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培训课件(共133页)

1537****568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46KB
约133页
文档ID:216607292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培训课件(共133页)_第1页
1/133

1,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2,主要内容: 生态农业基本知识 庭院经济与庭院生态经济系统 庭院种植型模式与技术 庭院养殖型模式与技术,3,生态农业的概述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生态农业的基本技术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生态农业基本知识,4,20世纪50、60年代: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20世纪70年代:机械化、科学化、社会化;20世纪80年代:生态农业;,1 生态农业概述,1.1 中国生态农业的兴起,生态农业:综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5,小型试验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主要借鉴国外替代农业基本思想,总结、改良提高和推广应用我国传统的农业精华,如基塘系统、稻萍鱼系统;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生态农业建设从试验探索开始向有计划示范推广阶段发展如:江苏省董徐村、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业村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从中央到地方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并把生态农业作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向1.2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6,2.1 农业生态系统简介 2.1.1 生态系统的概念,2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的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7,图1 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生产者(绿色植物),无机环境(光、温、水、气、养分),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无机物,无机物,无机物,太阳光、无机物,废物,废物,残屑,产品,残屑,8,农业生态系统: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被人类驯化、较大程度上受人为控制的半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经过人类培育驯化的各种农业生物及与这些农业生物密切相关 的生物类群,也称目标生物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 自然环境组分:光照、降水、温度等; 人工环境组分:各种生产、加工、储藏设备,如电力、机械、温室等;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内的构成要素即农、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业内部的组成要素之间的配置方式,能量和物质在各成分或组分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指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价值转换的过程、特点及其转化效率2.1.2 农业生态系统,9,生态农业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农业作物类型或生产项目,也可根据既定农业生物种群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人为措施改进庭院生态环境,达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提高系统效益。

生物与环境相适原理,农业系统基本原理,生物在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表现出对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只有满足这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生物才能完成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程序,表现出高产优质的特征10,不同生物种群彼此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如:互利共生、捕食与寄生生物共生互利原理,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利用生物共生互利原理,将具备这类正相互作用的种群安排到同一环境中,避免将有负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安排到一个环境,从而实现双收益如:豆科作物与根瘤菌的关系,11,充实生态位原理,庭院高效设计模式中,对某些空闲或功能效益较差的生态位,通过引进新物种,强化或充实空闲生态位,提高庭院利用效率,改善庭院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位: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的总称生态位的三种情况: 基础生态位:一种生物当不受其他生物竞争限制时所能占据的最大生态位 现实生态位:有其他生物限制的情况下,即出现生态位重叠时,一种生物所占据的生态位 空闲生态位:环境资源中未被占据的位置12,食物链构成原理,食物链: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营养食性关系所连接起来的纽带庭院高效生产模式设计时,要注意合理组装庭院的食物链营养关系,通过选配不同的生物种群,使每个生产项目的副产品或废物成为其他相关配套项目的原料,使系统内的物质、能量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庭院无污染、无废物生产,提高综合效益。

13,整合效应原理,整合效应: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系统内组分的有序排列,建立健全结构和功能的反馈关系,并防止和抑制组分间功能相互抵消的现象发生,从而使等量资源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高的效益14,图2 生态农业建设的一般步骤,生态建设的一般步骤,系统综合评价,模式总体设计,选点实施,模式优化决策,本底调查,摸清系统资源本底,掌握现实系统状况,分析现实系统作用状态,明确设计思路,总体结构组装,单个部件设计,多个备择方案,多方案比较,最优方案选择,跟踪调查和反馈修正,方案决策,推广应用,15,自然资源状况 : 庭院及庭院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状况 庭院范围内的菜果园、水域、坡地、空坪隙地、可利用空地的面积,基础设施的数量,劳动力数量、文化程度等社会经济背景 所有制形式、生产管理制度、市场状况、经济状况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现状及其历史状况,本底调查,16,系统综合评价,环境评价 对庭院及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组分与资源的协调性评价结构合理性评价功能现状评价效益评价;,17,根据系统综合评价结果,以及所定的庭院高效生产模式设计思路,对庭院进行具体设计。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本底调查的实际情况,根据系统综合评价所得出的结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来进行合理设计 设计方案应包括:系统的平面生产模式设计、立体生产模式设计、周年生产模式设计、配套生产模式设计2.3.3 模式总体设计,18,模式化决策的方法:理论决策优先实践检验优先,模式优化决策,模式化决策:包括经济效益及其稳定增长速度、市场适应情况及前景,能量转化效率及物质多次利用效率,庭院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等19,3 生态农业的基本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如:轮作换茬、耕翻整地);生物措施控制病虫草害(如:果园养鸡、庭院养鹅等);生物农业与生物制剂的应用;化学农业的应用;农业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切断传染源;控制传播媒介;提高养殖动物体质状况;采用抗病品种有害生物生态防治技术 允许有害生物在受害允许密度一下存在;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控制(如:利用害虫天敌,培育应用抗性品种,调整耕作制度等);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20,生物养地技术,强化土壤生物固氮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进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的区域性富集,21,绿色食品生产综合技术,蔬菜产地的灌溉水和大气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蔬菜品种选择和壮苗培育施肥和病虫防治,22,平面生产模式设计:充分利用平面水平空间,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原理,将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庭院生产项目,按一定比例安排在庭院的某一具体位置或区域,使各类生产项目得以各得其所,发挥各自的最大生产潜力和增产潜力。

