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部分讲解(请勿转贴)(共6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KB
约6页
文档ID:216279447
第三部分讲解(请勿转贴)(共6页)_第1页
1/6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GB/T 12706-2008标准宣贯讲义 第三部分GB/T 12706-2008.3序号变化内容老标准新标准内容解读11 P1-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951采用了新的版本号和分标准号应用了新版本的GB/T 3048-2007增加了GB/T 3048.10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0部分 挤出护套火花试验为了保证挤包隔离套及护套的质量GB/T 11091-2005 电缆用铜带02标准中对铜带的搭盖率及厚度有明确要求,但对的铜带电性能及机械性能没有明确规定YB/T 024-2008 铠装电缆用钢带02标准中对钢带的间隙及厚度有明确要求,但对的钢带其它性能没有明确规定JB/T 10181.1~JB/T10181.6电缆载流量计算IEC 60229-2007 具有特殊保护作用的挤包的电缆外护套的试验无此标准JB/T 10696-2007 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第6部分 挤出外护套刮磨试验无此标准2表5、表A.1最大导体规格1000 mm21600mm2序号变化内容老标准新标准内容解读310. 2 P6铜丝屏蔽附录G4.2 P107“任何两根相邻铜丝间隙不大于8mm”删除了该规定。

标准中删除该规定实际上就是不考核铜丝分布的均匀性了这应该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修订的,从我们多次生产铜丝屏蔽的情况来看,要控制铜丝分布的均匀性是很困难的,而且铜丝分布是否均匀性对电缆性能并没有影响410. 2.2 P6铜带的技术要求增加内容,铜带应符合GB/T 11091-2005 电缆用铜带前文已叙述513.2 P7钢带的技术要求增加内容,钢带应符合YB/T 024-2008 铠装电缆用钢带前文已有叙述这里有两个问题1、 这里仅对钢带提出了技术要求,而对金属丝及铝带、铝合金带却没有具体要求2、 铠装钢丝也是有国家标准(GB/T 3082-2008 铠装电缆用热镀锌或热镀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低碳钢丝),那为什么只引用了钢带的标准而没有引用钢丝的标准?有一点应注意,08版标准明确规定可以使用涂漆钢带序号变化内容老标准新标准内容解读613.3.3 P8隔离套增加了隔离套的火花试验要求前文已叙述714.1 P9外护套13.1增加了护套的火花试验要求前文已叙述816.3 P10局部放电试验(例行试验)应按GB/T 3048.12规定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三芯电缆的所有绝缘线芯都要进行试验,电压施加于每一根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

在1.73U0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超过10pC应按GB/T 3048.12规定进行局部放电试验,试验灵敏度应为10pC或更优三芯电缆的所有绝缘线芯都要进行试验,电压施加于每一根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试验电压应逐渐升高到2U0并保持10s,然后缓慢降到1.73 U0在1.73U0下,应无任何由被试电缆产生的超过声明试验灵敏度的可检测到的放电1、 试验回路的灵敏度是指存在背景干扰条件下,仪器能检测出的最小放电量,在GB/T 3048.12-2007中规定试验回路的灵敏度等于2倍的系统背景干扰水平所以这里正确标定后的背景干扰水平应不大于5 pC2、 在检测原始记录中一定要记录测量系统的背景干扰数值或声明试验灵敏度,而且在出具局放的试验报告的同时应注明试验灵敏度3、 一个企业的局放检测系统声明试验灵敏度越高(相当于背景干扰数值小),其电缆的局放量就越小也就是说声明试验灵敏度体现了电缆局部放电水平高低918.1.4 P15局部放电试验(型式试验)局部放电试验应按IEC 60885-2规定进行在1.73U0电压下测量局部放电量,其数值应不高于表15规定(不超过5pC)应按GB/T 3048.12规定进行局部放电试验,试验灵敏度应为5pC或更优。

三芯电缆的所有绝缘线芯都要进行试验,电压施加于每一根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试验电压应逐渐升高到2U0并保持10s,然后缓慢降到1.73 U0在1.73U0下,应无任何由被试电缆产生的超过声明试验灵敏度的可检测到的放电1、 试验回路的灵敏度是指存在背景干扰条件下,仪器能检测出的最小放电量,在GB/T 3048.12-2007中规定试验回路的灵敏度等于2倍的系统背景干扰水平所以这里正确标定后的背景干扰水平应不大于2.5 pC2、 在检测原始记录中一定要记录测量系统的背景干扰数值或声明试验灵敏度,而且在出具局放的试验报告的同时应注明试验灵敏度3、 企业的局放检测系统声明试验灵敏度越高(相当于背景干扰数值小),其电缆的局放量就越小也就是说声明试验灵敏度体现了电缆局部放电水平高低序号变化内容老标准新标准内容解读1017.5.3 P12对非金属护套要求a)包覆在光滑圆柱体(例如挤包内衬层、金属护套或绝缘上)表面的外护套,其厚度测量值的平均值,按附录B(标准的附录)修约到0.1mm,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5%-0.1mma)对于非铠装电缆和护套不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电缆外护套,其厚度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标称值的85%再减0.1mm。

