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第一大湖泊里海(共14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47KB
约14页
文档ID:216684296
世界第一大湖泊里海(共14页)_第1页
1/14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基本概况里海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东北为哈萨克,东南为土库曼,西南为阿塞拜疆,西北为俄罗斯,南岸在伊朗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属海迹湖里海位于辽阔平坦的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西面为高加索山脉整个海域狭长,南北长约1200km,东西平均宽度320km面积约km,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km)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万km)还大出51%湖水总容积为76000km里海湖岸线长7000km有130多条河注入里海,其中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和捷列克河从北面注入,3条河的水量占全部注入水量的88%里海中的岛屿多达50个,但大部分都很小湖盆大体上为北、中、南三个部分最浅的为北部平坦的沉积平原,平均深度4至6m中部是不规则的湖盆,西坡陡峻,东坡平缓,水深约170至788m南部凹陷,最深处达1024m,整个里海平均水深184m湖面年蒸发量达1000mm数百年间,里海的面积和深度曾多次发生变化里海为沿岸各国提供了优越的水运条件,沿岸有许多港口,有些港口与铁路相连系,火车可以直接开到船上轮渡到对岸里海在这一地区交通运输网中以及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中也具有重大意义;其优良的海滨沙滩日益被用作疗养和娱乐场所。

里海位于高加索山脉以东,制约著中亚巨大、平坦的土地而其表面约低于海平面27公尺靠近南面,最大深度为1,025公尺里海通常被认为是世界最大咸水湖然而这一观念并不完全正确,因为科学研究表明,里海经由亚速海、黑海和地中海与世界洋沟通这一因素对于其自然地理所有方面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里海具有特别的科学研究意义,因为其历史、尤其是其面积和深度在以前的变化,为这一地区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演变提供了线索人为变化,特别是广阔的窝瓦河系堤坝、水库与运河造成的变化,对于当代水文平衡已有影响2 地质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北里海面积99,404km,是湖中最浅部分,平均深度为4∼6公尺,在与中里海的分界沿线最深达20公尺海底由单调的波形沉积平原构成中里海面积137,918km,形成不规则盆地,西坡陡峭,东坡平缓最浅部分——深度达101∼140公尺的大陆棚——沿两岸延伸,最西面的坡由于水下塌方和峡谷而沟壑纵横。

阿普歇伦暗滩为一沙洲和岛屿带,从水下古老的岩石上面升起,是向面积约149,106km的南里湖盆地过渡的标志一系列水下山岭打破北部地形,但盆地底部其他地方为一坦荡的平原,而里海最深处则在此里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高加索山脉所环抱,其他几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3 湖区划分里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萨克、土库曼、克拉斯诺沃茨克等海湾里海的水面低于外洋湖面28m,湖水平均深度约180m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m;中部水深170~790m;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达1025m里海有岛屿约50个,面积约350km里海有50个岛屿,多为小岛西北部的车臣岛最大,其次有秋列尼(Tyuleny)岛、莫尔斯科依(Morskoy)岛、库拉雷(Kulaly)岛、日洛依(Zhiloy)岛和奥古尔钦斯基(Ogurchin)岛以水文特点为依据,通常将整个里海分为北、中、南3部分整个湖面可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其间被许多岛屿和浅滩隔开北里海,岸坡平缓,水深很浅,仅4~8m,最深也只25m;海底为波痕状沉积平原,水量只占总水量的1%中里海,依大高加索山脉的岸线多陡坡,东岸濒临曼格什拉克高原,较为险峻。

