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的语句

上传人:兰*** 文档编号:215608063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哲理的语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生哲理的语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生哲理的语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生哲理的语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生哲理的语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哲理的语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哲理的语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哲理的语句篇一:_复习提纲 必修4 学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不能说哲学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1)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2)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 奥秘(个性);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 (2)联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

2、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 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非科学之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 (1)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非辩证关系) (2)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或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或: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

3、先谁后.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 物质. 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两种基本形态.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4、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是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显示的是各自的具体特性,两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9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统一于物质(见考点_意识的本质).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_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 世界上一切事

5、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观点),都是错误的. _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 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_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

6、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不能被改造(改变). (3)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_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B)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简洁版)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_意识的本质和作用(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统一于物质)表现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7、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反映外部现象.本质规律;反映过去.当前.未来)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8、;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世界观)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世界观)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_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 (1)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

9、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_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两层含义:凡是 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

10、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_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实践.学习.(即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实践提供的工具会推动认识 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即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_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11、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特点: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_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 (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主体角度,人们的认识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客体角度,客观事物是复杂

12、的.变化着的.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从认识的对象.主体.基础三个角度分析,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_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 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该考点已经删掉: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 联系的观点和

13、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根本观点(矛盾观) _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 (1)联系的普遍性:表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14、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诡辩论.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_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两者是相互区别的.a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b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篇二:_古诗文背诵默写(含答案) 古诗文背诵默写 训练一 直接型默写 1_,君子好逑.() 2_,白露为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