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项脊轩志》赏析【作者介绍】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反对王世贞等人“文必秦汉”的复古派,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要求“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的感情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著有《震川先生集》解题】本文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市)的项脊泾(jīng)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含有追念祖先之意轩,指小室志,就是“记”的意思本文分正文和补记两部分,分别是作者18岁和30岁前后写的文章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把真挚的感情寄寓于琐事的叙述之中,生动感人,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注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旧日的,原来的○着一“旧”字,文章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室仅方丈, 仅:只方丈:一丈见方。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n)漉(l),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雨泽下注, 雨泽:雨水泽,雨露下:往下,向下,作“注”的状语注:灌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无可置者:没有可以安置(书案)的地方 又北向, 北向:朝北 不能得日, 得日:得到阳光 日过午已昏 ○写修葺前的狭小、漏雨和昏暗,为修葺后的明亮、幽雅作反衬 余稍为修葺(q), 我稍微做些修补修茸:修补葺,本义是用茅草覆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 使不上漏 “使”后省兼语“之”上漏:从上面漏水上,作状语 前辟(p)四窗 辟:开辟 垣(yun)墙周庭, 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也是“墙”的意思周庭:围绕庭院周,动词,围绕 以当南日, 以:介词,用其后省宾语“之”南日:从南面射来的日光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日影:日光洞然:明亮的样子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 栏楯:栏干楯,栏干的横木 亦遂增胜 亦遂:也就两个副词连用胜:光彩,美观○写修葺后之不漏、不暗,且增花木之胜,为下文写读书轩中的情趣作铺垫 借书满架,偃(yān)仰啸(xio)歌, 偃仰:安居,指生活悠然自得啸歌:长啸、吟唱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冥然兀(w)坐, 冥然:静默的样子。
兀坐:端坐 万籁(li)有声; 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也泛指一般的声响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食:名词,食物 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阴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斑驳:错杂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珊珊:同“姗姗”,本形容女子行走时缓慢从容,这里形容树影婆娑摇曳的样子○写读书轩中自得其乐的情景摄取庭前小鸟啄食、月夜风移桂影两个生动的镜头来表现项脊轩的清静幽雅,充满诗情画意 记项脊轩及庭院的幽美环境,表现了作者读书轩中自得其乐的情怀,抒写了对百年老屋的特殊亲切之感这段从“喜”字立意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可喜:可喜之事可悲”类同○这一句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枢纽可喜”承上,“可悲”启下上文写“可喜”之事,只是对后文的衬垫,以下写“可悲”之事,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先是, 先于是,这以前是:代词,这 庭中通南北为一 通南北:南北相通为一:成为一体 迨(di)诸父异爨(cun), 迨:介词,等到诸父:伯父、叔父异爨:各自做饭,指分家爨,烧火做饭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作状语 东犬西吠, 东犬:东家的狗西吠:对着西家叫西,作状语,向西 客逾庖(po)而宴, 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
庖:厨房这是说分家后居住零乱,所以客人到这家去赴席要经过那家的厨房 鸡栖于厅 这是写分家后的混乱现象厅堂为大家公有,所以各家都让鸡栖息在客厅里 庭中始为篱, 始:副词,起初为篱:扎上篱笆 已为墙, 已:副词,然后,以后 凡再变矣 凡:副词,总共再变:变两次○写庭中由“通南北为一”演变到叔伯分家后庭院的凌乱反常和筑墙隔离,见出归氏大家庭的崩溃,此可悲者一 家有老妪(y), 妪:妇人,多指老妇 尝居于此 尝:曾经此:指项脊轩 妪,先大母婢(b)也, 先大母:已故的祖母先,对已去世的长辈的尊称大母,祖母婢:婢女,丫环 乳二世, 给两代人喂过奶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先妣(bǐ)抚之甚厚 先妣:已故的母亲抚:看待○由老妪引出母亲和祖母 室西连于中闺, 于:同中闺:内室 先妣尝一至 一至:来过一次 妪每谓余曰: 每:副词,经常,不止一次地 “某所,而母立于兹 某所:每个地方所,名词,处所而:同“尔”,你立于兹:站在这儿兹,代词,此○极平凡的叙述中表达出最亲切的怀念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 姊:姐姐 呱呱(gū)而泣, 呱呱:婴儿的哭声 娘以指叩门扉(fēi)曰: 以:介词,用门扉:门扇 ‘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板:门板,即指门相为:副词性结构,同“相与”,互相,彼此○细节传神一叩一问,充分表现出慈母的舐犊深情而老妪之相为应答,也于平淡的叙述中表现出逼真的情景,使人如闻其声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由老妪对女主人的回忆,触动作者幼年失母之苦情,此可悲者二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指十五岁时古代男孩到了十五岁就束发为髻(j),算是成童,因而以“束发”作为成童的代称 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探视,看望 “吾儿,久不见若影, 若影:你的踪影若,代词,你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何:疑问代词,作状语,为什么,怎么竟日:终日,整天大类:很像 比去, 等到离去时比:介词,等到 以手阖(h)门, 阖:关闭 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 久不效:长久没有收到成效意思是长期来没有人因读书而考中科举做官 儿之成,则可待乎!” 成:成就则:连词,表转折,却,倒是 顷之, 一会儿之”字作为词缀附在时间副词后面,没有实在意义下文“久之”的“之”用法同 持一象笏(h)至, 象笏:象牙做的手板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有事可记在上面备忘 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太常公: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chǎng)在宣德年间做过太常寺卿。
