面看你也无法把自杀与她相联 系。与静的第一次面谈,我认识到她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心理成熟的程 度与其生理年龄极不相符。静与我说话的时候要经常看看门口,在我 一再的说明安全保密的情况下,她说了她的成长史:在记忆中父母除了 吵架、撕打就是冷战,不管谁不高兴谁受了憋屈,她就是出气筒,尤其是 母亲生病后,更是脾气暴躁,稍不注意就会招来漫骂或殴打。初次咨询 的形成的初步印象静这个女孩是父母矛盾的牺牲品,要改变孩子的心 理首先就要改善她的生存环境,而其父母是环境的主要制造者,由此咨 询工作找到了切入点。口按照我们的咨询模式,我对起父母进行了咨询。这对夫妻在形体上差 别非常大,妻子高大粗壮,丈夫显得比较瘦小。谈话开始后不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