明确了外护套、隔离套均不再考核平均厚度现在上缆所、武高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中都没有了外护套、隔离套的平均厚度这一项目,那么就只有最薄点做为厚度考核依据b)包覆在不规则圆拄体表面的护套(例如没有内衬层的无铠装三芯电缆护套;挤入缆芯空隙或直接包覆在铠装上,金属屏蔽上或同心导体上的护套)和隔离套的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小于规定标称值的80%-0.2mmb)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护套,其厚度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0%再减0.2mm1118 P14电气型式试验等效性问题增加了电气型式试验等效性的规定有助于减少试验时间和费用1219.17 P18挤出外护套刮磨试验增加内容1308.3中没有“阻燃、低烟和无卤型电缆”1、 从材料上考虑护套外径大,ST8材料易开裂;2、 从使用上考虑,人口密度教大的地方一般使用的是低压电缆,因此中压电缆并没有低烟无卤的必要1418.1.1 P14电气型式试验顺序取消了电气型式试验顺序中第一步的(常态下的)局部放电试验电缆弯曲后的局部放电试验应比弯曲前更难通过,既然弯曲后能通过的话那么弯曲前就没有必要再做局放了序号变化内容老标准新标准内容解读1519.21 P19绝缘屏蔽的可剥离性试验当制造方采用挤包的半导电屏蔽为可剥离绝缘屏蔽时,应进行本试验。

当制造方声明采用的挤包半导电屏蔽为可剥离型时,应进行本试验如果制造方对挤包半导电屏蔽层是否可剥离没有明确声明,剥离试验可以不进行检测1620.1 P19(安装后)外护套的直流电压试验增加了推荐外护套的直流电压试验1、 安装后试验的目的是什么?出厂试验验证的是生产出的产品是否合格,保证出厂前的产品没有问题;安装后的试验需要验证的是产品在出厂检验合格后,经过“吊装→运输→卸载→安装”这一过程后的电缆及附件是否合格可以投入运行如果安装后试验未通过,我们应该首先分析“吊装→运输→卸载→安装”这一过程是否出现问题,明白了这一点对我们进行售后服务处理质量事故是很有帮助的2、 增加了安装后外护套的直流电压试验,也就是为了最直观的验证“吊装→运输→卸载→安装”这个过程是否损伤了电缆3、 为了试验的有效性,那么就需要在外护套上增加导电层,如涂抹碳黑或挤出导电层1720.2 P19(安装后)绝缘试验采用直流耐压试验,交流耐压作为替代方法采用交流耐压试验,不能采用直流耐压作为替代使用频率应为20Hz~300Hz交流进行耐电压试验,试验电压为2U0,持续60分钟XLPE结构具有存储积累单极性残余电荷的能力,当在直流试验后,如不能有效的释放掉直流残余电荷,投运后在直流残余电荷加上交流电压峰值将可能致使电缆发生击穿。

有资料表明,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直流耐压试验中,由于空间电荷效应,绝缘中的实际电场强度可比电缆绝缘的工作电场强度高11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即使通过了直流试验不发生击穿,也可能会引起绝缘的严重损伤,但由于交流试验设备容量和体积大,一些偏远地区设备运输不方便等问题,实际上强制要求进行交流电压试验也不实际,所以标准允许采用直流电压替代交流电压进行试验但从未来标准的趋势来看,应该是越来越倾向于交流电压试验,因为这更符合电缆运行实际状态比如:220kV等级标准中就取消了电缆敷设后试验中直流试验的标准,只有交流试验的要求序号变化内容老标准新标准内容解读18附录 G .1.1 P38硬乙丙橡胶绝缘代号HEEY19附录 G .1.1 P38金属屏蔽代号增加了金属屏蔽代号铜带屏蔽省略,铜丝屏蔽用“S”表示举例:YJSV22-26/35 1240/25 GB/T 12706.3-200820附录 G.1.1 P38护套代号将“挡潮层聚乙烯护套”代号“A”修改为“金属箔复合护套”挡潮层聚乙烯护层,应该是指如通信电缆中的铝塑复合带纵包加聚乙烯护套结构,但在标准其它内容中均无这一结构的描述和相关的要求以及试验内容。

21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的其它问题1、 在08版P8“13 金属铠装”中有扁金属线铠装的结构,但在代号中没有给定,如何表述?2、 去磁不锈钢带(丝)的问题在第一部分已经探讨过,不在赘述专心---专注---专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