4 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平面生产模式设计,设计的具体步骤:确定不同水平空间中适宜的生产项目优选平面配置基本单元基本平面配置单元的地段配置组装庭院平面生产模式,23,立体生产模式设计,立体生产模式设计:根据生物共生互利原理和充实生态位原理,将多种生产项目合理的配置到庭院立体空间的各层次上,使环境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庭院整体效益设计的具体步骤:庭院立体空间的分层次设计主层次种群选定副层次种群选定确定主层次种群和副层次种群的合理配比庭院立体模式组装,24,周年生产模式设计,合理设计周年生产模式,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时间嵌合环境设施打造变更产出期型数量密结长短结合,庭院周年生产模式类型,25,庭院周年生产模式设计,庭院周年生产模式设计也称节律匹配设计,是在生物机能节律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因子的时间节律、市场需求的时间节律、劳动力分配的时间节律、生产资料供应节律、资金提供的时间节律等,来设计庭院生产项目的时间节律配合26,配套生产模式设计,设计的具体步骤:庭院立体空间的分层次设计主层次种群选定副层次种群选定确定主层次种群和副层次种群的合理配比庭院立体模式组装,27,庭院经济与庭院生态经济系统,庭院经济概述庭院经济生态系统庭院经济的发展,28,庭院:传统上狭义理解即有围墙的院落,院墙范围内相对有限的空间即为庭院。

广义的庭院包括庭院、庭园、山庄、院坝,以及房屋周围的林地、草地、水面、荒坪、废弃建筑等1 庭院经济概述,1.1 庭院与庭院经济,庭院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时空为基础,以集约经营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合理配置和综合开发庭院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家庭商品经济形式29,经营者与劳动者具有的立场一致性 经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经营的集约性与高效性,1.2 庭院经济的特征,1.2.1 经营特征,庭院经济的经营特征主要表现在庭院经营者与劳动者具有的立场一致性,以及庭院经营过程中所表现的多样性、灵活性、集约性和高效性30,1.2.2 技术特征,庭院经济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技术多样性:生产经营项目多样,每一项目都有其特定的技术体系 技术前瞻性:农民掌握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往往最先应用于庭院生产,从而使庭院经济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最先受益者 技术综合性:庭院经济技术要求高,不仅要掌握单项生产技术,还要掌握多种生产经营项目彼此间的配套技术31,1.2.3 区域特征,同一区域的庭院经济,自然资源基本类似,市场特征和信息渠道基本相同,彼此间社会交往密切,使区域庭院产业具有趋同的趋势。

趋同性利于促进区域庭院经济形成拳头产品,提高庭院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同庭院的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素质存在差异,也使区域庭院经济发生趋异,以满足本地市场为目标的庭院产品,趋异性利于稳定市场供应32,1.2.4 市场需求特征,庭院经济的市场特征主要表现在:市场距离:庭院产品的生产要以距离市场的远近为前提;市场容量:开发庭院经济要考虑市场容量的大小,避免盲目引进市场前景:庭院经济开发要注意预测生产经营项目的是市场前景33,1.3 庭院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庭院经济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庭院经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庭院经济促进区域财政收入的增长庭院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庭院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综合治理庭院经济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34,2.1 庭院生态经济系统概念,图 庭院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示意图,庭院生态经济系统即是庭院经营活动范围内的生物、环境,以及与庭院经济有关的全部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 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复合系统2 庭院生态经济系统,庭院加工及庭院服务,栽培植物:作物、果、蔬等,饲养动物:家畜、家禽、鱼类等,伴生生物:蚊、蝇、鼠、蛇、杂草、苔藓、微生物等,人,35,2.2 庭院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2.1 庭院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时间结构,庭院种养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随时间的推移变化的。

根据各种资源的时间节律和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从时间上合理搭配各种类型的庭院种养生物,使庭院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形成庭院生态经济系统随着时间推移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结构36,空间结构,庭院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结构可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指系统内生物组分和环境因素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 引起庭院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差异的主要三个方面: 一是环境组分因气候、地理等原因而形成的水平渐变结构;二是因社会原因形成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三是其他非地带性因子的作用使生物形成各类嵌状分布垂直结构:环境组分因海拔高度、水层深度和土层变化而形成的垂直渐变结构,从而使不同的垂直环境表现出不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如:稻田养蛙、果园养鸡、葡萄+食用菌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