底部,东为陆架,西为杰尔宾特湖盆,深达790m;水量约占里海的三分之一南里海,海岸低平,东西陆架较宽,往西为洼地,是里海最深的地方,水量较大,约占全里海的三分之二海底沉积物,北里海多含贝壳的砂;中里海洼地多泥和砂质泥,东西两岸近海则多贝壳、砾石砂和粘泥;南里海深水区为泥和含有薄层硫化铁的粘泥,东西两岸边缘区为砂、灰质泥、贝壳和砾石4 湖岸线北部海岸低平,具有大量被乌拉河、捷列克河、特别是窝瓦河冲刷下来的冲积物质,这些河流的三角洲得到广泛开发中部西岸多丘陵大高加索山脉的山麓看似切近,但却被狭窄的海滨平原将其与海岸分隔开来阿普歇伦半岛在那里伸入湖中,巴库市坐落在半岛上,而就在其南面,库拉河与阿拉斯河的氾滥平原构成阿拉斯低地里海西南岸和南岸是由兰卡兰和吉兰-马赞达兰低地的沉积物形成的,塔利什(Talish)山脉和厄尔布尔士(Elburz)山脉的高峰在内陆不远处耸立里海南部东岸亦低且不太陡峭,由波浪活动造成的沉积物形成;被低矮的、多丘陵的切列肯(Cheleken)半岛和土库曼巴希半岛猝然打断中部东岸大部地方陡峭,海摧毁了石灰岩的曼格什拉克高原和肯德尔利-卡亚桑(Kendyrli-Kayasansk)高原的边缘。

这一地区最重要的特征是卡拉博加兹戈尔(Kara-Bogaz-Gol)湾,原为里海的一海湾,但现在如大潟湖似的形成港湾5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每年入湖径流量为300km以上伏尔加河、乌拉河与捷列克河——注入里海北部,它们合在一起的年水量达注入里海的所有河水的88%,其中伏尔加河入湖径流量为256km,占里海总径流量的85%苏拉克河、萨穆尔(Samur)河、库拉河及一些较小的河流从西海岸注入,提供7%左右的水量,其馀水量来自伊朗海岸的河流东部沿海地区则完全没有常流河6 港口里海在交通运输方面占举足轻重:石油、木材、粮食、棉花、水稻和硫酸盐是被运输的基本货物,而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巴库、马哈奇卡拉、土库曼巴希和谢甫琴科(Shevchenko)是最重要的港口它们还通过常规客运连接起来,而在巴库与土库曼巴希之间,铁路货运直接轮渡,无须装卸7 水文特征里海共有130条入湖河流,每年入湖径流量为300km以上其中伏尔加河入湖径流量为256km,占里海总径流量的85%入湖经流量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直接影响着盐度和水位的变化湖水中氯化物的含量较低,而硫酸盐和碳酸盐的含量较高。

湖水的盐度约比大洋水的标准盐度低三分之二中部和南部,一般为12.0~13.0,伏尔加河三角洲以外,盐度仅0.2盐度的季节变幅常在0.17~0.21之间12月至翌年4月,北里海常有结冰现象,冰厚一般为0.5~0.6m,最厚为1m在强劲北风作用下,流冰可向南漂移到阿普舍伦半岛附近里海水域辽阔,烟波浩淼,一望无垠,经常出现狂风恶浪,犹如大海翻滚的波涛8 水温夏季,水面平均温度为24∼26℃(75∼79℉),南部水温稍暖然而,冬季温差大,北部为3∼7℃(37∼45℉),南部为8∼10℃(46∼50℉)东部沿岸地区深水上涌——盛行风活动的结果——也可导致夏季温度明显降低水温分布随季节和地区而不同冬季,表层水温南北差异较大,2月北里海仅0.1~0.5C,南里海可达8~10C夏季,温差较小,一般为24~27C水温的垂直分布也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北里海和中里海,水温几无变化,南里海在50~100m深处有温跃层夏季,中部的30~50m深处和南部湖面,上下层温差较大9 盐度因为水分大量蒸发,盐分逐年积累,湖水也越来越咸由于北部湖水较浅,又有伏尔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所以北部湖水含盐度低,为0.2‰,而南部含盐度高达13‰。