宣德:明宣宗朱瞻基年号执此以朝:拿着这个象笏朝见皇帝以,连词 他日汝当用之!” 他日:别的日子,指以后他,旁指代词,别的,另外的○写祖母的三句话,既有怜爱,又有赞许,既有期待,又有鼓励,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老祖母疼爱孙儿的丰富的感情而“以手阖门”和“自语”,又以平凡的日常动作把老祖母写得神态毕现 瞻顾遗迹, 遗迹:过去的事情留下来的痕迹,如祖母站过的地方、用手关过的门扇、交给自己的象笏等 如在昨日,令人长号(ho)不自禁(jīn) 长号不自禁:忍不住放声大哭○追念祖母赠以象笏之事,隐含长辈遗训迄今未酬的慨叹,此可悲者三 写项脊轩周围环境的变迁,追忆有关人事,抒发了对大家庭离析的感慨和对母亲、祖母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段从“悲”字立意 轩东故尝为厨, 故:副词,以前 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 扃:关闭牖:窗户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介词,凭○本极平常事,作者娓娓道来,却表现出了浓厚的情韵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能够不被焚毁得:能够焚:意念上的被动,被焚毁 殆有神护者 殆: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也许者:语气词 回到项脊轩本身,补叙自己闭门读书的情景以及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的事,显出项脊轩的屡历劫数,是“悲”的补充。
余既为此志, 既:副词,已经从这句以下,是作者在相隔十多年以后所作的补记 后五年,吾妻来归 来归:嫁到我家来旧时女子出嫁叫“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 从:介词,向 或凭几学书 凭几:伏在几案旁学书:学写字○以轻描淡写之笔,形象地勾勒出了少年夫妻相依相伴、耳鬓厮磨的情状 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述诸小妹语曰: 这是妻子探望父母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话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且:提起连词,那末○问话传神,童稚娇憨之态可掬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把“室坏”与“妻死”互相联系地写出,有无限哀伤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 卧病:因病卧床病”是“卧”的补语无聊:(精神上)无所寄托聊,依赖,寄托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乃:副词,于是,就复:副词,再,又 其制稍异于前 其:它的制:格局,样式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自后:从此以后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所手植:亲手种植的 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盖:伞盖○结尾抒物在人亡的感叹,情意缠绵深永 补写轩中可喜可悲之事,追忆夫妻间生活琐事,抒发了怀念亡妻的真挚感情 【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房间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是)已有百来年的老屋子,灰尘泥土(从瓦缝墙隙中)往下漏,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又朝北,不能得日光,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它不从上面漏水前面开四扇窗子,围绕庭院砌上垣墙,用来当着南面射来的阳光,阳光反射过来,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木兰、桂树、竹子和其他树木,先前的栏杆,也就增添了光彩借来各种书籍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有时又)静静地端坐着,室外什么声音都有,庭院的台阶上却静悄悄的,小鸟时常来啄食物,人来到了也不飞开十五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清风吹来,树影晃动,婆娑摇曳,十分可爱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这以前,庭院中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叔们分了家,里里外外设置了许多小门,院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起初扎上篱笆,然后又砌成墙,一共变了两次了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房间里住过这老婆婆是先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待她很好房间的西边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母亲在这里站过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门板说:‘孩子感到冷呢?(还是)想吃呢?’我从门外跟她互相回答。
话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哭起来我从成童之年起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身影,怎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去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道:“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成效,这孩子的成就倒是可以等待到了!”一会儿,她又拿着一块象牙手板来到屋里,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它朝见皇帝的以后你会用到它"看到过去的事情留下来的痕迹,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使人忍不住放声大哭项脊轩的东面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都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户住在轩中,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别人项脊轩共计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被焚毁,也许有神灵在保护着它吧我已经写了这篇志,过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几案旁学写字我的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后)转述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呀?”那以后六年,我的妻子死了,这房间坏了也没有整修那以后两年,我长期因病卧床,(精神上)无所寄托,于是派人再次修补南阁子,它的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从此以后我大多在外边,不常(在这里)居住庭院中有一株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