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册 第一章 遥远的神话传说第一课 盘古开天地—《三五历记》2017年11月11日【原文】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译文】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团,可就在这黑暗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却孕育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他的名字叫盘古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所以天地之间相隔九万里第二课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2017年11月13日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译文】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坏了,土地崩裂,天不能完整覆盖大地,地也不能周全地承载万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里的大龟的四只脚作为天的四根柱子,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泛滥的洪水。
天空得到了修补,四根天柱得到了摆正泛滥的洪水消退了,冀州得到了平定;恶禽猛兽死去了,善良的人民存活了下来第三课 后羿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凿齿、九婴、大风、、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枯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也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于是尧派大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 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大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欢喜,并推举尧为天子第四课 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丢弃了他的手杖,变化成为了桃林第五课 大禹治水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纲为纪禹乃遂与益、后稷(禹)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致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注]甚,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帝)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史记夏本纪第二》)【译文】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
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帝都冀州开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怀之后,又继续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质色白而松软,这里的赋税属上上,即第一等,有时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中中,即第五等。
常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也修治完毕东北鸟夷部族的贡品是皮衣其进贡路线是绕道碣石山向西,进入黄河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第二章 我爱我的家乡第一课 万里长城【原文】万里长城我国北方自古有匈奴之患,燕赵诸国筑城以防之,各保疆土,不相联属(zhǔ)及始皇伐匈奴大败之,乃修筑旧城合而为一,后世号为万里长城年久颓废,屡加修筑,今所存者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凡一万里,为世界著名之巨工译文】我国北方自古以来就有匈奴来犯的隐忧,燕国赵国以及其他国家,筑造城墙来防范。
那些城墙零零散散)保卫各自的疆土,并不相连到了秦始皇时期,他大败匈奴回来,就把旧墙修缮连接起来,合而为一后世称之为万里长城年代久远颓废破旧,多次加以修复,现在留存下来的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度大概有一万里,是世界著名的巨大工程第二课 行香子树绕村庄【原文】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第三课 观潮【作者】周密 【朝代】宋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第四课 放鹤亭记【原文】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译文】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第五课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