其平均盐度约为12.8%,但在窝瓦河口仅为1%,而在蒸发强烈的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却高达200在公海,盐度分布明显一致;从湖面至海底仅增加0.1∼0.2%里海湖水与大洋海水的区别在于硫酸盐、钙和碳酸镁的含量较高——河流注入的结果——而氯化物含量较低10 水位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为2~3m,中部和南部仅有20~50cm,最大也不超过1.5m里海的水温,夏季南北水域基本相同,为26℃左右冬季北部水温0℃以下南部的平均温度为8~10,北部浅水区每年冰期2~3个月里海的风增减水十分显著,伏尔加河三角洲海域,有时风减水达4~5m,风增水也可达2m里海位于荒漠和半荒漠环境之中,气候干旱,蒸发非常强烈据统计,里海每年的进水总量为338.2km,而每年的耗水量则为361.3km,进得少,出得多,出现了入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会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积为42.2万km,到1970年已经缩小到37.1万km了水位的长周期和超长周期的显著变化是里海最引人瞩目的现象里海研究较吸引人的方面为依据考古、地理和历史方面的证据再现许多世纪中的长期水位变动研究证实,里海水位变动幅度似乎从西元前1世纪以来至少达到7公尺(23呎)。

这些长期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定水的补给(河流注入与降水)和损失(蒸发与流往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之间平衡的气候条件7~11世纪间,出现较低水位里海19世纪初期的水位要比4000~6000年前的水位低22m1930~1957年间,由于伏尔加河上建水库,工农业过量用水,气候干燥等影响,致使水位又下降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里海水位保持在-28.5m左右在90年代初,里海湖面低于海平面27公尺(90呎)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夏高而冬季低,年变幅可达33cm水位下降是由于气候变化减少河流注入而增加了蒸发——窝瓦河上建设水库加重了这一情况——也由于灌溉和工业对河水的消耗水位上升则与导致窝瓦河注入量增加的气候因素有关,该河若干年来的注入量一直大大高于平均值湖面降水增加和蒸发减少也促成这一现象11 海流海流基本沿西海岸从北向南运动,在远南发展为复杂模式,形成数股支流海流在与强风相合之处可以加速,湖面往往波涛汹涌在阿普歇伦半岛附近,风暴掀起的最大波浪高过9公尺(30呎)海流主要为气旋性环流,各个海域又可形成若干局部性环流北里海,伏尔加河径流入湖后分成两支:主要的一支沿西岸向南流;另一支沿北岸向东流,在东北部形成一个小型的反气旋型环流。

流速随风而异,一般为10~15cm/s,有强劲偏北风时,西部流速达30~40cm/s,最大可达100cm/s中里海被一个大型的气旋型环流所控制南里海的西北和东南部,各有一个气旋型环流因而,使里海西部形成一支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为25~35cm/s,而东部则出现自南向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约为10~15cm/s12 气候里海北部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而整个里海中部(及南部大部湖面)则位于温热带西南部受副热带气候影响,东海岸以沙漠气候为主,从而造成多变的气候大气环流冬季以寒冷、明净的亚洲反气旋为主,而在夏季亚速群岛高压分支和南亚低压中心发生影响狂烈的风暴与北风和东南风有关湖面纵跨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北里海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变化不剧烈;中里海西部气候温和,而东部则为干燥的沙漠气候;南里海属夏季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冬季里海的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北部为-8~-10C,南部为8~10C风向多变,而以东和东北风占优势风力为5.5~10.7m/s,中部有时可达20.8~28.4m/s夏季,受高压控制,常有微弱海风向陆吹,天气十分稳定气温变化不大,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29C,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4C。

平均年降水量为200~1700mm,分布不均,东海岸少,西南海岸多年蒸发量一般为1000mm,南里海的东部和阿普舍伦半岛达1400mm夏季气温分布相当均衡——7∼8月间平均气温为24∼26℃(75∼79℉),在太阳炙烤的东海岸绝对最高温度为44℃(11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